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晋:新聞是歷史的初稿,電影呢?|專訪

這是來得太遲的作品,好像已跟不上今天香港的政治現實,反似是追憶著一個已不存在、仍然悍衛著新聞自由的香港時空

《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晉。攝:林振東/端傳媒

《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晉。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紅眼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3-11-17

#白日之下#香港電影#金馬獎

「不要為自己做了對的事情而內疚」

樹倒猢猻散,明星褪色,立場不再,說今日香港傳媒已到日暮途窮也不為過,然而,簡君晋卻在這一年帶來他默默籌備多時的《白日之下》。

屈指數來,港產片已多年沒拍過以記者為主題的作品,《白日之下》改編自幾年前的真人真事,描述即將被解散的偵查組如何奮戰到底,披露殘疾院舍虐待老人和性侵女童等惡行,被形容是一部香港版的《焦點追擊》(Spotlight,2015;陸譯《聚焦》;台譯《驚爆焦點》)。無論本地還是海外的映後分享活動,不只觀眾激動落淚,連出席的演員都泣不成聲。

故事裡,借記者問了一句「十年後香港還有沒有記者」,到電影正式上映的今日,更是不勝唏噓,道盡了同代傳媒人的淒酸。世道變得太快,《白日之下》可能已是一面夕拾朝花的鏡,但以電影言志,見微知著,也刺探著今日那些逐漸淡忘了怒火的人,面對不公義的事情,是否仍有感覺?是否仍然會痛?

等開戲都等了五年

「電影到底有沒有為世界帶來改變呢?可能有,有少少吧,但起碼我們可以再不斷提出問題。」

常言失敗乃成功之母,但《白日之下》曾幾度胎死腹中,投了幾次胎都不成功。阿簡說得感慨:「連很多已經很有經驗的導演,開戲都困難。在今日香港,要開戲就困難。」他承認,撇除題材冷門不夠商業主流,自己是新導演,不是那麼容易找到資金,「好似開到,但又開不到,那幾年一直都是這樣,都真是多謝監製。」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