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算命、「身心靈」:經濟下行中的精神危機何解?

是心理諮詢的平價替代,還是趁人之危的歪理邪教?在「身心靈」行業一擲千金,也難以撫慰愈發常見的焦慮和抑鬱。
2023年2月21日,北京,人們在雍和宮排隊等候參拜。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當《新週刊》那篇《加入靈脩後,他們從裸辭到負債百萬》的報道引起衆多關注後,國產「身心靈」行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邪教」、「詐騙」、「盤剝不幸」等負面評價,並沒有讓「學霸貓」俞立穎一改以往的網絡貴婦雞湯風格。

俞立穎的社交媒體內容其實難言玄學,只是有許多涉及「能量」語焉不詳的「輕玄學」,更沒有什麼裝神弄鬼的邪術。她提倡的自我發展概念並不算新奇,《新週刊》的指出其學習了《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這本書。它的第一作者Joe Vitale是一位雜糅了東方禪學、夏威夷療法、催眠術、吸引力原則和冥想等靈學方法,提供成功緻富經驗的作家和「營銷大師」,一位典型的美國「身心靈」從業者。

稍加檢索就可以看到,十年前就有人在個人博客中懷疑Joe Vitale是個騙子。Reddit論壇中一些用戶對他標題黨式的成功學營銷不滿。在消費者論壇吐槽網站Gripeo上,有人指責Joe Vitale對學員收取上千美元的課程費、諮詢費,導致學員破產。可見雞湯致富學所受爭議在中美如此雷同,「學霸貓」們簡單直接的拿來主義並無高明,把「快速賺錢法則」的成功學照搬到中文社群來而已。

俞立穎並不是唯一。「身心靈」行業由來已久,玄學經濟在疫情期間已經出盡風頭,玄學密碼遍布抖音、快手、B站等社交媒體,在消費市場上突飛猛進。國產「身心靈」要麼涉及泛神秘主義的本土風測字、面相、打卦、看風水;亦或舶來的塔羅牌、星座運勢等。要麼結合東西方傳統宗教、瑜伽、密宗或通靈,大膽吸收、挪用、折衷集合各類心理學和心理治療的精神實踐。它們以人生導師、心靈雞湯的面貌,切中人們的需求,針對身心健康、自我成長、戀愛婚姻和財富升職等成功學議題,獲得了巨大的消費市場。相關的暢銷書籍、網絡KOL達人和各式付費諮詢、收費社群比比皆是,琳琅滿目,形成了當下的「精神自助超市」。

作為社交貨幣的談資或者一時興起的時尚潮流,泛玄學長期存在或許無傷大雅。但近年來日漸極端的用戶行為和香火鼎盛的寺廟,以及「靈脩負債百萬」的結果,則折射出中國人現象級的精神危機。「身心靈」火熱現象看似是一個價值觀分殊化的現象,彷彿因為有了多種多樣的玄學、靈學、宗教,人們產生不同的認同和內心體驗,並且自由地進行一一選擇。但它也許更是集體意義和共識問題危機的結果。尤其是疫情後的中國人又親自經歷歷史河流的急轉改道,步入了低增長而高壓社會的環境。在失去意義、道德失序、陷入價值困境的當下,「身心靈」看似提供了暫時逃避、提供慰藉的庇護所,卻是另一處暗藏危機、充滿風險的修羅場。

2019年4月12日,深圳,華為員工在午休時間睡在自己的小隔間裡。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9年4月12日,深圳,華為員工在午休時間睡在自己的小隔間裡。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註定的精神危機

疫情至今,中國經歷了堪稱荒誕的嚴苛隔離政策後又驟然開放,全民社會心理創傷尚未得到很好的修復。同時,疫後糟糕的經濟形勢、低迷的市場情緒之下是創下記錄的青年失業率和600萬去向未定的求職者;曾經被譽為「校招三巨頭」的三大行業互聯網、教育和房地產剛經歷,或仍在經歷運動式的行業打擊和清洗。

而經濟週期的不同階段對心理健康影響存在差異。數據調查顯示,經濟衰退期間,人們的工作滿意度降低、個人以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加重,斷崖式的生育率、不良情緒難以排解。情緒障礙 、焦慮 、軀體形態障礙和酗酒等心理健康患者的比例顯著增加。而在經濟不平等惡化的趨勢下,這種心理影響在不同人口之間有異質性。分析表明,中老年、農村人口、低教育水平人群受經濟增速放緩的衝擊更大。

「疫情時候我的客戶猛增,在問的都是投資理財要不要撤,要不要關店,要不要搬離大城市這些。」談及玄學業務這兩年的爆發增長點,從業者戴佳透露,當大環境徹底失去理性,具體的人生選擇也失控了,以前往往可以用理性分析的問題,現在人們要問問各路神仙。

在經歷了近40年經濟增長的中國人,並沒有在下行和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的生活經驗。經濟形勢的改變動搖了以往的判斷,這種心理落差帶來的相對剝奪感加重了人們的負面情緒和失控感。人們失去了經濟高速發展高歌猛進時的樸素理性,「努力就能改變」、「明天會更好」的價值觀因發展受挫進而被顛覆。實際上,擴大的貧富差距,平等公平的法治的缺位,尖銳的社會矛盾,腐敗等許多社會問題,也造成了群體性的負面影響。

哪怕在疫情前相對那些好年景裏,走向富裕離開貧困的中國人並沒有在神靈和精神的平行世界獲得相同的滿足感。在一份關於國民心理健康的定量研究中,疫情前的2010—2018年間,中國GDP增長率下降了3.9%。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平均來說,這已經導致國民心理健康惡化了18.29%個標準差。

一項2019年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人口,各類精神疾病(癡呆除外)的加權終生患病率為16.75%。多篇關於中國國民心理健康調查一致表示,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另一些人意識到問題但不認為可以通過專業幫助得到解決;人們普遍存在對心理疾病的污名態度、對精神醫學治療有誤解和牴觸。

在中國,心理諮詢尚未成為人們可以輕易負擔地起的基礎服務。中國人社部於 2017 年 9 月將心理諮詢師證書從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剔除,現已沒有由政府主導的統一的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從業者良莠不齊。同時,諮詢行業收費標準不規範透明合理,較為昂貴。

更重要的是,心理諮詢行業存在諸多亂象,心理諮詢行業執業倫理和監督亟待補充建設。近期心理諮詢師李松蔚被冬妮指控性侵一案件,先且不論諮訪雙方誰有問題,就已經說明中國心理諮詢正規投訴渠道門檻過高,並不利於啓動調查程序。而諮訪關係倫理的外部監督和行業規範均不到位,既不利於保護被訪者的權益,也不利於保障諮詢師的正常工作,讓本來就面臨心理問題困擾的人更不敢向專業正規渠道求助。

僅因為生活境遇受挫影響心情,或許並不一定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但當人們無法在「外部的」具體的工作生活環境中找到精神支撐時,人們越來越渴望擺脫令人窒息的「當下」。

《新週刊》裏的被訪案例,或是經歷大廠裁員、或是在壓抑的體制內喘不過氣,均是當下年輕人生活境遇的真實寫照。在「卷」、「潤」、「躺」的主題詞下,「在上班和上學之間選擇上香」的調侃實際上是人們在發出心理求助。當人們發現關於家國集體命運的宏大敘事和「偉大成就」絕不關心凡夫俗子普通人的心靈痛苦,那麼危機感、焦慮、和缺乏共性讓人們試圖尋找新的人機關係結構和寄託。

不論是算塔羅牌看星座的年輕人,還是迷上假靳東和秀才的中老年,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將理性看做是理想生活的指南,理智不再指導行動,因為在挫折前它是無效的。感情和想象佔據了心靈的上風。「遠方的」和「向內的」思考成為透入日常生活的流行,邏輯思維讓位於靈性體驗,理性倒向玄學勢在必然。

傳統宗教儘管因為相同原因也有復興之勢,但給國人提供精神慰藉的作用較為有限。近年來,外來宗教中國化,本土宗教商業化。清真寺已經在全國範圍內經歷全面改造,許多圓頂搖身一變成挑檐瓦頂,遠看反而像祠堂一類的中國古式建築。而真正的百年祠堂,在向來有韌性的南方宗族社會,也難逃拆除的命運。基督教同此情形,浙江省在2016年左右拆除上千個天主堂救恩堂十字架,被認為是基督教本土化的測試。接受度較高的佛教和本土宗教道教,在官方的默許寬容之下面臨高度商業化、旅遊景點化,難逃淪為漁利賣場的命運。不論是古蘭經,聖經還是佛經,都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合法的宗教資源受到官方鉗緊管控,普遍壓抑。

正是這樣特定的經濟和社會環境,巨大的社會心理訴求,為處於灰色地帶的迷信、玄學、野路子的國產「身心靈」創造了絕佳的機會。長達15年「身心靈」從業經驗的陸玲則告訴我,增長不僅是需求,也是供應。近年來,很多年輕人失業,或者收入不好。玄學是一份門檻較低的工作。因此很多年輕人都進軍「身心靈」,以此為副業,賺些外快。「我去的每個市集幾乎都有塔羅牌的攤位。」

願意從事「身心靈」行業的,有事業、失意的年輕人,其中不乏「社會精英」或則「知識分子」。數月前,一位Top2文科博士放棄學術之路,投身全職占星師的文章也引起了許多討論。越來越多被優績主義的單一評價體系壓得喘不過氣的人,想要在「身心靈」裏透口氣。

在這場剛剛開始的精神危機裏,玄學取代理性,空虛壓抑無所執著的情況下,人們開始質疑工具理性、追問究竟而轉向實用的安慰。在精神市場龐大的缺口下,「身心靈」產業的註定勃興,登上歷史舞台。

「這些玄學手段確實給予了我前進的力量。如果一定要把這些稱之為心理學上的自我欺騙,那我也願意一直自欺欺人下去。畢竟在我最低谷的時候,科學沒有來拯救我,但是玄學做到了。」一位玄學的目標客戶在《歪腦》的採訪時這樣說到。

2023年5月13日,湖南省永州市民在廣場上練習瑜珈。圖:VCG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5月13日,湖南省永州市民在廣場上練習瑜珈。圖:VCG via Getty Images

從「新紀元」到「身心靈」,「學霸貓」們來自何處

俞立穎是自創了一門邪教嗎?很多人在網絡上討論她的社群與邪教的異同點,認為有關部門應該立刻把她捉拿歸案。儘管我完全並不認可她所宣揚的觀點,也反感這種利用人性弱點賺錢損人利己的商業模式,但談及所有「身心靈」現象必言邪教,也同樣反應出人們對精神生活方面提議的視野的窄化。

那麼到底什麼是「身心靈」?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孟睿思(Christopher Marquis)一篇對比中美「身心靈」產業的文章中指出,「身心靈」包括來自傳統提升個人全人康樂的方法,如冥想靜心、瑜伽、替代療法,還包括體現整體思維提升個體力量的信息產品和項目。他認為中國的「身心靈領」域的商業活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國的影響,並且在在2014年就預測該產業在銷售量上會迎來極大增長。

「心靈雞湯」與「成功學」貨架上活躍的衆多精神實踐和「身心靈」論述,包括俞立穎生抄照搬的概念,實際上都來自上世紀西方的「身心靈」產業。而「身心靈」產業更是「新紀元」(New Age,又作「新時代」)運動商業化、產業化的產物。由於不同宗教和語言、文化背景的差異和隔膜,「新紀元」對國人恐怕是一個較為陌生的概念。作為一個帶有神秘主義色彩和復興主義的宗教衝動的運動,相對於西方傳統主流宗教,例如天主教以及新教,新紀元被認為是一種受到東方「非傳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最初,「新紀元」誕生於19世紀中葉的英國。在各類靈異事件導火索下,「唯靈論運動」興起,緊隨其後的就是西方靈學浪潮。彼時的人們對宗教神學、心理、超自然以及科學尚無法解釋的靈異事件產生了「科學興趣」。同時,東方的佛釋道、印度教等宗教文化、理念與相關規儀來到西方社會,以及當時的超心理學、超自然現象、量子力學等正在探索科學前沿邊界,逐漸形成了一種作為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的「新紀元」。

到二十世紀後期,西方工業化國家有許多大衆化、多元化的精神論述和實踐。其中一些精神思想者對東西方傳統宗教信仰、西方科學和心理療法、精神實踐做了論述和改造,旨在幫助個人「改造」自我。

它包含了許多不易分類或描述的信仰、實踐和運動。儘管很難直接定義,但學者P. C. Lucas這樣總結了新紀元的特徵:首先,該運動相信地球及人們處於一場精神變革;其次,「新紀元」不拘一格地接受包括瑜伽、冥想、水晶治療、長壽療法、轉世輪迴、密宗和通靈等在內的治療方法以及精神信仰和實踐;此外,「新紀元」的核心自我賦權的理論,認為實現個人目標和願望,是社會轉型的先決條件。最後,新紀元運動的目標是通過綜合、調整宗教和科學的不同世界觀,改善人們的精神和物質狀態。

中國實際上也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新紀元運動的影響。「身心靈」對中國更不是新鮮事物。在清末民初特殊的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道德焦慮、科學失衡,中國部分知識精英反思救亡之路,批判當時物慾橫流的失序狀態,希望藉助鬼神、宗教和神秘之力,以靈學救國。於是民國前就有「土迷信加洋迷信」的結合,把本土扶乩、攝靈等習俗與西方的水晶球等靈學雜糅。上海靈學會就是頗具代表性的相關組織。

另一段較為臨近且敏感的歷史,則是上世紀80-90年代時,中國體特異功能、氣功、以及法輪功的興起。彼時「耳朵識字」、「水變油」等超能、靈異事件在媒體上炒作得轟轟烈烈。這時,在西方發展了一百多年的靈學、近代新靈學和現代超心理學反而藉助「以耳認字」的爆炸新聞正式傳入中國。也因為西方新紀元運動的理論和討論加持,「人體特異功能是否是僞科學」成為了當時曠日持久的科學爭論,包括錢學森,于光遠在內的科學家、經濟學家都參與了激烈的辯論。有文章認為新時代運動思潮藉助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進入中國,造就一批本土神異功能大師,成為後來法輪功成勢的部分原因之一。

千禧年後,許多「身心靈」書籍、影音出版物的譯作從台灣等地流入大陸。陸玲表示,當時的「身心靈」在中國就已經擁有了巨大的市場。自然療法、靈氣、察覺、瑜伽等等廣義的心靈行業,形式多樣,其中許多也不乏帶有成功學勵志色彩。在2009年左右,政府尚未出台相關限制,北京一些同行常常舉辦幾百人的線下活動,反響火爆,甚至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感覺。但在2012年,由於政府管控收緊,以及每幾年媒體都會報道靈脩騙局,此類線下活動收縮。「我的很多同行離開北京,來到成都、大理、杭州等地。」

直到如今,從常見的瑜伽館、中醫理療,到同道大叔一般的網絡星座解讀和俞立穎的霍格沃茲貴婦學院和冥想社群,都屬於泛「身心靈」行業。哪怕不以靈學玄學為噱頭,以成功學為人設的很多人生導師、社群博主的言論,雜以佛道或哲學金句,也都明顯是低配版的精神化與心理療法。這一領域的商業活動起勢已久,疫情期間的「玄學經濟」讓許多無法出門工作的年輕人在家算卦賺外快;許多財經類媒體已經報道「身心靈」行業的融資熱潮:在過去20年裏,占星形成了一個市值估價21億美元的市場。

在商業市場興風作浪的同時,這一行業的爭議頗大。較為有名的爭議性案例是微信公衆號「神棍局」被望京SOHO起訴。該公衆賬號以解讀地產風水獲得千萬融資。2019年4月,「神棍局」一篇文章稱北京望京SOHO風水不好,有煞。望京SOHO以「名譽侵權」為由起訴,最終「神棍局」被封號。另外,很多「身心靈」從業者在被採訪時都表示,自己也不一定信(玄學)。從事的工作本身是「人生規劃」和「感情諮詢」,僞科學的部分只是儀式感。

總而言之,「身心靈」行業內光譜多元,魚龍混雜。它可以是有關身心健康的休憩娛樂,也可以是坑蒙拐騙產生傷害的歪理邪說。儘管學術界一致認為,「自我」是「新紀元」的核心概念,但對其社會和政治意義及影響的評價大相徑庭。一些學者認為這是宗教世俗化、多元化、精神自由化的體現;另一些則批評它對宗教和其他文化的挪用、他者化和膚淺化。稱之為「「沒有營養的精神澱粉」,「廉價時尚的宗教平替」。

現代神學學者戈登·林奇(Gordon Lynch)則將偏向和服務右翼、社會保守主義的靈學與那些具有左翼、 反建制政治傾向的靈學區分開來。他認為左翼靈性是一種進步的自由主義力量,與宗教融合主義、人道主義、女權主義和環保主義相一致,是倫理道德活動的資源,也是 "與其他志同道合者相互認同和合作的基礎"。

對於公衆而言,這仍然是一個有待理解、討論、辨析和反思的議題。

2015年5月25日,泉州玄妙觀,用於占卜的竹條。攝:Zhang Peng/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2015年5月25日,泉州玄妙觀,用於占卜的竹條。攝:Zhang Peng/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最終拜的都是消費主義之神:商業拜物教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在「學霸貓」的蠱惑下不理智地購買奢侈品,甚至失業借貸負債落入個人的經濟危機。這是單純的騙局嗎?於是開始質疑這些加入「學霸貓」社群的學員是不是「神志不清」、「衝動消費」。這裏的受害者有罪論去還原揣度個體的衝動消費和過度消費的起心動念並沒有太多意義。但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這是為什麼?

「確實有很多同行收費昂貴,一些客戶也會買單。」陸玲說,但讓普通人一擲千金,應該屬於是業內的「自我突破」,即打破常規、挑戰極限的做法。「我並不是在替學霸貓辯護,僅提供一個角度:有些自我突破是情緒的宣泄,另一些是更離譜的事情。如果說「身心靈」鼓勵客戶離婚、鼓勵離家出走,也可能造成一些傷害,但都不是特別直觀,也不一定這麼驚悚。普通人借錢去買奢侈品,住五星級酒店,這部分的錢也不是交給學霸貓的。」

另一些「身心靈」課程的標價就上萬,還一票難求。陸玲認為,「身心靈」行業因諸多內外部因素,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人們缺乏相關的知識和能力甄別良莠,選擇適合自己的,因此容易受到誤導,遭受損失。認知不足、市場不充分,都導致人們無法辨別優劣,無法選取合適方式排解精神壓力改善心理狀態,更導致人們無法警覺地識別有害的精神誘餌,提防各類隱形的心理操縱,落入經濟陷阱。

社會心理學家勞倫·朗曼(Lauren Langman)把消費文化中購買自我身份認同稱之為「自我購物中心」(Self-Shopping Mall)。消費者只能通過對「可能」的幻想來獲得「權力」,把不確定性轉換成自我肯定。在「學霸貓」慾望的迷宮裏,這種飲鴆止渴的手段只是暫時掩蓋了空虛、孤獨與潛在的階級性的恐懼,並且因為「剁手療程」的短暫和無效,成為惡性循環。想變得「感到」有錢、想變「感到」美麗,想變得自我感覺良好?都有對應的精神商品可以滿足。

「身心靈」產業是消費文化的一部分,它出售的並不是實用性的商品,而風格、生活方式、感受。俞式「身心靈」其實並無多少玄學可言,她的日常社交媒體運營就是維持「貴婦人設」,製造符合有錢女人的理想假象,買的是體驗、感受。俞立穎用簡單語義重複着讓人們維持、規劃和夢想的嚮往,繼續營造慾望的應許之地。

一個經濟狀況拮据的普通人通過消費貸購買奢侈品,就可以體驗到貴婦式的精神滿足。這是現代性危機中消費文化來重塑人們自我主體性的假象。換言之,倘若「學霸貓」知識星球和收費群出售的是一種成為貴婦的「信仰」,而成員「祈禱」的方式就是買買買。買得越多,越接近這種精神世界裏的「巔峰體驗」。外人看上去是假的,局中人戲假情真。

對於「學霸貓」的受衆而言,「讓金錢流動」服務的就是「不缺錢的感覺」,「富足豐滿,自由自在」迎合的是想要為人婦且衣食無憂的願望……商品拜物已經來到了唯心論的境地,這是「身心靈」行業不同於騙局、不僅是騙局的微妙之處。她不曾說買了奢侈手錶之後你就是職場成功權威人士,但她確實說過:「戴在手上,你跟別的產品經理講開發需求,底氣就足了。」

這些正是「身心靈」產業秉持自我發展的核心:日益世俗化、同時重塑自我身份,打造「精神快消品」的特點。

這種問題並非此邊獨有。儘管許多傳統宗教有着剋制物慾、禁慾主義的偏好和習俗,一些「身心靈」流派也鼓勵剋制慾望,但不論中美,商業開發和利用的消費主義,往往推動着「身心靈」行業的發展。美式「身心靈」或有着高昂會費的會員制、或通過諮詢費、課程費收割,富豪們對藏傳佛教趨之若鶩,互聯網占星師們表示感情戀愛問題佔據了來訪者的大多數問題,而塔羅牌和星座為相關的決策提供了全新的道德資本。

人類學學者Lisa Aldred在批評美國對美洲原住民精神進行商業化變現時指出,新紀元運動迎合了美國富裕白人缺乏社區歸屬感和精神認同的問題,把簡化、浪漫化、東方主義化後地原住民文化挪用開發成「身心靈」類的書籍、音視頻、社交媒體等各類商業產品。這些現代薩滿大師號稱自己轉世而來,通過研討會和出售作品、社交媒體斂財。但他們宣揚的理念,卻仍然是對帝國殖民視角下懷舊的異國情調,對原住民的客體化,以及「高貴的野蠻人」的刻板印象的強化。

「我認為,新紀元主要是一場消費主義運動。」Lisa發出這樣這樣判斷:精神信仰是新時代商業主義中最受歡迎和最有利可圖的領域之一。人們並不是把某種新紀元的理念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數人只是消費它的產品而已。購買是新紀元消費者尋求精神意義的主要方式。

2022年2月7日,北京一家購物中心舉行的農曆新年表演,一名婦女在傳統舞獅表演者跳舞時拍照。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22年2月7日,北京一家購物中心舉行的農曆新年表演,一名婦女在傳統舞獅表演者跳舞時拍照。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女性更容易被騙?「身心靈」產業的性別針對性

「這個『身心靈』社群裏有幾千個人,其中70%以上都是女性。」《新週刊》文章給出的數據,其實符合「身心靈」行業的普遍印象裏的受衆性別比。早在2018年,《中國新聞週刊》報道了星座熱,文章稱,同道大叔核心用戶女性佔比60%。星座周邊女性用戶70%,星座測試APP「測測」女性用戶佔到八成,視頻節目《星座棋談》女性觀衆佔比80%……「身心靈」行業,是女性被割的重災區嗎?

女人更容易信邪?女人更容易被騙嗎?是女人沒有戒備心貪慾太重嗎?然而問出錯誤的問題不可能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女人更容易被騙是一種因果倒置的「韭菜有性別」的假設。對於「學霸貓」的個案,問題難到不應該是為什麼有30%的男人在上「貴婦分校」?正如男性容易成為某種經濟詐騙的受害者。本就是對女性群體開發的「身心靈」產品,受衆自然大多數受衆都是女性。

但是,身心靈行業這樣普遍的顯著的性別比說明了什麼?女性更容易成為「身心靈」行業的消費者,無法忽略了社會和經濟框架下諸多作用於性別因素和背景。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女性面臨更激烈的發展空間壓力,經濟避險能力更脆弱,相對於更缺乏廣義社會資源的支持體系。而心理健康對不同性別帶來的經濟成本也不一樣,女性的個人健康生產時間損失高出30%。換言之,女性更需要支持、安慰和幫助,而「身心靈」行業是為數不多的或許並不理想的選擇。

宗教社會學學者邢婷婷曾在「知識分子」發文討論此議題,她認為女性更加迷信的論斷是先入為主的判斷。以星座為例,大部分女性受衆以此交流感情,分擔焦慮,是一種社交方式,但並不是一種信仰。作者的田野研究發現,各種占卜術,女性測測玩玩,喜歡分析;而男性要麼完全與之絕緣,要麼更傾向深入學習,以至於各個命理體系中最後成為大師的往往都是男性。

美國社會學學者Daniel P.Mears在2000年發表了一篇實證主義調查研究也挑戰了刻板印象中宗教人口統計的性別因素。即「女性更容易有宗教信仰」「信仰者中女性更虔誠」,以及「女性更容易成為新紀元消費者的假設」。然而調查結果表明,「新紀元」消費者並沒有因性別、收入或教育水平表現出顯著差異。「我們的研究中,很少有來自先前研究的假設得到支持,這就對一些關於新時代信仰和實踐的社會基礎的流行假設提出了質疑。」

Daniel P.Mears對這些經驗模式提出了一些解釋模型非常有意義。以此為參考,我也對中國「身心靈」產業的性別差異提出一些解釋性的假設:在前文所述的收緊高壓的大社會環境下,女人有更少的社會資源和抗風險能力,缺乏經濟等多個方面的支持和發展空間。從性別刻板影響的角度來看,作為耗時耗力耗錢的日常勞動,女性普遍承擔了購買者(常常被認為是消費者)的角色,同時,對於女性而言,網絡空間和人際交往仍然充滿着普遍強調「不要戀愛腦要上進」的物質主義網絡氛圍,但社會的底層文化仍然認為戀愛成功是人生重大成就;以及很多宣揚「女性賦權」、「自我提升」的女性主義,掛羊頭賣狗肉,實為女性成功學。

另外,女性並不總是被宗教或玄學感召、利用的客體。在有限的社會資源下,女性利用宗教和靈學的社會功能為自己儘可能得爭取行動空間。清明文本中,女性利用民間迷信胡仙來謀取自己在父系權威中的權益。宋朝的女性藉助佛教活動和修儀在逼仄的儒家內室生活中打開公共生活的縫隙,滿足了在儒式社會結構中女性困於家內身份,無法獲得的知識和社交的願望。出家為尼動機也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複雜性:可以是對家庭安排不滿的一種激烈反抗,但也可能是受到家庭的要求成全家人的犧牲。

在對印度拉賈斯坦邦(Rajasthan)靈魂附體的社會學研究中,學者Jeffrey G.Snodgrass講述了一個小鎮正在經歷市場經濟和宗族傳統文化的衝突。她的研究對象,一位總是被鬼神附身的女性,其實藉助這種方式獲得溝通的權威:作為外鄉女人,直到鬼神附身,她都沒有發言權。這種僞裝成附身進行的表演式溝通,她發出自己的聲音,謀求經濟上的發展和家庭話語權的爭奪,以反抗經濟和性別身份上的不平等。

另外,根據社會關係網絡和社會嵌入與觀念塑造的影響,播客、知識星球、網絡社群、社交媒體網絡關係當然對女性參與、消費「身心靈」產業起到了作用。而研究後現代的學者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曾經把這種消費群體的鬆散組織稱為「新部落」(New Tribes)。在這種鬆散的連接中,「女性理想」投射得到了一定的共鳴和呼應。這是柚子在社群內得到支持並且反過來「驗證魔法」,印證了她對社群的認識。

因此,「身心靈」行業帶着某種歧視和偏見,在最開始就把女性群體當做目標受衆,彷彿男性就更少有精神和心理健康需求一樣。這種前置的設置自然會觸及對應的銷售目標,女性。至於女性氣質、女性思維、則是諸多起因和影響因素下的另一些結果和表象而已。

2023年8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遊客湧入寺廟參拜。攝:Xu Kang Ping/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8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遊客湧入寺廟參拜。攝:Xu Kang Ping/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逃避式反抗:弱者生存哲學與弱勢群體的社會引力

儘管」學霸貓」社群因為媒體的報道得到大量的關注,但這並不意味着她要關門閉店從此消失。她在微博表示,「所有的攻擊都是求助的呼聲。所有的攻擊都產生於人們對金錢、對財富、對觀念有那麼深的困惑、矛盾和掙扎」。她表示,會繼續和大家分享「完全不同的財富和生活觀念」。

我們能做什麼?評論中不乏進行一番「行業整頓」和「嚴打」的呼籲,可見某種治理思維深入人心。確實,國產「身心靈」行業的最大行業風險是互聯網清朗運動。但不論怎樣,「身心靈」行業不會遠離我們的社會,只要有心靈、感受和精神安慰的需要,「身心靈」行業就會存在。我也相信我們並不需要一個家長管控式方式把我們的思維、意識和精神生活放入一個絕對無菌的心靈金鐘罩裏。

我們要看到的事實是,人們寧願鋌而走險地,一擲千金地投入靈學、玄學的懷抱,依然說明人們不滿既定的現實,缺乏合適的突破工具,亟需一個合理的,尊重並關照的敞口。「創業的女性、被裁員的女性、被傷害的女性、被東亞式教育打壓長大的女性……她們都被某種解決生活困境的魔法吸引了,或者說,很多人別無選擇地走進了這裏。」《新週刊》的報道也直筆女性的傷痛和做出改變的願望。

正如躺平是對主流奮鬥精神的反抗、全職兒女是對無能失業回家啃老的污名的反駁。當塔羅牌和星座給出了不夠幸運的答案,那麼錯不在「我」,因為命不在我。這是對新自由主義自我責任論的一種微妙的背離。可與此同時,「向內求」和「求諸己」的話語虛晃一槍又回到了自我投射的原點上。「韭菜」的命運意味着普通人個人發展的忐忑之途與無法左右或抗衡的歷史抉擇,這是對照中現實落差的反觀,和被大環境壓榨下的個人的小時代。

玄學、上香、塔羅水晶,所謂迷信文化的回潮呼應的是長期蟄伏在民間的文化價值觀。人們對自身處境感到悲觀,弱者無法與社會抗衡,但通過認識神明,解讀他們的指示、領會他們的魔力的運作,人還是有機會主動出擊,提升運勢,改變命運——「弱者從來都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存在」,在一些具體案例中,萬志英(Richard VonGlahn)認為,怪力亂神是這是普通人嘗試改變命運的方式。

窮人和邊緣群體更容易被附體,經歷超自然現象;女性更容易通過精神崇拜來發出自己的的聲音,「神神叨叨」。且暫時擱置超靈體驗的真僞性,從社會學家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底層或邊緣群體「對不公的表達」。實際上,在各國的宗教和靈學研究中,宗教、泛靈學、邊緣的精神生活,都可以是一種對主流框架的鬆動和調整,當然,也可能是再鞏固。

這種玄學的引力對有錢人一樣的有效,人無恆強,弱勢是一種處境。「有錢人也是有痛苦的,還有很多不安全感。」一位常年參與「身心靈」課程的用戶陳青講述了她對其他客戶的觀察。「很多有錢女性有人際關係的問題,比如富太太拿出軌的老公無可奈何,女強人在事業中面臨多壓力。人生誰不層失意,都躲到這裏來,但她們更隱形一些,也負擔得起。」

國產神心靈產業和玄學的興盛並不是對當下社會秩序和基本價值觀的簡單反應,但它的實踐和影響已經對社會關係的鞏固、再生產發揮作用,形成了新的力量。它是人們仍然在做某種嘗試和努力的產物,儘管有時誤入歧途。作為一種牟利的商業行為,它對意義的消解、重塑和納用中需要在保持「誘人」的同時不對權威形成挑戰,這與真正的覺醒與社會行動意義上的反抗相互牴觸。

借用星座、人格分析、玄學等等來合理化個人的慾望,本身有着政治空間的脆弱性,與主流意識形態也存在曖昧的關係。何況,因為更有能力調用文化和精神資源的機構也可以藉此來鞏固現有階序。在一些案例中,「身心靈」作為「自我技術」淪為政治綏靖主義的同謀工具。下面的案例就是政治意識利用「身心靈」和相關組織機構,減少人們反抗和不滿。

在今天的印度,精神信仰處於政治文化生活的核心。與世界其他大多數地區不一樣的是,印度教「新紀元」大師們極其熱衷於政治活動,而當地的議員顯然把「身心靈」當做政治機會和治理工具。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生活藝術(Art of Living)是一個印度社區服務組織,它採取與黨政合作的務實策略,以便在社區推動自己的社會服務與精神工作。

學者Nandini Gooptu在其田野調查中發現,「生活藝術」組織向貧民窟和底層人宣揚關於內心、精神和心理變強大、平靜和有擔當的「身心靈」內容,進而安撫他們的憤怒和對政治的不滿,以阻止暴力衝突和反抗。一位志願者說:「我不能讓他們(貧困者)在經濟上過得更好,但我可以教他們金錢不是萬能的,幫助他們理解其他事物的價值。」因為所有的社會問題都被心靈化、內在化,這種將對現實控制權轉移到內心和內在精神的做法,阻礙了人們對政治生活的參與和實際行動。Nandini Gooptu這樣評價「身心靈」對政治參與的影響。

在中國,官方的政策和指導意見對該行業有着決定性的作用,信息的封閉和污染,讓人們難以真正深入討論和質疑。作為灰色地帶,官方意識形態與公衆的集體潛意識之間有着分化、動態的糾結關係。

確實,民間精神文化活動充滿了主觀、隨意和任性。尤其是面對經濟困難、家庭失序、道德窘境和政治壓力的機會時,玄學與「身心靈」的起落當然會是人群的感情傾向為基準,它不單是願望的召喚,更是實際上文化權力衝突和妥協的結果。

至於我們有沒有可能期待一種真正善益的精神生活,能夠幫助我們渡過難關、提供慰藉、更好的指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論是求諸傳統文化、宗教、心理諮詢或者各式新興的精神實踐模式,精神健康與社會心態改善的起點始於社會公共領域的改善,社會必須要為個人實現和追求夢想創造條件、提供保證。否則,再美好的夢想都會淪為無法實現的「大餅」,再高明的方式都只是一時權宜的緩兵之計。我們並不是要給「缸中之腦」更多的幸福刺激信號,而是想要在面對現實的困難時,能夠堅定信念,打起精神。

(文中戴佳、陸玲、陳青均為化名。)

2016年8月4日,上海人民廣場商場内的一台算命機器。圖: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2016年8月4日,上海人民廣場商場内的一台算命機器。圖: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參考文獻及備註

1.Christopher Ronwanièn:te Jocks. (1996). Spirituality for Sale: Sacred Knowledge in the Consumer Age. American Indian Quarterly, 20(3/4), 415–431. https://doi.org/10.2307/1185785
2.Crockford, S. (2019). Becoming a Being of Pure Consciousness: Fasting and New Age Spirituality. Nova Religio: 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Emergent Religions, 23(1), 38–59. https://www.jstor.org/stable/26860834
3.夏昌奇 & 王存同.(2011).當代中國超常信仰的經驗研究——兼論中國宗教的內容與格局. 社會學研究(05),178-197+245. doi:10.19934/j.cnki.shxyj.2011.05.008.
4.王俊秀.(2014).社會心態:轉型社會的社會心理研究. 社會學研究(01),104-124+244. doi:10.19934/j.cnki.shxyj.2014.01.007.
5.周曉虹.(2014).轉型時代的社會心態與中國體驗——兼與《社會心態:轉型社會的社會心理研究》一文商榷. 社會學研究(04),1-23+242. doi:10.19934/j.cnki.shxyj.2014.04.001.
6.Gripeo. Joe Vitale – A Delusional Compulsive Liar Scamming People: https://www.gripeo.com/joe-vitale/#comments 2023.09.23 該網站也因為惡意評價受到一定的爭議。
7.李庭輝 & 黃子媚.(2021).心理健康經濟學研究進展. 經濟學動態(07),132-148.
8.羅長遠,劉子琦 & 宋弘.(2023).經濟增速放緩對國民心理健康的影響——來自中國家戶層面的證據. 經濟學(季刊)(02),604-621. doi:10.13821/j.cnki.ceq.2023.02.12.
9.江光榮,李丹陽,任志洪,閆玉朋,伍新春,朱旭... & 張琳.(2021).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素養的現狀與特點. 心理學報(02),182-201..
10.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演覺曾發文指出「地方抱持『宗教搭台,經濟唱戲』的觀念,將佛教寺院和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招商引資、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特色引擎」,熱衷打造佛教文化景區。商業資本更是將人們的信仰需求當作發財致富的商機,把承載信仰的宗教活動當成一本萬利的商品,把清淨莊嚴的寺院變成漁利的商場賣場。https://www.gov.cn/zhengce/2017-11/24/content_5539012.htm
11.孟睿思 & 胡馨.(2014).從美國經驗預測中國身-心-靈市場的發展. 中國經濟報告(11),76-79.
12.Lucas, P. C. 1992 The New Age movement and the Pentecostal/Charismatic revival: Distinct yet parallel phases of a fourth great awakening? In Perspectives on the New Age, edited by J. R. Lewis and J. G. Melton, 189~211.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3.Mears, D. P., & Ellison, C. G. (2000). Who Buys New Age Materials? Exploring Sociodemographic, Religious, Network, and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New Age Consumption. Sociology of Religion, 61(3), 289–313. https://doi.org/10.2307/3712580
14.鄭國.(2015).變動社會下的信仰分化:上海靈學會成立緣由探析.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05),227-232.以及,張佳.(2020).從扶乩到靈學:近代科玄論戰下的知識與理性.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132-139. doi:10.13438/j.cnki.jdxb.2020.04.015.
15.鄭國.(2003).民國前期迷信問題研究(1912~1928)(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師範大學).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9904&filename=2003087349.nh
16.1979年6月18日,香港的李學聯在《明報》上發表了署名《以耳認字,未必荒謬》的文章。他在這篇文章裏面把西方發展了一百多年的靈學、近代心靈學和現代超心理學研究介紹到中國來了。文中指責「中國官方處理的態度,反映出某些領導人的科學知識恐怕還不夠現代化,也不夠科學化」。理由就是對超感官知覺ESP1這門學問或許知之甚少。出自:孫穎通.(2007).1979-1994年中國「僞科學事件」與科普政策的互動影響——以人體特異功能事件為例..(eds.)中國醫學氣功學會2007年研討會論文集(pp.3-70).中國醫學氣功學會2007年研討會論文集.
17.辛芃.(2012).「新時代運動」與「法輪功」成勢(四). 科學與無神論(05),58-62.
18.界面|娛樂獨角獸. 那些沉迷占星的年輕人:職業者年入50W,劇組離不開玄學 2020.12.28。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466736.html
19.界面|娛樂獨角獸.「占星」市值估價21億美金,玄學是一門好生意嗎?2020.12.29 https://www.cbndata.com/information/122045
20.張淳藝.「神棍」自媒體被判賠的三重警示. 北京青年報. 2019.
21.Jennifer Rindfleish (2005) Consuming the Self: New Age Spirituality as 「Social Product」 in Consumer Society, Consumption Markets & Culture, 8:4, 343-360, DOI: 10.1080/10253860500241930
22.Aldred, L. (2000). Plastic Shamans and Astroturf Sun Dances: New Age Commercialization of Native American Spirituality. American Indian Quarterly, 24(3), 329–352. http://www.jstor.org/stable/1185908
23.李明子.「占星:撩撥大衆心靈的生意」,中國新聞週刊網,2018-03-31,http://news.inewsweek.cn/news/special/2765.html
24.邢婷婷. 女性更加迷信嗎?恐怕只是判斷先行. 知識分子.2018.06.23 https://zhishifenzi.blog.caixin.com/archives/182722?originReferrer=caixinsearch_pc
25.Mears, D. P., & Ellison, C. G. (2000). Who Buys New Age Materials? Exploring Sociodemographic, Religious, Network, and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New Age Consumption. Sociology of Religion, 61(3), 289–313. https://doi.org/10.2307/3712580
26.岳永逸.(2011).多面的胡仙與另一隻眼——評《胡仙敬拜:帝國晚期和現代中國的權力、性別與民衆宗教》. 開放時代(09),148-158.
27.汪芳.(2011).宋代婦女宗教信仰與性別角色(碩士學位論文,上海師範大學).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2011&filename=1011160793.nh
28.萬志英(Richard von Glahn) & 廖涵繽.左道 中國宗教文化中的神與魔. 甲骨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29.GOOPTU, N. (2016). New Spirituality, Politics of Self-empowerment, Citizenship, and Democracy in Contemporary India. Modern Asian Studies, 50(3), 934–974. http://www.jstor.org/stable/24734786 (edited)

讀者評論 1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看到作者引用了Jeffrey Snodgrass教授以往的著作这段真的太有意思了,因为他是我的博士论文委员会成员。前些天跟他通话时跟他提了一下这篇文章,他说深表荣幸

  2. 中國人最需要的精神食糧,就是吃草也很好味、很飽,這樣就不會反抗了,繼續做韮菜~

  3. 有視角有洞察,行文不故作高深,有觀點有展開有結論。不愧是早期三北大三劍客,侯奇江的文章甚少有讓我失望的時候。

  4. 文章對大陸近年來興起的身心靈產業和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個體身分認同、「新紀元」運動、和消費主義等社會歷史主題之間的聯繫的分析很有洞見。作者還指出在大陸宏觀經濟高歌猛進時存在類似於「明天會更好」,「努力就會成功」的「樸素理性」,而如今面臨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這種樸素理性逐漸讓位於感性和靈性。但事實上對於任何一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來說,理性往往都是一個脆弱的東西,正如你無法預測在經濟下行的年代你所在的行業何時可能面臨裁員或者某地的房價在未來幾年究竟會怎樣變化一樣,在經濟「高歌猛進」的年代你也同樣無法預測哪個產業會突然成為風口獲得高速增長或者哪裏的居民會因為拆遷而一夜暴富。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人會因為擁有特定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資源而掌握更多關於可能發生的變化的信息,從而比其他人擁有更多做出「理性決策」的本錢,但信息永遠是不夠的,計劃永遠無法真正追上變化,除非你擁有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事物變化方向的權力,比如政策制定的權力。
    誠然,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人們可能會比過去更多地尋求類似超自然力量和「身心靈」這樣的精神支撐來回應來自「當下」的不確定和不足。但不確定性始終存在,「樸素理性」實際上也是一種面對不確定性的策略,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面對人生的各種可能走向,有人選擇相信個人努力,也有人強調出身、機遇和命運,而更多的人在這兩者之間(「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之間)反覆權衡、言說,判斷,以回應每一個「當下」的特定情況,讓自己能以一種相對穩定的心態去面對不確定的生活,並繼續生活下去。在這個意義上選擇「樸素理性」和選擇感性與靈性作為應對不確定性的策略並無本質上的不同。至於答案到底是「命不在我」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以及這兩種答案哪一種更加體現出個體的能動性或結構的影響,只能在具體的情境下去分析。

  5. 小编能否将文后参考文献再排一下版,看着太难受了,另外在最近几期推文中都发现了繁体中文方引号「」会变成」」

  6. 杭州香积寺主供监斋菩萨。和前两年去时不同,庄严的大殿里,菩萨两侧摆放玛瑙玉石做成的开光物品贩卖。斋堂旁排队买素食餐票的一个年轻人手上戴着刚买的几条珠串。

  7. 新紀元似乎是因為當時的神秘學認為,70年代左右地球要從雙魚宮時代轉入寶瓶宮時代,所以叫新紀元。不過我記得,當時說寶瓶宮時代的特點是理性來著、、、、
    另外,我早年接觸過台灣的塔羅牌占卜,過了好多年之後,和現在大陸的版本差別好大。之前我聽Podcast『跳進兔子洞』有一集講塔羅牌占卜,大陸人甚至能用塔羅牌算前世今生,還有很多算完全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和我當年學的基本原則都差別甚遠、、、、
    身心靈這種東西,不是直接買書看就行了嗎XDD我學塔羅牌就是看書來著,主打CP值。

  8. 建議小編看看《中文排版指北》,文中有幾處「半形逗號(,)」和「引号之间不用顿号」的小 typo。

  9. 关于身心灵产业受众的性别问题,还可以补充一点:某些“传统”迷信产业的受众是偏男性向的(想想中国的男性官员们多么热衷于修祖坟看风水、男性商人们多么热衷于供上师求福报);女性受众(尤其是城市中产“新女性”)在这些领域内受到排挤与边缘化,才会转而投入看起来更“西化”、“洋气”的替代品的怀抱(星座、塔罗牌、身心灵)。如果把这两类迷信业务放在一起统计,性别差异恐怕就相互抵消了。

  10. 我們有沒有可能期待一種真正善益的精神生活,能夠幫助我們渡過難關、提供慰藉、更好的指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當然有,但是具體怎樣期待呢?一般人想像力或膽量不夠,那就來買我的課,我幫你想。

  11. 太好了 切入的角度打开思维视野 谢谢作者和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