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9月18日,就讀於中國深圳日本人學校的一名10歲男童,在上學途中被一名44歲男子刺至重傷,最終搶救無效於19日凌晨不幸身亡。在此之前,中國境內已發生多起針對外國人的襲擊事件,而專門挑撥民族情緒的輿論氛圍,被放任傳播的極端言論,在觀察者看來,與這些暴力事件脫不開干係。
端傳媒於今日重推本篇評論,梳理過去幾年中國的輿論場與政府的選擇性審查,是怎樣令「網絡用戶對於日本的態度,已從早些年的敵視,逐漸轉變成為仇視,並已經出現模仿類行為,乃至實際仇恨行動的跡象」。
2024年6月,中國先後發生兩起針對在華外國籍人士的襲擊事件。2024年6月10日,四名美國籍教師在吉林市北山公園被一名本地男子持刀刺傷。在半個月後的2024年6月24日,蘇州又發生一起涉及日本籍學童的襲擊事件,事件造成一名中國籍校車引導員傷重不治身亡,以及日本學童與學童母親受傷。
臨時處理「煽動中日對立」言論
在應對兩起事件時,中國政府均以「偶發事件」的說辭回應傳媒疑問。6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面對美國籍教師公園遇襲案時表示:「警方初步判斷此案系偶發事件,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在記者追問這一事件是否會影響人們赴華的決定時,林劍則表示「我想再次強調,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6月25日,在被東京電視台記者問及蘇州與吉林市的襲擊案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覆稱:「類似這樣的偶發事件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