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支持推翻「平權法案」的美國亞裔,到底在想甚麼?

一些美國華人指「平權法案」歧視亞裔,但他們口中的「亞裔」是誰?

2023年6月29日,華盛頓,亞裔美國人教育聯盟成員在美國最高法院外集會。攝:Kent Nishimura /Los Angeles Times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6月29日,華盛頓,亞裔美國人教育聯盟成員在美國最高法院外集會。攝:Kent Nishimura /Los Angeles Times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包正榕﹑端傳媒記者 陳婉容 發自波士頓﹑倫敦

刊登於 2023-07-02

#平權法案#亞裔美國人

編者按: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大學在招生過程中考慮申請人的種族因素是違憲行為,也即是說存在了近60年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被推翻。平權法案是美國高等教育界最具爭議性的政策,此前美國保守人士多次嘗試推倒法案,而今次終於成功,是因為這次有許多亞裔--尤其是華裔--一同推翻這個里程碑式的法案。端傳媒記者在去年10月,訪問了數名華人反對者:為甚麼同為少數族裔,他們卻認為平權法案必須被推翻?他們說「亞裔被歧視」,他們口中的「亞裔」是誰,歧視又是真的嗎?

2022年10月底的哈佛大學與平日無異,波士頓地鐵哈佛廣場站口學生、遊客人來人往,高中生和他們的家長等著跟哈佛學生參觀美國最享負盛名的高等學府。只是在距離哈佛大學正門只有數百米的哈佛廣場上,多了數十名華人面孔,大部份都是中年人。他們高舉橫額,高呼口號:「反對哈佛招生歧視!停止亞裔歧視!爭取教育平權!」 這些示威者的訴求很簡單:廢除哈佛按「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制定的招生政策。

到了2023年6月底,這個訴求終於實現:美國最高法院於6月29日發表判決,裁定哈佛大學和北卡拉羅納州大學教堂山分校(下稱「北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的招生政策違憲。兩家名校分別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私立及公立大學。最高法院在「學生爭取公平錄取組織」(SFFA)訴哈佛大學案(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 v. Harvard)中以6:2判定哈佛敗訴,以6:3判定北卡敗訴。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John Roberts)在多數派意見書中,肯定了哈佛和北卡的政策「用心良苦」,但同時指大學錄取不應考慮學生的種族身份,而應該考慮學生的個人經歷。而在哈佛案的反對意見書中,索圖米婭(Sonia Sotomayor)法官指出,多數意見「沒有法律或事實依據,違反了第十四修正案中體現的平等願景」,並認為該決定 「顛覆了憲法對平等保護的保障,進一步鞏固了教育中的種族不平等,而這正是我們民主政府和多元社會的基礎。」

美國平權法案(或稱優惠性差別待遇)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時期。平權法案旨在通過法律、政策和行政措施等對在歷史上收到排斥的少數族裔和女性給予一些照顧,以矯正種族和性別的不平等問題。在1966年的行政命令中,總統甘乃迪要求雇主採取平權運動,確保應聘者得到雇用,並確保僱員在就業期間不受宗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國籍影響而受不公平對待。 以平權法案招生的大學,大學招生辦公處會將申請人的種族作為一個重要因素來評估學生的成長背景、環境及學業成就,確保這些代表性不足的群體能夠平等進入學府,增加學生群體的多樣性。

平權法案自1960年代起就爭議不斷,在這次哈佛和北卡案之前,美國就有包括加州﹑佛州在內的9個州禁止大學用平權法案收生。而在整個平權法案爭議中,有非常值得注目的一點:這次訴訟由一群亞裔學生提起,而在哈佛和北卡的判決出來後,許多非裔和拉美裔學生群體都表示失望,但有亞裔群體表示歡迎:據BBC報道,亞裔美國教育聯盟(AACE)主席趙宇空就指,「這一決定將保留精英政治,這是美國夢的基石」。雖然亞裔美國教育聯盟聲稱他們多次聯合其他亞裔團體進行民權申訴,旨意代表整體亞裔爭取平等教育機會,他們在向美國最高法院提交法庭之友書狀時,簽名支持的組織超過一大半都是華裔團體。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