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中港台記者圓桌:我們的2023康城 vs. 坎城 vs. 戛納,醜聞與爭議不缺席

記者應該提前做功課嗎?場內睡著了還能公允打分嗎?如何看待影展起伏不斷的爭議?

法國女導演Justine Triet 憑藉《Anatomy of a Fall》一片拿下了今年的金棕櫚大獎。

法國女導演Justine Triet 憑藉《Anatomy of a Fall》一片拿下了今年的金棕櫚大獎。

特約撰稿人 潘泳辰 發自法國

刊登於 2023-06-08

#康城影展#電影院

【記者按】2023年5月,康城影展一如既往在蔚藍海岸開幕。無論是因為中國的政策放開讓很多資深的記者回歸,還是影迷証與三日証的擴大,都讓今年的康城比起以往看起來更加熱鬧了。但同時,也使得影迷和記者在申請證件上變得更為嚴苛,數量上也在被有意控制。今年的康城是女性議題非常凸顯的一年。主競賽片單首次入圍了7位女性導演的作品,而最終 Triet 憑藉 Anatomy of a Fall 成為第三個拿到金棕櫚的女性導演。女性的議題成為了貫穿本屆康城的主軸。而相較之下,今年的影展在紅毯上發生的政治性事件和抗議活動都比前幾年要少,卻仍然可以稱得上是醜聞與風波並重的一屆。

前幾年我們都以綜述的形式持續對康城影展進行過專題報導。今年,我們有幸促成了兩岸三地的資深記者們一同參與到本次的討論裏。我們希望能以圓桌的形式讓大家以不同的經驗和視角共同聊聊影展作為一個發聲平台,除了展映電影本身之外,還牽扯到怎樣的社會議題與政治議題。我們的討論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從女性電影人的崛起、影展的爭議與醜聞、以我們自身參與影展的經驗出發對影片的評判標準、以及圍繞得獎影片 The Zone of Interest 所引發的關於「大屠殺」在藝術作品呈現中的探討,最後也聊了一些亞洲電影。希望這次三方對談能夠帶來一個更有趣、更新鮮和更全面的綜述,讓讀者可以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整個影展,甚至一窺歐洲藝術領域目前的發展與變化。

潘泳辰 = (現居巴黎,筆名十二辰子,電影與藝術評論作者,端傳媒歐洲電影節期間報導記者)
何阿嵐 = (來自香港,記者、訪問與評論文章散見兩岸三地,兼任電影節目策展及製作。)
沈怡昕 = (坐標台灣,資深電影評論者、詩人、電影創作者,文章散見網路各處)

I 從金棕櫚到入圍片單,女性導演崛起的一屆影展

:戛納影展前天夜裏已經落下帷幕,法國女導演 Justine Triet 憑藉 Anatomy of a Fall 一片拿下了今年的金棕櫚大獎,也是迄今為止第三位拿到金棕櫚的女性導演。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部影片的,電影的敘事方式和表現視角都很有力。比起前作《西比勒》,這部在節奏處理上顯然更加具有掌控力。其中法庭戲中對於婚姻生活和自我的審視幾乎佔滿了電影的大部分比重,卻絲毫不讓人覺得冗長。想必各位也都看了這部作品,你們的評價是怎樣的?

:Triet 新作 Anatomy of a Fall 表面上是一場審判,瀕臨離婚的作家夫妻冷戰後,丈夫突然墜樓,眼盲的兒子不能為母親作證,於是女作家 Sandra(Sandra Hüller 飾)必須在法庭上為自己的清白作證。實際上,這個故事講的不只是受害人的「墜落」,更是女性在法國文化中、在文學創作上的「墜落」,導演 Triet 透過女主角的辯駁,用文字與影像替當代女性闢出一條崎嶇卻大快人心的逃逸路徑。 Anatomy of a Fall 與「一種注目」獲首獎的 How to Have Sex ,這兩部片首獎作品定調了這個「女性」成焦點的年份,「女性」影像可能的切入角度。

:Justine Triet 的電影總讓我想到要用 John Cassevtes 的一部電影戲名來形容,「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受影響的女人),那種影響不只是單方面受父權壓迫,Justine 關心女性受影響下如何選擇和帶來的後果,女性亦不會是完美的受害者,而且好多時得到的答案,只是越踩越深而沒有了自己。她電影裏的女性,總是有意無意地越界。上一部作品 SIBYL 裏對專業女性的焦慮,不停質問自己,又難以自拔介入別人的生活。事實與你對對方的想像如何分辨?因為每個人都有意無意去創造一個自己的版本,並不是真的在努力尋找著真相,這是很當代的問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