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華語片出征奧斯卡:中港台各自選過什麼片?誰來選?|香港闌珊燈火誰熄滅?

随中港台身份政治迎來劇變,約在《臥虎藏龍》抱獎後,華語片和奧斯卡的蜜月期亦告段落,中港台的選送策略自此都開始轉變

任達華在《PTU》中有句經典台詞:「捽甩佢!」。

任達華在《PTU》中有句經典台詞:「捽甩佢!」。

特約撰稿人 紅眼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3-12-14

#DQ#任達華#燈火闌珊#奧斯卡

綜觀歷屆奧斯卡,香港入圍過三次最佳國際電影,卻同時在該獎項有三次被DQ的污點。居然可以如此屢(未)戰屢敗,二十年間被DQ三次,相信都是一個紀錄。

三個月前,由香港新導演曾憲寧執導的《燈火闌珊》獲選代表香港「出戰」奧斯卡,競逐最佳國際電影;惟至日前,《燈火闌珊》劇組卻意外宣布,它們剛剛收到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的通知,作品未能成功晉身該獎項的首輪候選名單,而且「原因未明」。亦即香港於今屆奧斯卡沒有代表作品參選。

熄滅闌珊燈火:原來是他

《燈火闌珊》疑似被 DQ(取消資格)的消息一出,香港各大媒體都非常轟動,連忙追問每年負責選送「出戰」奧斯卡作品的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更甚至有媒體直接去信奧斯卡選委,查詢為何《燈火闌珊》無法競選,因何事、何時取消資格,熱議程度與上周末創香港開埠以來投票率最低紀錄的區議會選舉,有著雲泥之別。

坦白說,焦點不在於《燈火闌珊》一片的得獎呼聲有多高,而是跟 DQ 扯上關係,都會觸動今日香港人/媒體的敏感神經,如杯弓蛇影,直接聯想到是政治打壓。不過,事隔一日,好幾間媒體都引述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主席洪祖星及奧斯卡選委的回覆,一切與政治無關,而是選送過程有利益衝突。

奧斯卡選委表明,由於各地區/國家選片委員會成員不可以跟獲選電影有任何專業關係,導致《燈火闌珊》不符合競逐資格,意思即是製片家協會內部犯規;主席洪祖星並不否認,更早在十月已接獲DQ消息,歸咎於奧斯卡選委今年八月改制——

其一是協會成員「入職」超過六年不能投票,舊「班底」要全部換走;其二是新增了限制,製片人、導演及演員並不能投票給自己有份參與的作品。由於「沒有白紙黑字」列明新賽規,而今屆「換血」後的選片委員會,其中一位有份投票的成員正是《燈火闌珊》的主要演員⋯⋯

至此,《燈火闌珊》除名事件的「嫌疑人」已呼之欲出。不出半天時間,猜是不想連累到其他演員惹嫌,任達華透過電影公司承認是自己投了票給自己主演的《燈火闌珊》,公開致歉。

任達華在《PTU》(2003,杜琪峰導)有句經典台詞:「捽甩佢(擦掉它)!」隨著真相大白,網民、影迷都揶揄是他「捽甩(擦掉)」了《燈火闌珊》的參賽資格。

較特別的是,中港台三地每屆都分開選送作品,佔三個名額,但不涉地緣政治考慮。上世紀末的三地關係,有別於今日需要顧及涇渭分明的身份認同,若有一部華語電影能贏得西方影壇,都是華人的盛事,共享榮譽。

香港被奧斯卡「DQ」:已是第三次

不過,雖然選送過程犯了規,但據奧斯卡方面的說法,香港本身可以再派(resubmit)另一作品「出戰」最佳國際電影,然而香港製片家協會放棄了這個機會。所以,嚴格來說並非取消資格,而是放棄資格。洪祖星解釋,如果改派排名第二的《毒舌大狀》「出戰」,對高票選送的《燈火闌珊》不公平。

撇除「寧願棄賽都不用替補方案」的做法是否妥當,也不談製片家協會早前一直隱瞞DQ事件的原委,事實上,跟奧斯卡今年改制無關,協會內部不認真留意賽規,並不是今日的事。綜觀歷屆奧斯卡,香港入圍過三次最佳國際電影(舊稱最佳外語片),卻同時在該獎項有三次被DQ的污點。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