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深度

《我本是高山》與爭奪張桂梅:「黨性」、「人性」與女權主義的較量

這番輿論風波之後,留下的是一種新的反女權方法論:從共產黨的歷史思想中尋找女權的思想資源,得到的是共產黨,丟棄掉的是女權。

2021年7月2日,中國雲南昆明,一所為貧困家庭女孩提供免費教育的高中校長張桂梅接受採訪。攝: VCG/VCG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7月2日,中國雲南昆明,一所為貧困家庭女孩提供免費教育的高中校長張桂梅接受採訪。攝: VCG/VCG via Getty Images

詹時

刊登於 2023-11-28

#輿論觀察#女權#中國政治#評論

一部以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為主角的電影《我本是高山》在中國大陸上映,並引起多重爭議。輿論一波三折,從女權主義對影片性別意識的發難開始,宣傳機器隨之以電影藝術呈現的「人性」回擊,最終在本輪風波站穩的,是對電影缺乏「黨性」的批判。

張桂梅的形象是複雜的。她創辦免費的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一己之力對抗中國農村的「重男輕女」現象,同時要求她的學生獨立自主,不能受婚姻和男人的欺騙,這一面十分符合女權主義敘事。

另一方面,她的事蹟也符合中國共產黨的宣傳邏輯。她是中共黨員,身患重病,卻無私奉獻,培養了1600名女大學生。她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獲得共產黨榮譽制度的最高獎勵七一勳章。最近,她還被選為婦聯副主席。

張桂梅的行事風格,很難讓人說她不女權,但女權主義在今天已經不被中國官方歡迎。這使得她的形象充滿張力。在輿論場上,這幾年,民間的女權主義者用張桂梅來為自己背書,厭女的民粹主義者也用張桂梅來攻擊女權主義(話術是張桂梅這樣的共產黨員才是真女權,西方的那套是「女拳」)。

《我本是高山》恰巧把張桂梅放在居中位置,試圖給她的形象注入「人性」,卻同時引發雙方(女權主義者和民粹主義者)的不滿,一邊認為張桂梅女權主義的一面被淡化,一邊認為張桂梅共產黨員的一面被抹去。

使場面看起來錯綜複雜的是,無論是女權主義者還是民粹,都在利用張桂梅的「黨性」作為批判的武器。但真正作為黨的喉舌的宣傳部門,又在嘗試用「人性」來塗抹早已不知所蹤的「黨性」。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