氣候變化,蚊子北上,登革熱會在中國越來越流行嗎?

新技術是,讓蚊子對付蚊子。
2016年6月21日,中國廣州中山大學密西根大學熱帶病媒控制聯合中心,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一隻成年雌性蚊子。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人類世 大陸 科技 氣候與環境 生物科技

有一類傳染病無法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而是要依靠一些特殊的蚊子作為媒介。 登革熱就是這類蚊媒傳染病的代表,傳播登革熱的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民間叫「花蚊子」)。 實際上,伊蚊還同時幫助傳播另外三種蚊媒傳染病——寨卡、基孔肯亞熱和黃熱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全世界有40億人面臨蟲媒病毒感染的風險,到205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加到50億。

近些年,全球的登革熱病例正在激增。 從2000年到2019年,全球報告的登革熱病例從50萬增長至520萬。 2023-2024年,東南亞和南美洲一些國家的登革熱病例數突破了歷史記錄峰值。 2023年12月,WHO將當前的全球登革熱疫情定為3級這一突發事件最高級別。 2024年截至目前,全球的登革熱病例繼續躥升,已經達到1300萬例,死亡報告超過8500人,又遠遠超過了2023年。

而在中國,登革熱的病例在2013年之後突然出現明顯的躍升,境外感染的病人入境之後,被本土的伊蚊叮咬,隨之暴發本土疫情。 2014年,以廣州疫情為主的全國登革熱病例超過4萬人。 2019年和2023年,新冠疫情的一前一後,登革熱病例數位雖不及2014年,但有更多地方報告了病例。 台灣在2015年也曾經暴發過波及面較大的登革熱疫情,當年報告病例達4.4萬例,但在此之後形勢較平穩,直到2023年又出現一次較大疫情,報告病例2.2萬。 香港每年報告的登革熱病例不多,基本都在幾十例,但今年截至11月7日已經確認了登革熱病例125例,超過去年。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