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Whatsnew

花蓮震後大樓開始拆除,受災戶物品未取出待安置,縣府募款遭質疑|Whatsnew

在巨震過後,除了持續搜救失聯人員外,花蓮縣府再因開設「捐款專戶」一事在網路上引發爭議。

2024年4月5日,花蓮,困在山上的人獲救後與親友相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困在山上的人獲救後與親友相擁。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許伯崧 發自花蓮

刊登於 2024-04-05

#地震#花蓮#花蓮強震

台灣花蓮縣外海4月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港譯:黎克特制)7.2強震,全台震感強烈。此次地震為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以來台灣遭遇的最強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公里的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5.5公里,屬於淺層地震。地震後,台灣各處均有災情傳出,其中,以位處台灣東岸的花蓮縣受災最為嚴重。

截至4月6日上午8點10分,地震已造成10人死亡、12人失聯、637人留置、1135人受傷。除了天王星大樓傾倒造成一名住戶死亡,其餘罹難者多於山區活動遭落石擊中、掩埋身亡。在地震中受災嚴重的天王星大樓是一棟集合式住宅,地上總共九層、地下有一層,共有79戶住戶,主要以套房為主。「天王星」為台灣常見的住商混合住居形式,地下一樓至地上二樓為商業使用,三至八樓為居住空間,其中,多數空間均為出租。

2024年4月5日,花蓮,因地震而倒塌的天王星大樓。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因地震而倒塌的天王星大樓。攝:陳焯煇/端傳媒

大樓位處花蓮市中心,對面即為花蓮「東大門」夜市,前方廣場設有著知名的地標「石來運轉」。「石來運轉」原來花蓮車站舊址。1982年,舊花蓮車站正式廢止後,舊車站一帶商圈也隨之沒落。天王星大樓建於1986年,十年後,時任花蓮市長蔡啟塔為重現舊火車站榮光,於此處設立該石雕。

4月3日,在長達一分鐘的天搖地動後,大樓樓前的樑柱震碎後應聲倒下,一、二層發生沉降。九層樓高的建築傾斜在一片揚起的煙塵之中,半倒的大樓更危急一旁的旅店,從正面觀察,兩棟建築之間的空間極為壓迫。

2024年4月4日,花蓮,因地震而倒塌的天王星大樓。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因地震而倒塌的天王星大樓。攝:陳焯煇/端傳媒

實際上,這不是「天王星」在地震頻繁的花蓮所受的第一場損傷。2018年的0206花蓮大地震後,「天王星」因為建物外牆玻璃與磁磚剝落被縣府貼上「黃單」,2021年在完成修復後才縣府核准下解除。在台灣,「黃單」指的是建築物非主要結構損壞,或鄰近建物損壞達一定程度以上致危險;「紅單」則是指建築物主要結構,如樑、柱、外牆、樓板損壞、或是地基掏空,導致傾斜達一定程度而有危險疑慮。

在天王星大樓的傾斜事件中,一名住在七樓的女性教師在主震後已離開大樓,但後續為了回頭救仍在家中的貓,在眾人勸阻下依然涉險進入大樓。遺憾的是,當這名女教師在當日晚間被尋獲時,受困在一樓往二樓的樓梯間壓在水泥塊底下,發現時已失去生命跡象。

祝禱祭祀後拆除作業動工

由於損壞程度嚴重,「天王星」自4月5日起進行拆除作業。5日上午9點,花蓮縣府在天王星大樓前的廣場舉辦拆除工程開工儀式。

司儀首先透過麥克風說道:「恭請花蓮縣徐榛蔚縣長、立法委員傅崐萁為天王星大樓拆除工程祭祀,祈福祝禱暨撫慰亡靈。」祭拜者手上接獲立香,一行人在擺設的祭壇前對著半倒的天王星大樓虔心祝禱:「花蓮縣長徐榛蔚、立法委員傅崐萁,親率陪典人員,於花蓮市軒轅路2號,為天王星大樓拆除工程開工祭祀祈福。」

接著,司儀繼續念出:「敬備清香酒禮、牲果食饈、金銀財帛,焚香拜,虔誠恭請天地諸神佛菩薩庇佑,土地公及花蓮市軒轅路2號在地地基主等開恩赦罪、慈悲成全,祈求保佑拆除工程順利,工地人員出入平安、機械運轉順暢、造福地方繁榮、萬事大吉大利。」

「拜、再拜、三拜,祈求風調雨國泰民安,拜,請集香,工程順利,工地人員出入平安,」在司儀的引領下,祭壇前一行政客與拆除團隊拿香祭拜。司儀姓鮑,是國小老師,花甲之年的他說著一口在台灣被稱之為「外省」的口音。他另向記者提及,「有請工地主任,拿著槌子到危樓找柱子、牆壁與門敲槌三下。」他說,這一動作的目的是要告訴這一棟房子的地基主,也就是房子的保護神,以及裡頭的亡靈,「我們現在要開始動工了,請不要受到驚嚇,也請保佑工地人員平安。」

2024年4月3日,一幢受損的大廈遭拆除。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3日,一幢受損的大廈遭拆除。攝:陳焯煇/端傳媒

祭拜活動後,拆除作業在10點展開。一部粉紅色塗裝的重型機具緩緩駛入現場,漆有 Hello Kitty 圖案的機具先是朝高樓層位置的玻璃帷幕鑿下,大量的碎玻璃噴濺而出,且隨著玻璃帷幕的卸除,大量的室內物品從傾斜的大樓流瀉倒下,像是從破洞噴灑而出的雪片,嘩啦啦地掉在緊急運往現場穩住基座的砂石土堆上。

在3日的地震後,花蓮再有近500次餘震持續發生。就在拆除工程進行不到10分鐘時,再度發生餘震。伴隨地面一陣起伏,頭頂的路牌指示亦隨著晃動。

受災住戶場外焦急

在機具作業時,一名中年女士隨著一名年輕女子以及一名再年長一些的女性就站在鐵皮搭建出的隔離牆外,看著機具一次次地鑿向這過去生活的居所。

一行人均未向記者透露名字。記者向她們確認是否為住戶,其中一名女性告訴我,她租屋在靠近大路邊的四樓,在此承租已逾十年了,一旁再年長些的女士是她的房東,房東說,這房子她買了約三十年,房子倒了,她可以同理租客的心情,跟租客一同回到廣場上找官員陳情。這名女租客焦急地跺步、不斷唸著自己的家當還在裡面,「怎麼辦啊!」

2024年4月5日,花蓮,一幢因地震而受損的大樓,居民上樓取回個人物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一幢因地震而受損的大樓,居民上樓取回個人物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女子解釋說,房子倒掉後,住戶一直想回去大樓取回貴重物品,但縣府礙於大樓傾斜角度過於危險,何況先前已有一位教師因回去救貓而不幸失去性命,「大樓變刑案現場,我也可以理解政府的規定」,但她也說,值錢的東西都放在家裡,「裡頭有我女兒的未來」、「要存給女兒留學的錢都還在裡面啊」。

此前,徐榛蔚受訪表示,為了民眾的安全為考量,會再跟住戶來討論,如果在拆除安全許可下,可以用大型機具把住戶物品取出。她說,天王星拆除後,住戶的用品也會有暫置的地方,拆除完畢後會再讓鄉親去尋找。

2024年4月5日,花蓮,一幢因地震而受損的大樓,居民上樓取回物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一幢因地震而受損的大樓,居民上樓取回物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記者向該名女子詢問她想回去取回的珍貴物品是什麼,「是金條嗎?」她低聲說「對啦!」。金條在台灣為常見的傳統藏品,因其穩定保值成為許多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她帶著焦慮的語氣說,地震後她完全看不到正面的訊息,她們雖然接受了縣府的安置,但只安置到4月6日。也就是說,6日後的生活、住處,目前都還沒有安排。雖然受災戶有成立自救會,但對焦急如焚的她來說,她更想知道,到底能不能回去拿回貴重物品。「我女兒的未來都還在裡頭啊。」她又無奈地向記者強調。

這名女士說,縣府告訴她們,在拆除作業現場拾獲的個人物品,他們會派人巡視撿回,但這沒有消減她的不安,「他們怎麼知道哪些是個人物品、怎麼知道哪些很珍貴?」她與房東質疑「值不值錢」與「珍不珍貴」由誰來判斷,「況且東西就那樣唏哩嘩啦嘩啦掉下來,掉在土推裡,你怎麼看得出來哪些東西重要?」

2024年4月6日,花蓮,困在山上的人獲救後不適送醫。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困在山上的人獲救後不適送醫。攝:陳焯煇/端傳媒

她甚至擔心起在危樓玻璃帷幕下巡視的人員安危,「況且你還要他們在玻璃下面找我們的東西,萬一玻璃整片掉下來,那很危險啊!」她認為,縣府應該要設立服務站,讓每戶住戶登記要尋回的物品,她說如果特搜人員日前都可以進去了,那還沒失去最後的唯一希望,「但縣府都沒有一個可以讓我們登記的地方。」

據該女子回憶,2018年花蓮地震後,縣府還會讓住戶返家拿貴重物品,「但可能這次傾斜角度更大、加上康老師回去卻出事」。這個解釋除了猜測,也像是女子想說服自己為自己的焦急找一個願意放下的理由。

隨後,她找上一名穿著印有縣政府背心的人員,該名人士不斷安慰他,告訴她政府的為難,他還舉例說還有人要回去拿珍藏多年的酒,「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清出來的物品政府也會盡力找尋」。他又試著要住戶放下,也要她放鬆心情,「遇到就是遇到了,也只面對了。」四處碰壁的該名女士,爾後隨著房東與另名始終沈默不語的年輕女子離去。

稍早,另一名7旬婦人也焦急地在廣場求助現場官員讓他們進去撿家當,她稱自己住在六樓,希望官員在拆除作業時可以幫忙留意家中一個灰色背包,「我兒子去年中風,背包裡有證件跟錢,」她對著大批記者說,「有多少錢我也忘了,雖然不多,但很重要,吃飯錢都在裡面,是我兒子中風後親戚幫助的錢!」

2024年4月3日,一幢受損的大廈遭拆除。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3日,一幢受損的大廈遭拆除。攝:陳焯煇/端傳媒

花蓮縣府開捐款專戶引爭議

據台灣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分析,地震的發生受到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板塊所累積的能量,因為兩個板塊擠壓導致地震頻繁,該次規模7.2與九二一地震的7.3相近,但九二一震央在陸地上,災情更為嚴重。

此外,依據氣象署統計,截至5日上午9時16分,總計已發生487起餘震,其中兩起餘震超過規模6,規模5到6的餘震也有18起。吳健富是日向媒體說明,根據統計資料,餘震發生的次數跟規模趨於穩定,較大規模的餘震趨於平緩,小區域的餘震則還有持續在進行能量釋放。

不過,離開天王星大樓災區,即便餘震不斷,但花蓮市區氣氛顯得相對平和。對比2018年0206花蓮地震,或是2022年的台東918強震,前者導致多棟大樓傾倒,後者亦造成大型橋樑翻攪斷裂,0403花蓮強震規模雖達7.2,但災損情況相對還在控制範圍。此前,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全縣有43棟屋損,其中最嚴重的有四棟。

在巨震過後,除了持續搜救失聯人員外,花蓮縣府再因開設「捐款專戶」一事在網路上引發爭議。

2024年4月6日,花蓮,救援直升機載著困於山上的乘客,飛過山泥傾瀉的地區。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6日,花蓮,救援直升機載著困於山上的乘客,飛過山泥傾瀉的地區。攝:陳焯煇/端傳媒

針對花蓮的受災情況,行政院先是撥款3億元給花蓮縣府,再責成衛福部轄下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開設專戶接受捐款;同時花蓮縣府也開辦帳戶接受外界捐款。不過,在2018年花蓮地震後,花蓮縣府募得27.9億的賑災捐款,直到2022年尚有10億元未執行,四年來累計利息有851萬元。這樣的爆量的捐款也發生在2016年台南大地震,是次震災捐款達43億元,直到2018年僅花去23億元,也就是有一半的捐款還未使用。而台南市府與花蓮縣府,後續也將餘款轉至「重大災害賑災捐款專戶」使用。

不過,花蓮縣府此次爭議,更來自2018年賑災募款流向屢遭檢視,例如有100萬元的款項用作「地震裝置藝術」而遭批評。此外,依據災害捐款收支統計表內容,前縣長傅崐萁主政的縣府曾提案把八億用在觀光、石材業產業紓困上,雖後來都遭擱置,不過仍有民眾申請退款,最終申請退款的金額高達4753萬。

同時,花蓮為國民黨傳統執政縣市。前縣長傅崐萁卸任後,由其妻徐榛蔚競選勝選,傅崐萁一家因長年稱霸一方,因而有「花蓮王」之稱。2018年花蓮地震後,花蓮縣府寄送「大禮包」給捐款人,內容包括感謝函、花蓮地方報《更生日報》、一片 DVD 《「震」撼亞洲的震災搶救》,內文報導則以「家園巨變 大家長傅崐萁指揮救災」呈現傅崐萁「沒日沒夜」奔走於倒塌大樓,遭批評挪用捐款進行個人宣傳。社群媒體上因此呼籲集中捐款衛福部專戶,而非花蓮縣府。

面對外界質疑,徐榛蔚表示,花蓮歷經強震後要重建改建都是非常沈重的期待,鄉親甚至還背負著房貸走向重建之路,她呼籲,無論捐給衛福部或是花蓮縣府她都很感謝,兩個專戶都可以協助到受災戶,「希望中央跟地方一條心,讓花蓮盡快重建。」

2024年4月5日,花蓮,救援人員為先前困在山上的人作檢查。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救援人員為先前困在山上的人作檢查。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收容中心內,有市民登記入住。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收容中心內,有市民登記入住。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秀林鄉受地震影響道路中斷。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秀林鄉受地震影響道路中斷。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收容中心內,一名女士抱著自己的狗。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收容中心內,一名女士抱著自己的狗。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居民被迫撤離大廈,行李上有一幅家庭照。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居民被迫撤離大廈,行李上有一幅家庭照。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的收容中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的收容中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得知親人獲救後,親友們互相相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得知親人獲救後,親友們互相相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一名醫師為疲累的救援人員拔罐。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一名醫師為疲累的救援人員拔罐。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一幢因地震而受損的大樓,居民集合並等待上樓取回個人物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5日,花蓮,一幢因地震而受損的大樓,居民集合並等待上樓取回個人物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地震引發山崩,沙泥堵塞道路。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4月4日,花蓮,地震引發山崩,沙泥堵塞道路。攝:陳焯煇/端傳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