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逃離序列的人:從斷繳社保開始

「任何人都無法讓我相信,在祖國我的生活是可以有保障的。」

2023年12月10日,中國山東,考生排隊參加公務員筆試。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12月10日,中國山東,考生排隊參加公務員筆試。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于小白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4-01-23

#社會保險#失業#躺平#養老

得知被裁員時,陳文欣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的社保該怎麼辦?

她今年31歲,碩士就讀於澳大利亞一所大學,畢業後回到中國在一線城市的一家外企工作。

社保全稱為「社會保險」,主要對參保者提供養老、醫療、生育、失業等領域的現金補貼。中國勞動法規定,企業必須為受雇者繳納社會保險——這也是中國人最主流的參保方式,其中,企業和受雇者會根據政府規定的比例來承擔相應的保費。

「社保千萬不能斷」,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共識。因為幾乎在所有城市,社保與戶籍制度共同在社會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諸如買車、買房、落戶、就醫報銷比例、孩子接受教育等一系列政策均與社保進行了捆綁。

例如,北京市主城區的小學均規定,對於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其父母一方需至少連續在該區繳納一定年限的社保,子女才能擁有搖號入學的資格;非京籍戶口,需連續在京繳納社保滿五年,才可以擁有在北京購房、車牌搖號的資格等。

繳納社保代表著被納入了既定的國家管理軌道,並拿到可以享受特定政策的入場券。

從這個角度看,失業者可以被視為「脫軌者」。當公司不再為他們繳納社保,他們可以以個人身份參保,並承擔全額保費。但這一參保形式有個bug——參保者只能在其戶籍所在地繳納社保。

也就是說,所有在異鄉拼搏的年輕人如果想在定居的城市擁有連續的社保繳納記錄,只有持續不間斷地工作。

在陳文欣居住的一線城市,社保斷繳三個月,之後可以補繳,且不會影響繳納記錄的連續性。但如果超過三個月,則無法補繳,就算之後找到工作,繳納年限也會歸零、重新計算。她和丈夫計劃這兩年生小孩,如果自己斷保,會不會影響小孩的戶口和教育?

留給陳文欣的時間不多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