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美國小說》:比美國現實更荒誕

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之後,關於種族和種族呈現的社會辯論讓人不舒服,但它需要存在並且進行下去。

《美式小說》 (American Fiction) 劇照。

《美式小說》 (American Fiction) 劇照。

特約撰稿人 Sean Tierney 翻譯 楊靜

刊登於 2024-03-17

#美國小說#奧斯卡2024#亞裔美國人#種族歧視#亞裔歧視#種族主義#種族平權

身分或身分政治在美國是聊天警戒區。我們一直被灌輸著相信我們想成為誰,就可以成為誰,但這個信仰並不總靈驗。甚至有些人連問「我是誰」的權力也沒有,因為他們的身分總是被外界的限制或期待先行錨定,由不得他們自己辯白。

奧斯卡入圍影片《美國小說》處理的就是這個最重要也最有毒的身分危機議題:在今天的美國,做一個黑人意味著什麼?電影改編自作家 Percival Everett 2001年出版的小說《抹煞》(Erasure),主人公 Thelonious Ellison 是一位美國非裔小說家和知識分子,人們喜歡稱他為 Monk。Monk 畢業於哈佛大學,並在洛杉磯的一所大學擔任教授。他來自波士頓的一個富庶家庭,父親、姐姐和弟弟都是醫生,媽媽是全職主婦,家裏還有一個全職傭人。

有些人連問「我是誰」的權力也沒有,因為他們的身分總是被外界的限制或期待先行錨定,由不得他們自己辯白。

Monk 出版的小說思想深邃、文筆優美,但也不受市場歡迎。最近一段時間,他一直在抵抗出版社和經紀人給他的壓力——他們希望 Monk 能寫點更「黑」的小說,這樣更可能有好的銷售業績。

Monk 拒絕這些建議的原因,既是因為他的生活體驗跟大家期待的刻板黑人生活根本不沾邊,也是因為他反感出版業為了利潤向市場輸入這種加深刻板印象的書籍。儘管如此,他的小說還是被擺在連鎖書店的「非裔美國研究」書架上,因為他是個黑人。這種對黑人身分的異化不停出現在 Monk 的生活中,而他根本無力還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