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14時15分,台灣外交部召開臨時記者會,外交部次長田光中出席。其在記者會上表示,即日起,為維護國家主權與尊嚴,中止與太平洋島國諾魯(港譯:瑙魯)的外交關係,包括終止雙邊關係、撤離大使館以及當地技術團,並要求諾魯關閉駐台大使館。
台灣總統大選13日落幕,外交部14日才透過新聞稿指出,諾魯總統亞定(David Adeang)透過諾魯外貿部轉達祝賀,今日則宣布與台灣斷交。
田光中在記者會上表示,2023年台灣政府已掌握情資,中國欲以經濟援助誘使諾魯外交轉向,前總統昆洛斯(Russ Joseph Kun)在2023年來台出席國慶活動及第七屆玉山論壇活動前,態度已反覆搖擺,一度欲取消訪問台灣。最後,昆洛斯仍訪台會晤蔡英文總統、並接受蔡總統及吳釗燮設宴款待,就兩國合作議題交換意見。
田光忠指,諾魯國會去年10月通過昆洛斯不信任案,同月底改選亞定繼任總統並進行內閣改組,期間台諾關係一度回穩,亞定10月就任總統時,台灣駐諾魯大使還代表台灣政府致賀。
田中光說明,諾魯新政府上任後,台灣積極與諾魯接洽各項合作計畫,但諾魯持續就澳洲關閉諾魯難民處理中心的巨額財政缺口,以及將於2026年主辦密克羅尼西亞運動會的場館工程經費,向台灣要求鉅額經濟援助,甚至就中國提供金援方案「比價」。
田光中稱,這次斷交是「突襲式」,由當地大使口頭告知,並在通知後拒絕再與台灣聯絡。他也數度提及,諾魯要求金援的金額令台灣政府無法接受,現場記者追問追問實際金額數,答覆是「我無法在這裡告知具體金額,但比起其他邦交國都來得來得大。」他回應記者提問時說,台諾斷交後,外交部會密切注意其他邦交國的動向。(延伸閱讀:《面對連續斷交,台灣援助式外交的未來何在?》)
「台灣選出自己想選的總統,這對中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田光中回應記者提問稱,這次選舉讓世界看到台灣,他認為台諾斷交後,國際擁護台灣的聲量會前所未有的高。
台灣-諾魯在1980年5月4日建交,2002年7月一度斷交,轉與北京建交,並因與中國的建交日是民進黨陳水扁總統兼任民進黨主席的日子,一度引發政治解讀。直到2005年,由扁政府時任外交部長陳唐山與諾魯總統史科帝(Ludwig Scotty)簽署聯合公報,宣布台諾兩國恢復邦交。
諾魯共和國也發出外交聲明指,諾魯將轉向一個中國原則,該原則符合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該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作為唯一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並尋求與其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諾魯聲明指,此意味諾魯共和國將不再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而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將自即日起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不再發展任何與台灣的官方關係或官方往來。
中國外交部網站在15日下午刊發發言人答記者問文字。其中指「諾魯作為主權獨立國家,宣布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同台灣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係』,願同中國恢復外交關係,中方對諾魯政府決定表示讚賞和歡迎。」其並指「諾魯政府決定同中國復交,再次充分說明,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宏都拉斯去年3月與台灣斷交後,台灣便僅剩13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的貝里斯、瓜地馬拉、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以及太平洋地區的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還有非洲的斯威士蘭,歐洲的梵蒂岡,以及南美洲的巴拉圭。如今在台諾斷交後,目前台灣邦交國數僅剩12國。(延伸閱讀:《台灣的「東向戰略」,橫跨太平洋東西岸的美中台外交戰火》)
太平洋區域的數個國家近年來連番與台灣斷交,其中所羅門群島於2019年和台灣斷交,其總理在2023年更訪問北京和習近平見面。吉里巴斯(港譯:基里巴斯)也於同年和台灣斷交。
隨著兩岸外交爭奪,近年來,澳、紐和美國都開始加強對太平洋島國的外交投入。美國在2023年重開了1990年代撤併之後的多個大使館,拜登政府承諾將在今後十年為太平洋島國提供價值八億多美元的援助,其中有1.3億美元用於治理溫室效應問題。(延伸閱讀:《所羅門群島總理訪問中國,為基建和連任而來》)
在諾魯斷交後,現在的太平洋島國中,馬紹爾群島、圖瓦魯和帛琉(港譯帕勞)是台灣的邦交國。2022年,圖瓦魯總理訪台時曾表示「我們繼續堅定地致力於繼續成為中華民國持久和忠誠的盟友」。而和中國大陸建交的斐濟則在2022年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並多次試圖將台灣駐當地代表改為「中華民國(台灣)駐斐濟商務代表團」。
台灣外交部此次亦表示,與台灣友好的澳洲日本等國「會一起共同維護太平洋區域的穩定和平」。
諾魯國土面積21.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和共和國,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國家,僅大於摩納哥及梵蒂岡。諾魯的人口約1.1萬人,位居世界倒數第三,僅多於吐瓦魯及梵蒂岡。
依據《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的定義,「與他國建立關係的能力」也是當代主權國家的要件。
有分析認為,法理與實務上,外交關係分為法定外交與實質外交,而台灣為例,有越來越多的免簽國、以及與各國政界來往和簽署的各項法案,在在說明台灣在國際上擁有獨立自主地位,但若北京持續施壓,預料台灣的邦交國將持續受減少。
在邦交國短少下,台灣在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衛組織中的地位和聲量會更為受限。在維繫既有邦交國數量、及持續經營實質外交內容,會是台灣新任政府持續要面對的議題。(延伸閱讀:《海地總統被刺案,與台灣在加勒比海的外交陣地戰》)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