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方男性去菲律賓,找1950年代的真愛

當人的命運跟社會國家連結,女性的選擇也跟家庭責任綑綁,像迴圈一樣的困局能靠女性自己打破嗎?
Leslie 在52歲時再婚,娶了來自菲律賓22歲的 Marisa;此前,他曾有一段失敗婚姻。攝:Daniel Ceng/端傳媒
端傳媒九週年 國際 東南亞 親密關係 女性與女權 性別

生過一場大病以後,Leslie 才意識到衰老是件可怕的事,而比老更可怕十萬倍的,是老時沒有人在身邊。

「那真的很糟糕。」他心有餘悸。所以他在52歲時再婚,娶了22歲,來自菲律賓的 Marisa。

Leslie 今年57歲,來自美國西雅圖,擁有自己的科創公司,33歲時離過婚。10年前父母去世,三個女兒大了無牽掛,加上自己已經賺夠半退休,開始騎着摩托單環遊東南亞。他說他也不是刻意找人作伴。2017年,他來到菲律賓,一天在紅燈區附近看見 Marisa 向自己招手,就走過去結識她。

兩人共度春宵。第二天醒來,他邀請 Marisa 一起去旅行,負責她的一切開支,代她寄錢回家。當時兩人沒有任何承諾,「只是牽著手,一起走,享受彼此的陪伴,」Leslie說。當時 Leslie 還很健康,但二人到了越南沖過瀑布後,他突然得了急性腎衰竭。

「我不知道是寄生蟲還是什麼,我住進加護病房,情況真的非常糟糕。我吐到滿身都是,坐在浴缸邊,虛弱得連站都站不起來,」Leslie 是個一說話就很起勁的人,這時他突然收了一下,「可她來了,她看著我,脫掉衣服就走進來,給我擦身、洗走那些髒東西。」他覺得很感動,說那真是人生的轉折點。

「我開始想,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我不想老的時候要女兒來照顧,真的,我不想。但你知道,你不會想孤獨一人,然後喔!」他好像靈光一閃,「我好像可以跟她渡過餘生。」

在菲律賓,這未必是一個賺人熱淚的愛情故事。一來,白人男人來這裡找伴侶相當普遍。根據菲律賓統計局公布2022年國內婚姻數據,共有約14700人與外國人結婚,佔整體結婚群體的3.3%。而在女性配偶中,又以美國人數量為最多,有接近4500人。對於類似 Leslie 和 Marisa 的配搭,人們早已見慣不怪。

二來,卸去所有故事枝節之後,他倆的關係,肌底裡就是老少配——這關係在世界各地都很易惹人嘲諷、扁平化:女的為錢;男的為性、為了老了有人照顧。二人走在路上、商場,Marisa 很常遇到有人衝她喊「Gold digger」,又說她中了「Jackpot」。在這裡,人們有一句嘲諷跨國婚姻專用的俚語:「Isa nanamang kababayan natin ang nakaahon sa kahirapan」,意思是,「又一個同胞脫貧了!」

在「脫貧」背後,這些有著巨大經濟差距的婚姻,還牽涉另一層背景:西方社會女性地位提高,一些男性轉而在南半球尋找不會「背叛」自己的「傳統女性」。而這個對於「傳統婚姻」的追求,經常是在全球發展不平等下的背景下進行的。

訪問時,Marisa 喜歡挽着 Leslie,情深款款地望着他講話;在她右手的無名指上,戴有一隻心型的金戒指。攝:Daniel Ceng/端傳媒
訪問時,Marisa 喜歡挽着 Leslie,情深款款地望着他講話;在她右手的無名指上,戴有一隻心型的金戒指。攝:Daniel Ceng/端傳媒

挖金者與老男人

Leslie 和 Marisa 在2019年結婚後,在菲律賓天使城(Angeles City)定居。疫情那時防控極嚴格,二人困在省裡悶得很,Leslie 買下三公頃農田建渡假村,現在 Marisa 一家都在裡面工作。2024年4月,二人剛好到馬尼拉看醫生,我在人稱上流區的馬卡蒂(Makati City)一家咖啡店跟他們見面,二人就住在旁邊酒店的頂樓雙層公寓。

Marisa 沿着樓梯走上來,她個子小,皮膚黝黑,天生一把長卷髮,穿着半截背心。後面跟着的 Leslie 一頭金短髮,比 Marisa 高出一個頭,肚子圓滾滾的。外頭太熱了,我請二人快點飲料。Marisa 客氣地說只要一杯就好,然後轉去告訴 Leslie:「你喝什麼,我就喝你的。」在她右手的無名指上,戴有一隻心型的金戒指。訪問時,Marisa 喜歡一隻手挽着他,另一隻手放在他肚子上,情深款款望着他講話。

Marisa 今年27歲,是菲律賓原住民,從小在森林長大,八歲開始到田裡幹活、打掃房子洗衣服,也在村裡替人顧孩子。十七歲時,她為了逃離家裡安排的婚姻,跑到城市去,在街邊的餐館工作,一天賺8美元。

我問二人怎麼認識?Leslie 挑挑眉,「Well,她的故事比我的好多了!」二人放聲大笑。Marisa 說,「這本來只是一場打賭。」她記得,那天餐館發工資,朋友們約到酒吧街玩,氣氛正酣,朋友提出打賭:如果她能吸引一個外國人過來,那麼她就不用付酒錢,不然就要全包。「我不想工資沒了!」Marisa 很緊張。在不到一百米外的招牌下,她看見了 Leslie。

Leslie 的出現,完全改變了 Marisa 的生活,給她打開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門。Marisa 生活的農村沒水沒電,吃的都從森林裡砍、從河裡捉;還沒到城市工作以前,她甚至連車都沒見過。如今有人要代她支付家裡的開支,帶她去旅遊,Marisa 說自己「以前從未有過這種感覺」。她說,她這才意識到「這就是真正的愛情。」

但是二人差距三十年,外面的人永遠都對他們有意見。當年有親戚聽說 Marisa 要結婚,跑來罵她蠢,「你為什麼要嫁給個老頭子?你要是嫁給他,就用點腦子吧,」她用手指指起了太陽穴,模仿親戚當時語氣:「不要動真感情,只管用他的錢!」

「我真的很討厭他們叫他老頭子,他們怎麼敢這樣跟我老公說話,他有名字的。」Marisa 語氣慍怒,「有時候他們還會叫他做『銀行』,我的天啊!」旁邊的 Leslie 點頭和議,「對,諸如此類的。」但他似乎不太受影響,「反正我又不認識他們。」

事實上,像 Leslie 一樣頂得住流言蜚語的白人有很多,每年仍源源不斷地湧進菲律賓的求偶市場。來自美國德拉瓦州的 Peter 在2009年創辦了交友平台 Christian Filipina——它跟 Tinder 一般的平台不一樣,它的女會員組成幾乎9成以上都是菲律賓女性。在創辦平台一年後,Peter 也娶了一位菲律賓太太。

今年45歲的 Marilyn 在 Christian Filipina 待過十年,現在是平台「成功組」主管。她確認,在菲律賓一直以來都有白男和菲女配的趨勢,「我可以說,一年至少過千人配對成功。」看起來親人友善的 Marilyn主要為會員提供真人諮詢,解決溝通問題。她也會幫助會員們送花訂機票。

一位在交友平台工作的主管告訴我,菲律賓一直以來都有白男配的趨勢;平台的男性會員主要都來自西方國家,當中佔比最大的是美國人,年齡以40到70歲為主。攝:Daniel Ceng/端傳媒
一位在交友平台工作的主管告訴我,菲律賓一直以來都有白男配的趨勢;平台的男性會員主要都來自西方國家,當中佔比最大的是美國人,年齡以40到70歲為主。攝:Daniel Ceng/端傳媒

Marilyn 告訴我,平台的男性會員主要都來自西方國家,當中佔比最大的是美國人,年齡以40到70歲為主;不過她還遇過只有19歲的人來註冊,Marilyn 形容他們「從小起步,就是想找到對的人」。至於女性方面,則從18到60歲都有,大部份人來自小省份,少數人有中產背景。現在平台男女會員的數目比例是1:2。

這平台上男人稀少、吃香,選擇空間大。不同年齡層的男人有不同要求:年輕一點的想找穩定伴侶,但也不定要全職待在家庭,女性想要外出工作也可以,「他們會順應當今的趨勢潮流。」但那些快40歲或者年紀更大的,因為大多曾經離過婚,Marilyn 說,「這一次,他們想要一位傳統的、老派的,」他們未必以結婚為目標,但大家都想找到一位「可以保證關係不變的人。」

找一個1950年代的女人

「當我可以來菲律賓找美麗女人時,我為什麼要忍受這一切?」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社會及刑事司法學系助理教授 Julia Meszaros,曾在2011、12年時到過哥倫比亞、烏克蘭和菲律賓進行田野,研究美國男人到各國戀愛旅遊的想法。她指出,當年所有男性受訪者一致認為最渴望的女性特質,就是擁護傳統家庭價值。在他們眼裡,南方(global south)的國家是「靜態、不變的」,活在其中的女性都體現出「1950年代中產階級的白人女性特質」。

1950年代的白人女人是怎樣的?Julia 如此總結:「大多數都不工作,待在家裡,做飯、打掃衛生、顧孩子,而男性則外出打工,並有能力支撐全家人生活。」

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結構並不是天然生成。在二戰後黃金的1950年代,美國經濟快速增長,中產階級數量大增,同時政府亦向退伍軍人發放補助,不少工人階級家庭受惠,於是單靠男人工作也能養家糊口。而女性則只有透過婚姻才能過上好生活——不過同時,她們也要付出。

在一本1950年代出版的高中家政書裡面,其中一課是教學生「如何成為好妻子」:準備好晚餐、關心他的需要、打扮自己,「要快樂一點,有趣一點」;同時不要向丈夫提出問題,「如果他遲到了,不要抱怨」,「不帶你出去吃飯,不要抱怨」,要聽他說、讓他先說——因為「好妻子」的最終目標,「是努力讓家成為一個和平有序的地方,讓丈夫身心都能重新出發。」

但大半個世紀以後,這種價值觀好像很難再在美國找到。Leslie 覺得,美國女性都太功利。

他曾經有過一段婚姻。在他18歲時,17歲女朋友意外懷孕,「我想我應該要娶她。」結婚以後,太太在家全職照顧小孩,Leslie 事業也慢慢攀上高峰,他在紐約開了幾家網咖、又進了 Mircosoft 工作,幫手開辦 MSNBC 新聞台。「我買了個大房子、真的花好多錢……我們的小孩都在家上學,那真是多美好的生活啊,」他語速加快,越說越起勁,「我開始賺大錢,是真的大錢!」

事情總是一體兩面。他事業起飛,和太太也聚少離多。Leslie 一天工作14、甚至15﹑6小時,「她大概都在罵我是工作狂吧。」Leslie 一直覺得是值得的,這時他股票存款已積累近七百萬美金,自己的科創公司也在準備 IPO, 大好榮景在前面等着他。只不過,太太在這時提出離婚。

「可能對她來說是個好時機吧?」Leslie 回想,「她可以瀟瀟灑灑地帶走數百萬。」在美國,離婚的財產分配按所屬州份法律規定,以 Leslie 為例,他的財產要和前妻平分,孩子歸前妻。但那是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公司很快破產,「所以她的時機也實在太糟糕,她沒有拿到任何股票。」

白人男人來菲律賓找伴侶相當普遍。2022年全國共有約14700人與外國人結婚,佔整體結婚群體的3.3%。攝:Daniel Ceng/端傳媒
白人男人來菲律賓找伴侶相當普遍。2022年全國共有約14700人與外國人結婚,佔整體結婚群體的3.3%。攝:Daniel Ceng/端傳媒

在事業、婚姻、家庭,人生支柱像骨牌一樣全倒以後,Leslie 精神和心理也崩潰了。雖然後來還是一步步把公司給重建起來,但他對美國的婚姻制度已經失去信任——或者說,他連對美國女人的興趣都沒了,「我發誓永遠不會再結婚,我不知道他們是為了我的錢而跟我在一起,還是什麼目的。」

Leslie 說自己看過一個街頭訪問,問美國女性覺得伴侶該有多少收入?「有人說年薪至少二三十、四十萬美元,」他瞪着眼,不敢相信似地說,「她們知道自己口中所講的男人佔全美不到3%嗎?那些男人肯定不會和一個40多歲、早有半打一打戀愛經歷的女人約會啊。」他斷言,一個女人性愛經歷越多,就越難結得了婚,「因為她已經毁了。」

一旁的 Marisa 似乎覺得不妥,臉有難色地問:「為什麼你這樣說?」「因為她經歷越多,她就會失去理智,什麼都感受不到了,she’s numb inside。男人會說,是的,她很有趣,但我不會娶她當老婆,她不是當老婆的料(she’s not wife material)。」Marisa 沒有作聲, Leslie 繼續說,「在美國,幾十年來她們一直被灌輸一些觀念,說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隨便建立性關係,『男人可以,女人也可以』,但是到最後,一個翻轉,控制關係的人還是男人啊,是男人決定娶不娶你,不是女人來決定。」

他口中的「觀念」,指的是196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女權主義和性革命思潮。它主張女性主動在親密關係中,尋求個人的目標和性滿足,而這種追求,正正撼動男性作為一家之主的地位。Julia 指出,想逃避、不想處理關係平等議題的人,就會把目光放到海外市場去,「我可以出國,找一個像1950年代的美國女人一樣的人。」

在一個由美國人設立、專門為在菲外藉人士提供資訊的網站中,創辦人曾在 Facebook 發布問卷,收集超過300名娶了菲律賓女性的西方男性看法。有近八成受訪者對自己的婚姻感到「非常滿意」,其中五大理由是:太太外表吸引、善良、很接納丈夫、不會抱怨太多,還不會質疑丈夫的判斷。

「我們菲律賓女性,是出名對丈夫忠誠和順從的,」Marilyn 說,所有家庭都會對生活大小瑣事有爭持,但她們最終還是會尊重丈夫決定,「我們總是將家庭置於事業和機會之上。」

學者 Meszaros 指出,這一價值觀跟菲律賓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有關係。菲律賓是除梵蒂岡以外,全球唯一一個禁止離婚的國家。在這裡,婚姻被視為神聖,家庭成員理應互愛互助重要,「所以在經濟上,我們都可見菲律賓家庭總是互相扶持」。

她也特別指出,像是烏克蘭和哥倫比亞的女性也很注重家庭,但卻不那麼傳統和強烈——在她田野追蹤的伴侶中,與烏克蘭和哥倫比亞女性結婚的均有一兩對離婚,但菲律賓的卻沒有,「所以這(宗教起作用)是有道理的。」

Leslie 抱怨美國女性只顧工作:「(美國)女性工作到30歲出頭,她們會說:我想要一個高價值的男人、一個年薪六位數的男人、我想要一個六英尺高的男人,我想要這個那個的。」他語帶抱怨。但如今他不以為然,「當我可以來菲律賓找美麗女人時,我為什麼要忍受這一切?」

一名外國男子穿着低胸襯衣、牛仔褲,在紅燈區裡遊走。攝:Daniel Ceng/端傳媒
一名外國男子穿着低胸襯衣、牛仔褲,在紅燈區裡遊走。攝:Daniel Ceng/端傳媒

不平等的交易關係

「他們是因為太窮,得不到想要的,所以才要去一個貧窮的國家,顯得自己有錢。」

「你看起來越像你的根,樣子有越深的文化色彩,那你就越美。」Chris 坐在板櫈上說,用一個詞形容:「異國情調(exotic)」:深色皮膚,扁鼻子,大鬈髮。

Chris 是馬尼拉奎松市文青區 Cubao Expo 一家睫毛店的老闆,今年33歲,老公是居菲日本人,二人育有一個兒子。她個子小,說話時多動作、七情上面,曾經在日本當過五年英文老師,見識廣博,我跟她聊得很開。對於跨國關係,她早就有經驗。她住在中產區馬卡蒂,看着美國人娶了菲律賓太太來又走,很快就掌握了他們擇偶的心思。

她還記得,讀中學時才14、15歲的時候,同學的媽媽已經叫自己女兒到 Yahoo! 交友認識外國人。Chris 讀的是私校,學生家境都不差,「她們就是想要有錢的生活,變得更加富有、快速富有!」Chris 說,一些同學成功搭上的男人大多都30歲以上,她們會在生日收到金頸鏈、錢之類。她一副厭惡的樣子說,「我們都叫那些人做 groomer(誘拐者)。」

不過一般人大概會想,在東南亞國家只有貧窮、無知的女性想找個外國人作伴。但 Julia 告訴我,其實在她接觸過的菲律賓女性中,也有很多人是來自社會中層——她們受過高等教育、家境不俗。但菲律賓的社會現實是,社會沒有足夠工作給這群中產的人,Julia 說。「這也是為什麼人人都去海外工作了。」

自西班牙殖民時期,菲律賓就有輸出勞工到漁船工作的歷史,但後來之所以被制度化,是為了解決國內的經濟崩潰。1970年代初,前總統老馬可仕的專權手段重創國內經濟,失業率飆升,政府鼓勵國民出國賺外匯,帶動國內消費。起初,是男性主要到中東的油鑽井和工地工作。但在8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服務業蓬勃,女性也到外國填補家務空缺。

2023年,菲律賓海外勞工達230萬人。根據該國央行的數據,匯款金額高達37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並佔全國 GDP 8.5%。Julia 說,貢獻外匯的菲律賓從未建立紥實的國內就業市場,無法在國內找到自己位置的中產人才,像是老師、護士、醫生就逐一流失。

他們為了養家,願意飛十多個小時遠赴沙地阿拉伯、多哈、科威特等中東國家工作,也接受幾年都不能見家人的現實。在這基礎上,Julia 說,女性想快捷一點嫁給外國人,只是作出了一個「大膽的嘗試」(take that plunge) ——相比到陌生的國家打工承擔未知的風險,那嫁給一個有錢人顯然是個更安全的選擇。

Chris 對外國人從來沒有夢幻濾鏡。別人眼裡的外國男人有藍眼睛、高大很帥,但她見到的卻不是這樣。在她住的社區裡,她很常看到一個白男和本地女人在一起,「我想他有糖尿病,他個頭真的很大,」Chris 用雙臂圍了個圓形,說那女人要經常扶着他,帶他去買菜,「這才是我經常看到的,她們的結局最後都這樣,菲律賓女人總是成為照顧者。」她覺得好難過。

實際上,國際婚姻——特別是南半球女性和北半球男性的——一向都受到質疑。美國羅德島大學女性研究學系教授 Donna M. Hughes 曾直接指出,這種關係就是販賣婦女,因為婚姻中存在嚴重的經濟不平等,令它不再是一段「純粹關係」(pure relationship)。

不過,關係的建立是否一定要因為愛?各取所需的關係又有什麼問題?Julia 覺得,人們不必把關係浪漫化,因為所有關係的本質都是一場交易。「大家都對關係存有一種純粹的理想,而我們都想自己在其中,但這不是現實,對吧?在所有的關係中,不僅僅是性關係或親密關係,甚至友誼和社交,我們一直在與人進行不同交易、交換。」她說,「而這一個(菲律賓與白男),只不過是明顯一些、被我們看見而已。」

在馬尼拉紅燈區一家酒吧內,一名外國人在和一名菲律賓女士喝酒。攝:Daniel Ceng/端傳媒
在馬尼拉紅燈區一家酒吧內,一名外國人在和一名菲律賓女士喝酒。攝:Daniel Ceng/端傳媒

而確實,人們無法忽視到關係中的差異,Julia 指出,身在其中的男性也意識到,只不過他們一方面想隱藏它,另一方面又利用它。「很多男人都說,噢,我只想找真愛,我不想女人是因為錢才跟我在一起,」但同時他們又知道錢很重要,「因為如果錢真的不重要,那麼他就只會在自己的市場上找伴侶,那是他因為太窮,得不到想要的,所以才要去一個貧窮的國家,顯得自己有錢,能接觸更多漂亮的女人。」

Julia 笑道,「這很矛盾,可人性都是這樣。」但她特別提醒,由於較有錢的男性往往佔據更多話語和控制權,導致這些關係都不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

自認識 Leslie 以後,Marisa 再沒有工作過。她曾經想到卡塔爾工作,存錢回家買房子,但 Leslie 不允許。「有一晚凌晨兩點鐘,我接到她的電話,她跟我說想要一份工,我說,我一天賺的錢已經比你整個月賺的多了,聽著,我永遠不會讓你去問其他人:『因為我想和我老公去旅行,我能不能休息一天?』我永遠不會讓你有這樣的機會。」

我問 Marisa,為什麼想要到外面打工?「也許我不像他那樣能賺大錢,因為有時我覺得,他總是買禮物給我,我也想努力工作賺錢,給他驚喜買禮物,」她強調,「不是用他的錢,我想用自己賺的錢。」

「但這不划算呀。」Leslie 立即接過話,「我是一名商人,如果她說她想工作,那我寧願教她如何建立大企業,那她現在也把度假村管理很很好呀,她的家人在那裡工作,她的侄女、侄子在那裡工作,她做得很好。」

霸氣的舉動,其實斷掉了 Marisa 接觸外界、交朋友的機會。而類似的情況,在嫁到美國的菲律賓女性身上更易看見。Julia 提到,有些男人不希望妻子來到美國後找工作,他們很害怕妻子結識到朋友後會被「美國化」——變得更加獨立、了解到關於平等婚姻的思想、想要更多的東西,比如事業。Julia 戲稱這些為「所謂的女權行為」。

我有問過 Leslie,為什麼不帶 Marisa 回美國定居?他反應很大,說這是一個「可怕的想法」。「如果我帶她去了美國,她會開始參與菲律賓社區,年長的女人就會對她說,『為什麼跟老頭子在一起,你知道嗎?如果你悶了,你可以和他離婚,然後拿他一半財產。』 所以,你一天早上醒來,說不喜歡我頭髮顏色,我的眉毛太長或什麼的,就可以說想要離婚。」

Marisa 聽完後一臉不解,側身望向他問,「你覺得我是這種女人嗎?」Leslie 回答: 「這不重要,因為事情就是這樣發生。」

害怕的男人就會先掐掉一切可能。2012年,Julia 曾追蹤六位與美國男人結婚,並移民到美國的菲律賓女性。當中有五人在移民後從未外出工作過:Valeria 在受訪時34歲,她的老公只允許她自己去教堂,但不准開車或外出工作。另一位32歲的單身母親,雖然老公讓她去上學,但她還是要不停鍛煉、隆胸和化妝,來保證老公不會對自己失去興趣。

活在被困住的環境下,女性是不開心的。「如果一個男人控制老婆太多,她不能離家、不能開車,也不能工作,那她就陷入困境。」Julia 說,很多女性一心以為自己要去的地方像紐約、洛杉機一樣繁榮,但最後卻到了荒蕪之地——那裡什麼都沒有,只有自己的老公。最終,只會比想像中過得更孤獨。

“I don’t think this will change”

Peter 在創立交友平台 Christian Philipina 之後,一年內娶了位菲律賓太太。太太原以務農為生,後來一起經營交友平台。不過在訪問時,Peter 說已經跟太太分開,現在共同撫養孩子。

他饒有感慨地說,覺得離婚的原因,是開始得太快。「當時我對菲律賓文化了解不多,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沒有就兩個人的價值觀聊個透徹。」所以他鼓勵會員要慢慢來,互相了解,至少認識個半年。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心思和耐性,也有人覺得了解並不重要。Julia 談到,與烏克蘭等國相比,很多男人之所以喜歡去菲律賓找伴侶,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會說英語,「這樣溝通起來就容易多了」。至於兩者之間能不能有深層次溝通,顯然就不是重點——你跟一個差五年的人在一起,也是會有代溝,你看的電視電影他可能已經聽不懂。所以這些男人在意的是,只要你長得好看、服從隨和好相處,還願意承擔家務責任,那就可以了。

在訪問的三小時裡,Marisa 很多時候說到一半,都會被搶話。我問她,Lesile 有什麼吸引你?「他真的很有耐心,而且他真的很明白事理。他總是在我身邊,給了我很多幫助,並教導一些我從未學過的東西,」她再想了一下,「呃,還有,他向我展示了我從未去過的世界,帶我吃我沒吃過的食物。」

Marisa 說自己曾經談過一段四年的初戀,但是直到遇見了 Leslie,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我以前從未有過這種感覺。」Lesile 聽完以後點點頭,說,「她很怕我回到美國就不再回來。」

那 Lesile 呢?他開始列舉,「我經常感到跟她有很強的連結」、「我喜歡她很漂亮,我們之間真的有很多化學反應……」 但他突然好像有點組織不來,停了一下,又說,「 那一刻我只是想……感覺是對的,我有很多經驗,她沒有太多(性)經驗,這一點我很喜歡。」他總結:「她很天真,而且我感到她很真誠,沒有任何其他動機。」

Chris 今年33歲,老公是居菲日本人;她對外國人從來沒有夢幻濾鏡,別人眼裡的外國人高大帥,但她看到的,是菲律賓女性總是變成這些白男的照顧者。攝:Daniel Ceng/端傳媒
Chris 今年33歲,老公是居菲日本人;她對外國人從來沒有夢幻濾鏡,別人眼裡的外國人高大帥,但她看到的,是菲律賓女性總是變成這些白男的照顧者。攝:Daniel Ceng/端傳媒

回到 Chris 的睫毛店裡,我坐在她給客人弄睫毛的化妝床上,和她講起 Leslie 和 Marisa 的故事。

Chris 聽罷,記起她姐姐一個當護士的朋友,結識了一位退伍的美國海軍。他帥氣年輕也有錢,二人結婚後過上王子公主的生活。一次飯聚,那軍人告訴 Chris,他們寧願冒險來這裡,也不願與美國女孩賭上自己的身家,「當你沒錢了,你就會被拋棄。」

「但菲律賓人呢?即使你變胖、變老、變醜,她們也會一輩子黏著你。」Chris 微笑說道。我問為什麼?「因為這就是我們愛人的方式啊,真的!這植根在我們的 DNA 裡面,(一旦愛上了)我們會用一輩子來愛你。」——儘管她們過得不開心。

Chris 沉思了一下,「我是覺得她們沒錯的,她們只是為了家人的幸福犧牲自己。」但她仍然不相信女性靠着關係可以拯救自己,「也許能短暫緩解一些困境吧,但未來的25年、30年或50年呢?在往後的人生裡,她們要犧牲的還有太多了。」她無法想像。

我記起有一天,在我回酒店的路上,對面馬路有一個菲律賓中年婦人扶着一個白人男人經過,那男人步伐緩慢,佝僂着背,看上去應該有60多歲。二人爾後一起走進了超市。我打趣地向身旁的嚮導 Aram 問道,會不會覺得白人男人都把菲律賓女人給搶光了?他哈哈大笑,說這是個好問題,真難回答。

在訪問的最後,我把這問題給了 Leslie 去想:有沒有覺得自己地位比起亞洲男人優越?會覺得是因為有這樣的本錢,才吸引到菲律賓女性嗎?Lesile 頓時收起輕鬆的態度:「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他先反問我,「嗯,那你覺得你在這裡優越嗎?因為你是白人……」他打量了我一下,「有一點(白)吧。你來自香港,所以(跟本地人)有很大不同,你的感受也是一樣的。」他給我下了判斷。

他伸出兩手掌平放, 「他們和你的關係永遠不會是這樣,」然後把左手抬高了一點,「他們永遠會這樣仰望你,即使你不想被放在上面。」他說,除非遇到的是一個已經離開菲律賓十年的海外勞工,他們才可能把自己視為同類。

他覺得,菲律賓人都把自己放得低一些,而這不是他的責任。「這裡的人不改善基礎設施、不改善醫療保健﹑不加強自己的國家,光是把人才輸出去,政府希望這些人賺了錢會匯回國內,再換更多的人出來賺,」他說這裡無法與越南競爭,也不能與泰國競爭,因為各級政府、部門和私營企業都存在嚴重腐敗。

「國民之所以會走,是因為他們在這裡賺不到錢,但我都給我的員工付很高的薪水,因為我不想讓他們離開。」他還說自己在供 Marisa 的侄子姪女上學,「他們都知道自己有未來了。因為當你在農村長大時,有一種失敗主義;他們除了貧窮之外一無所有。」

「而現在,因為 Marisa,他們都可以跳出這個循環。」他沒說出口的是,那是因為他娶了 Marisa,一切才有機會發生。我在思考,當人的命運跟社會國家連結,女性的選擇也跟家庭責任綑綁,像迴圈一樣困局能靠女性自己打破嗎?

Julia 直截了當的給出答案,在國家願意改變國內就業狀況之前,「我不覺得這會有改變。」

在咖啡店的露台,一隻貓在看馬尼拉風景。攝:Daniel Ceng/端傳媒
在咖啡店的露台,一隻貓在看馬尼拉風景。攝:Daniel Ceng/端傳媒

尾聲

近幾年,白人有新的一波「 Tradwife 」(傳統妻子)回潮風氣,女性主動選擇回歸家庭,當一個1950年代一樣的家庭主婦。有人認為,女性是想逃避當下糟糕的時代,在面對職場天花板等問題乾脆放棄抗爭回家;也有人指 Tradwife 其實同是女性主義抬頭下的產物,因為它強調女性的個人選擇。

Julia 很抽離地去看,說這一切都是關乎階級。事實上,在50年代的傳統家庭風氣吹過30年後,自1980年開始,很多家庭都已負擔不起這種生活,男性慢慢開始同意讓女性出去工作——這不是因為男性想讓女性獨立,而是出於經濟條件,「你一定要有兩份人工,不然負擔不起生活。」

教條如今同樣適用。「你可以讓你老婆留在家裡,是因為你很有錢。」Julia 覺得,中上階層的人或會重新接受這種想法和選擇,「因為這就像是一種階級區別」。而更多的人都被時代和國家裹挾,陷入泥沼,待不下去的人能做的只有窮盡辦法離開——像是烏克蘭。

Julia 說,在眾多個跨國婚姻的目的地當中,烏克蘭一直都是最熱門的國家。烏克蘭在1991年獨立以後,因為經濟崩潰,經歷了十年的 GDP 下降,每個人都迫切想要逃離,跨國婚姻產業就在那時發展起來。一直到2010年經濟增長以後,才越來越少的女性想要離開。

可是,尋伴侶的男人們仍然不斷地來,因為他們迷戀烏克蘭、俄羅斯這種的「理想白人女性」:她們高學歷,金髮藍眼但有異國情調——但對很少出遠門的美國人來說又不會太過火。

現在俄烏戰爭爆發,她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應該會有很多女性對跨國婚姻感到興趣。「這就是它的運作方式,你知道,當人越沒有安全感,他們就越願意移民。」

讀者評論 1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残酷直白的剥削,灌上婚姻和爱情的假面。其实就是依靠人权差异及金钱来剥削弱势国的女性。

  2. @fuyuwinter 應該是global south的意思。

  3. 雖說買賣婚姻對弱勢一方來說可能已經是比較好的選擇,但缺乏選擇是令人遺憾的點,而造成這種結構的因素也太值得旁人討論了
    本文採訪的白男看得很通透,嘴上指責美國女人愛錢,行動上不會帶MARISA回美,因為他心知肚明MARISA一旦到了一個比較多選擇的地方(能以工作換取較高回報,法律也比較保障配偶裏比較窮的那位),就很有可能不會選他。講白一點,白男心知肚明不是國家為他帶來的紅利,他本人的魅力沒那麼大
    對MARISA來講,不嫁這個男人,家裏安排那位未婚夫可能也是這副德性,只是更窮。就這點,一份菲律賓市區的工作幫她取得更多選擇。但她不像讀者區的女性,可以選擇不嫁人、自己工作以換回這些財富,根緣在於白男講的,菲無法提供那麼多高階工作機會給MARISA,而旁人沒法子改善菲律賓的經濟
    當然大部份人生活中都是在沒那麼爛的選項裏挑一項,但婚姻為人帶來的影響遠比工作深遠得多,婚姻對人的剝削可以是全方位的身心靈上的剝奪,同時人們更容易在工作中而非婚姻裏自我累積(不管是錢上還是能力上),最後人要換一份工作遠比換一個配偶簡單。所以看到某人的最佳選擇就是婚姻,是令人感傷的

  4. 菲律宾不是在北半球吗?

  5. 个人层面上来讲,大家互相开心就好;但从一种社会制度层面上来探讨,老男人的各种言论真是“太典了” and out of time. It’s you that can’t fit in the current society back home and fell behind. 时代和性别红利用完了,move to another less developed place to reminisce old time. Well, bye and enjoy. 哈哈

  6. 買賣婚姻有什麼問題?我看不到受害者。
    只要雙方同意,外人有什麼資格評論。

  7. 不好意思,第一次评论,不小心写了好几条。管理员看到可以删掉

  8. 这种事情古已有之,可以看那个叫90 day fiance的真人秀。不过白男很清楚,你不能带她回到美国,回来就被别人抢了。但是你自己待在菲律宾,能不能接受当地更差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问题。还有一种选项是去新加坡/香港这种比较发达的地方,找一个亚裔但是也还是白领的女生,割韭菜感稍微弱一些

  9. @肉蝦 我又不覺得Julia的交換指的只有利益交換。觀點的交換,情緒支持的交換也是。在關係中不應只有單方面的付出。

  10. 親密關係確實需要解構呀,裏面by gender的問題簡直不要太多。我說有愛與真誠,意思是親密關係裏面包含的東西實在挺複雜的,有需求有期待有工具有感情有權力關係有abcde,但把親密關係等同於所有關係也是簡化,把親密關係變成只是利益交換也是簡化。

  11. 这位Lieslie的言论看着真令人窒息

  12. 我也有聽過一些女性(當然是一家之言,不代表大多數女性觀點)覺得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的神聖性等傳統描述有時候起到了掩蓋對女性剝削的作用。現代女性就應該解構關係的本質,大家彼此算清楚,不是為了要算計別人什麼,而是不要被別人算計。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是也。

  13. @肉蝦 關係中的「愛與真誠」現在也有女性會稱其為「提供情緒價值」,並作為挑選伴侶的要求。

  14. 看完就是感到长久的沉默 世界到底给过女性多少所谓个人选择的权利

  15. 很喜歡這篇的敘事框架,一開始看得有點生氣,白男真的太容易了,一度很怕記者因為「理解」「傾聽」而「合理化」這種婚姻。後面又展開對這種關係的批判思考,就是雖然明白了但依然是需要指出其不平等的本質的。
    先想到另一個以前聽過的菲律賓女性的故事,因為從小生活在對女性的暴力環境之中,所以她一直覺得自己所嫁的白人老公是解救她的天使(or上帝?),十分忠誠和老公說什麼就是什麼。但是在離開了菲律賓的modern city生活後,她綑綁於由老公的運動愛好帶來的一個小小的朋友圈,這個朋友圈給了她一些支持,但她也被這個朋友圈的其他男性騷擾、調情,她感到不舒服,跟老公說,老公只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騷擾她的男性也繼續騷擾。令她困擾。而這樣的她依然覺得老公沒錯,時刻是感恩的心。
    再想起之前網上沸沸揚揚的台灣男性娶越南新娘的故事,那是一個換了新殼的台灣跨國婚姻故事:更年輕的男性和女性,樣貌也好看,女性的自我意願更強,換句話說她更清楚自己在選擇的是什麼。可是這個婚姻依然很難讓人完全覺得是順理成章的,因為令它成立的動機依然是女方缺錢(結構性的國家經濟問題在個人尤其是女性身上的體現),而男方缺人(既有在本國婚姻市場和適應異性戀規範過程中的失敗,又有進入次級婚姻市場的特權和依然被異性戀規範綑綁)。
    不過對文章中受訪的那位學者對於關係的觀點不敢苟同。關係的本質是交換嗎——任何「本質化」的說法都是值得懷疑的,或者說,當有另一種本質的關係出現的時候,這種絕對就不再成立了。婚姻是存在利益的契約,但人與人的關係是可以充滿真誠與愛的(愛的腳本是否健康是另一個問題)。我不認為應該把所有關係都工具化、需求化,事實上也不是。

  16. 寫得很好。有種悲哀感。也恭喜Marisa,她懂反抗才由包辦婚姻變成自己選的老公。工作機會對女人真的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