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美國政壇出現了一個新名詞:「Project 2025」(2025 計劃)。2025 計劃全稱「2025 總統過渡計劃」(2025 Presidential Transition Project),由過去數十年都對共和黨政策方向有重大影響力的右翼智庫提出,是一部900多頁,有30個章節的政策「藍皮書」。
由於內容極具爭議性,雖然其副手人選 J.D. 凡斯被揭出與該計劃的人員有緊密來往,特朗普仍多次否認自己與 Project 2025有關。而在賀錦麗確認將爭逐今屆大選的民主黨總統提名後,她就在首個發表的公開聲明中表示,一旦當選,她將「消滅 Project 2025」。
這個計劃成為了今屆大選的關鍵字,但究竟甚麼是「Project 2025」,它為甚麼具爭議性?900多頁的建議,真的能在特朗普可能的第二任期中完成嗎?
「Project 2025」是什麼?
「Project 2025」是由美國老牌右翼智庫傳統基金會主導、上百個右翼組織共同參與的計畫,列出了特朗普在開展第二任期後應開展的新政策。計劃主幹共有900多頁﹑30個章節,包含了幾乎所有重要議題,比如移民跟墮胎,這兩個近來總統辯論的焦點。另外還有環境污染、石油開採、教育撥款、政府執法等領域。
美國媒體 Vox 評價道,「這不是一份不切實際、充滿了空洞承諾的政策議程,它逐項在列出下一任總統任命的人真正能做的事。」 計劃書的政策建議非常細緻,仔細到提議了要在哪個單位多任命哪些人、要在哪個規則裡刪除哪些字眼。
在政治上,這個計畫有兩個最大的重點:一方面,不少右翼組織認為,2016年特朗普剛上任時他們準備得不夠好,很多事情只有原則沒有具體政策,才導致很多事情沒能成功,所以這次要先把很多方案的細節都先設計好。傳統基金會主席Kevin Roberts甚至描述,美國「正處於第二次美國革命的進程中,如果左翼允許,這場革命將繼續不流血。」
但另一方面,正是由於這個文件的內容很全面也很具體,等於讓特朗普、共和黨很多在選戰時期先按下不表的議題也浮出檯面;很多民主黨人也因此能夠提前預知到如果特朗普上台,他們將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未來。
這900多頁的計劃裏,談到了到哪些議題?
BBC評價這一計劃為「特朗普的總統心願清單」(Wish List for a Trump Presidency),其主要方向就是完全改造聯邦政府,將其打造成右翼形狀。
移民議題:從移民問題上來看,最大的頭條當然還是大規模遣返、邊境牆,但這跟特朗普先前的說法(以及現在的公開說法)都差別不大。比較值得注意的反而是看似更技術性但其實影響重大的細節,比如威脅各地方政府將居民數據錄入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和社會保障管理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系統,若拒絕共享居民信息,則不能獲得防災款項。
這一條例實際會強迫各州遵循聯邦統一制定的移民政策,舉例來說,美國有19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都允許無證移民考駕照,提升交通安全,至少出車禍的時候能夠找到人。但 Project 2025要求州政府必須把駕照的資料共享,也就是曝光這些非法移民身份。而人口販運等犯罪受害者的特殊簽證類別也可能被取消。
墮胎權議題:墮胎權議題對共和黨而言很尷尬,對特朗普此刻的選舉需求來說,Project 2025有些講太多了。儘管議題中沒有明確提出全國性禁止墮胎,但包含禁用常見的墮胎藥品mifepristone、查禁跨州郵寄相關藥品、將事後避孕藥排除在醫療保險體系之外等等。在民調上,這些都是會損害共和黨支持率的議題。在與拜登的總統辯論中,特朗普為了保住這部分選民,甚至曾說自己不會禁用墮胎藥。
氣候及環境:在環境方面,包含要裁撤最主要的海洋與大氣研究單位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終止多數政府關於氣候變遷的研究,裁撤能源部內關於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研究和政策單位,並且廢除關於電燈泡等家電耗能程度的管制,退出巴黎協約。
同時,議題還建議在阿拉斯加和其他聯邦土地增加石油開採到「最大可能限度」,削弱環境生態評估,還要把環保署的中立技術官僚「整併」到政治任命的官員之下。另外,Project 2025也要將氣候政策從美國援助外國(主要是USAID)的項目中撤除。
公共教育:美國學校的經費來自學區,但有些學區由於經費不足,需要依靠聯邦政府給州政府的撥款。但在Project 2025中,提議把這項撥款取消,讓州政府擁有支配權。
另外,Project 2025 亦建議取消所有針對美國大學學生貸款的減免計劃。學貸減免是大選最受關注的議程之一。
歷來政府會用各種方式扶助學生,比如小布殊(George W. Bush)的公共服務貸款減免計劃(Public Service Loan Forgiveness Program, PSLF)就是讓投入公共服務的畢業生可以減免貸款。而拜登在任內也推出了針對公共服務僱員的貸款減免。 Project 2025 教育議程的作者 Lindsey Burke 指聯邦政府濫用了減免債務的權力,「不公平地讓納稅人承擔他人的債務」,提出應全面取消學貸減免,讓私人放貸全面承接學生貸款。
另外,Project2025 讓本來只在白宮和總統身邊有執法權的特勤在華盛頓特區執法打擊犯罪,也是在回應右翼對於華府縱容犯罪的指控。Project2025還提議將整個聯邦官僚機構,包括司法部等獨立機構,置於總統的直接控制之下。
喬治城大學的 Donald Moynihan 教授在接受PBS採訪時評價道,這與其他國家的專制主義者傾向於採取的措施非常相似,他們往往以此為藉口來對公務員系統進行更直接的控制。
這意味着聯邦公務員將會失去保障,面臨總統或其任命者的任意處置或開除。
這麼右傾、誇張的計劃,實施起來真的可能嗎?
目前大部分共和黨人對外的口徑仍然是肯定的,比如新任命的特朗普競選副手搭檔 J.D. 凡斯,對媒體說「就是要換掉上萬人」。但也有一些特朗普團隊官員靈活回應,比如發言人阿爾瓦雷斯 (Danielle Alvarez) 對 Project 2025受到的關注表示,這都是 「拜登團隊的謊言,因為他們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提供給美國人民。」
看似特別難以執行的是政府官員的「大換血」。美國現在的聯邦僱員大概有三百萬人,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招考選聘進入政府的。只有4千人是政治任命,可以在政府換屆的時候被換血。這4千人包括各內閣的政務官﹑政務次官﹑各種政府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在教育﹑經濟等範疇的政策顧問等。
儘管 Project 2025並沒有明確指出要解僱多少人,AP 報道稱人數可能會高達50,000,其中包含職業外交官,環境、醫學、貿易等各方面的技術人員──新政府上任之後要改用「自己人」很常見,但 Project 2025 涵蓋的範圍比過去超過十倍。
這樣的計畫,搭配上 Project 2025 明確寫到要在外交、環境保護等方面裁撤原有人員跟機構,安插新的政治任命,同時要裁撤教育部、削減司法部的獨立性、弱化FBI追查資訊戰的功能等,很可能徹底改變聯邦政府的運作原理和效能。
但在實際操作上,就算共和黨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五萬人來代替被解僱的聯邦官員,對這些新入職的員工也要進行長達數月的安全審查。據美國聯邦僱員信息網站顯示,每個進入聯邦的僱員不僅需要接受背景調查,還將接受安全性審查,甚至包括對該僱員曾任公司、機構的採訪。而在職員過渡時期,聯邦政府該如何運作,依然是個問題。
特朗普有份主導Project 2025嗎?
嚴格說來並沒有。傳統基金會是老牌的右翼智庫,並不是共和黨的官方組織,而智庫在選前發表各種政策建議很正常,也不是只有傳統基金會會這麼做。不然,共和黨自己有所謂的「Party Platform」(共和黨在每個選舉周期更新的政綱目標)、特朗普也有他的「Agenda 47」,代表本次選舉的官方正式立場。
不可否認的是,他自己的政策 Agenda 47 與 Project 2025 有很多相似議程,比如制定更嚴酷的高等教育守則、更強硬的移民政策、廢除氣候法等。
特朗普曾撇清自己與Project 2025有關,說任何連結都是假新聞、假消息,他「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背後是誰」。其他保守派政要也出面緩頰,主要的宣稱就是「這不過就是智庫給的建議,沒什麼奇怪的」。然而,傳統基金會卻不是簡單的智庫。據學術新聞網站The Conversation調查,傳統基金會自成立50年以來,在給共和黨制定議程方面貢獻巨大。1981年,里根總統執行了該智庫 60% 以上的政策建議。而在特朗普上任第一年結束時,傳統基金會在年報裏指他「採納了我們321項建議中的 64%。」
同時,有六位特朗普時期的內閣部長都參與本計畫,包含這段期間經常和特朗普同進同出、一齊造勢的卡森(Ben Carson),許多讀者熟悉的經濟學家納瓦羅(Peter Navarro)也是作者。獨立記者Judd Legum更指出,在38位主要作者中有31位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要職。更廣泛來說,在這上百個參與Project 2025的右翼組織中,也有許多是由特朗普時期的重臣所領導,比如前幕僚長Mark Meadows、高階幕僚Stephen Miller等。
其中最具指標性的,比如 Paul Dans 是本次計畫的主要負責人,而他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是負責政府人事的高階官員,又比如 John McEntee 負責的是白宮內部人事,更有趣的是 Russ Vought,不僅是第一任期時負責政府行政和預算的最高階官員,同時還是這次主責寫共和黨官方政策「Party Platform」的人,等於兩邊他都有參與。
總而言之,這不是特朗普親自主導的計畫,但是為了特朗普所打造的計畫,而計畫的打造者當中又有許多真的是特朗普的人。
民主黨對 Project 2025 有甚麼反應?
早在2024年2月,拜登競選團隊的社交媒體賬號 @BidenHQ 就開始發布有關Project 2025的帖子,並強調計劃與特朗普的聯繫。至今賬號已有數百條相關帖子,據拜登競選團隊的一位官員稱,這類帖子的活躍度高於該賬戶其他內容。
而6月之後,在拜登忙於就辯論表現應對輿論壓力時,Project2025 無疑成為民主黨反擊的武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為 Project 2025 制定了大量付費媒體宣傳活動。美國政治新聞網站 The Hill 報道,廣告將在各大搖擺州投放,其中一塊廣告牌上寫着:「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想當獨裁者:Project 2025,Google 一下就知道了。」另一塊廣告牌上則強調 Project 2025 破壞權力制衡、尋求報復、禁止墮胎。
民主黨還在密爾沃基舉辦了一場以 Project 2025 為主題的發布會,民主黨領袖們揭露特朗普極端議程,包括犧牲工薪家庭為富人謀利、攻擊生育自由,以及將會成為獨裁者等等。
這個項目在特朗普競選中有多大影響,會怎麼影響這次的選舉?
有關 Project 2025,民主黨的宣傳重點並非去說動已經被說服的人,尤其是位於那些鐵藍州的選民,而是要打動搖擺州的那一小群關鍵選民。
所以,如果要看這些關於性別、環境、教育、聯邦政府等等的細節政策會不會有影響,與其看個別政策的支持率,更該關注的是民主黨能否利用這些政策,在接下來幾個月真的講好「特朗普極端、危險、不適任」的敘事,說服搖擺州的關鍵選民。
唯一的例外是墮胎。在美國政治、尤其是近幾年來,墮胎本身就足以單獨成為一個重大「故事主線」,許多女性尤其認為非常切身;2022年正是墮胎議題救了民主黨,讓他們沒有在中期選舉中大敗,反而是只要墮胎權成為選舉議題的州,共和黨就會選得比預期差。所以這點特朗普、共和黨非解決不可。
第二個相關聯的觀察點是,就算先不管民主黨那邊的反應,先不管遊離選民,特朗普、共和黨自己又在多大程度上「吃定」選民?會不會擔心這些政策出來造成嚴重掉票?
事實上,上一屆特朗普當選之後,很多政策本來就並未按照選民的意願走。特朗普原先其實有機會當「全民總統」,做很受歡迎的事:2015、16年選舉時他使用某些人所謂經濟民粹主義的語言,彷彿宣示要跟傳統共和黨走不一樣的路,而選民多數也都支持他的主張,要對中產階級減稅、開辦育嬰假、增加基礎建設投資。反而,人們並不是一味反移民:有3分之2反對強迫小孩和非法入境的父母分開(就連共和黨選民也有43%反對,僅36%贊成),也有3分之2支持延續 DACA 政策,希望繼續讓從小被帶入境、在美國受教育長大的年輕無證移民有機會取得公民權。
但是,特朗普上台之後反其道而行,並未用這些政策讓自己成為「全民總統」,反而和黨內最右翼站在一起,推出選民其實不支持的移民政策,基礎建設投資方案遙遙無期,中產階級並未獲得減稅,反而都是富裕人士受益,只有三成選民支持特朗普的稅改方案,六成認為他的方案是讓富人受惠,而非中產階級或者窮人。但特朗普仍然執意推行這些政策。
原因涉及「極化」(polarization),或者說其實是「僵化」。民調分析顯示,多數保守派選民即使在這些議題上不同意特朗普的政策取態,但卻呈現「不喜歡但不那麼在乎」的狀況,只要他們「在乎」的事情(對一些人是邊境牆,對一些人是墮胎或槍枝)有做到就好,不會因此改變投票傾向。
據民調機構538(fivethirtyeight)統計,特朗普在任期間,支持率一直都是4成出頭,是美國歷史上罕見的:很低但很穩定。多數總統都有時會超過5成,有時會下探3成,但特朗普是有正面新聞時吸引不到額外的人,而引起負面觀感時也仍有一整群人願意支持。經濟成長期間沒提升,經濟衰退期間也沒太大消退。
而這更讓特朗普更可以只跟黨內強硬派、追隨者與其他人的意見走,繼續「不尋找共識」的政治風格。
你係反Trum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