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三十多歲的湖南人米奇決定離開中國去走線。他收拾了輕便的行囊,告訴父母自己要出國旅遊,懷揣着五萬人民幣現金,登上了前往埃及開羅的航班。然而,跟衆多赴美的中國走線客不同,米奇沒有繼續往西飛往中美洲的厄瓜多爾,而是轉機到同樣對中國公民免簽的東歐國家波黑(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米奇走線的最終目的地並不是美國,而是歐洲。儘管走線歐洲的熱度遠不及美國,近一年來,歐洲走線正在悄然興起,成為中國走線客「潤」出去的另一選項。
米奇也研究過走線美國的線路,但他評估,歐洲走線比美國更容易。「因為走過去的話,應該時間更短一些,」他說。
真的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回去。
认同 kes 的评论。「加州墨茶」从中至美的历程可以称得上「移民」,而他在教自己的的 follower 「偷渡」。
米奇的言论就是很经典的老中言论,不顺着他的意思,就是“说好的民主自由呢”
看到墨描述的美國與歐洲走線客的待遇區別,不難理解為何歐洲會右翼化
关于「立即驱赶非法入境者出境」的「pushback」战术,波兰导演Agnieszka Holland的最近一部电影「绿色边境」里就有提及。
米奇的轉變很令人唏噓不已
文章中,「走線」的正確名稱應是「偷渡」。「移民」應叫「非法入境」。
混亂語言,將非法行為正常法。
記者用字必需小心謹慎。
很細節,失敗之後放棄“潤歐”的結局更是有種詭異的黑色幽默。中國現在較低的物價和發达的“大國基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壓政治、低社會福利、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共同造就的結果。這就是他們招商引資時喜歡說的“營商環境”優勢嘛。
好文章!谢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