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磅記者自留地深度

哀悼退稿,新聞是如何沒有做成的

如果有資金聘請專職記者,如果記者能去現場,如果没有如此猛烈的審查,這些報導都有可能發出來。但這裡什麼都有,唯獨沒有如果。

插畫:Wilson Tsang

特约撰稿人 Edric Leung

刊登於 2023-07-16

#不重磅記者自留地

【編者按】「不重磅記者自留地」是端傳媒新開設的專欄,由來自不同地區的記者輪值書寫。這些故事也許並不重磅、也非必要,卻是記者生涯中,讓我們心癢難耐、不吐不快的片刻。親愛的讀者們,你們可以看到自己訂閱的媒體上刊登出的內容,但其實還有很多新聞和故事,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根本沒有機會問世,只能胎死腹中。今日這篇文章,是記者Eric Leung回顧職業生涯中,那些未能誕生的選題與稿件。

當我收到今年第四張電話卡時,送卡的快遞員終於問:「你怎麼又申請手機號啦?」

這句無心的問話,在我腦裡亂震——我想到目前大陸「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的「捉間諜」運動。我已經多次刷到這樣的帖子:故事主人公與舊同學相聚,觥籌交錯間發現,對方盡然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這種行跡實在可疑,於是他/她在網絡上咨詢廣大網友,自己的同學是不是境外間諜,當不當被揭發出來。

舉報之風氾濫的當下,一年申請多張電話卡,看起來的確有些奇怪吧。面前這位小哥為我派送了兩年的快遞,我們每次見面都會親切問好,但他會不會也擔負著「監督」的使命或自覺呢?

我故作鎮定,把提前備好的說辭從喉嚨排出,聲音卻被緊張的情緒擠得皺巴巴:「我是做電商的,多些電話帳號可以給自己的店刷數據。」快遞員「哦」了一聲,遞過電話卡,又善意提醒我:「通信公司有規定,實名制下每個人的號卡不能超過五張。」我點頭感謝他的關照,表忠心:「之前的號碼我都註銷啦,以後應該不會再申請新卡了。」話一出口,又有些懊悔,像是欲蓋彌彰。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