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以什麼為生,以什麼為樂」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3-04-26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May_HK,回應《從內地生到「香港人」,再從香港到北京,一位新聞學院畢業生的流離與紀錄

自「有線中國組」被消失後,中國民間的新聞鮮有在各個媒體中被報導,自說自話的「新聞」卻有不少。「有人」的報導被清零,真實訪談也被消音,深入報導更是觸及紅線 … 連民生角度,生活日常,地道民間想法都難以觸摸(網上留言也不能當真呀)

全世界都是這樣,「有人」的地方一定會有不同的問題,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2. ncepsas2003,回應《從內地生到「香港人」,再從香港到北京,一位新聞學院畢業生的流離與紀錄

很榮幸能看到作為「異鄉人」的你,分享內地長大、志願新聞學、到港學習、回國所聞的一切經歷如何塑造成如今的你。

於我而言這是一個嶄新的角度。即使不滿香港某部份人的政治立場,不認同當時人們的取向,甚至當你面對他人對你的信仰作出無禮舉動而感到難受後,很高興你還是選擇運用你的專業、你的所學,去梳理脈絡、顯示當時情境,理解當時人背後故事心能,而非添油加醋地為權力執筆,無論是鉛水事件、訪問議員,甚至現如今寫下此篇章都是如此。

也很感動你分享了北京新聞行業的難處,和從業員們在各種制衡下的努力,這和我想像中大陸的新聞環境如出一轍,也截然不同。

香港這城市有種奇特之處,不論你是否在此地長大,你都會有種疏離且隔隔不入的感慨,彷彿你如何努力都擠不進這城市、成為其中一份子;也不論你移居這裡多少年,後來或多或少都生出了一種特殊且不可替代等歸屬感。

然,現在的香港淪為混沌,毫無特色,甚至作為一潭死水也死得不夠透徹。於往後來到此處的異鄉人,大概再也感受不到如此奇特的隔膜與歸屬感。

作為別的城市的異鄉人及曾經的類社會學系學生,更加明白不論你喜不喜歡一座城市,你要探訪與理解的是「她」的故事;不論你贊不贊同一個人的取信,你要弄明白的,是「他」的話語。至於我們的感想,我們的故事,都是後話。理論上還是可以帶給讀者和觀眾, 但若然成為了文章的主軸,那再也不是新聞與採訪。那是虛構的幻象,建基於我們腦海的世界。

最後,不論你身處何地,取信於什麼,以什麼為生,以什麼為樂,又以什麼作為信條,都祝你一切安好、心安理得。我們都不過是時代巨輪下的見證者,能好好力有所及地把感受寫下,紀錄所聞,足矣。 祝安。

3. 啊蝦,回應《北京無新聞:長峰醫院大火後,媒體與社交平台失聲的8小時

台灣社會新聞報道經常會涉及販毒、槍支暴力等事件,有一次我忍不住和朋友討論,台灣這麽小,中國面積大這麽多卻鮮有在傳統媒體看過類似報道,這可能嗎?光明與黑暗總是結伴出現,假如黑暗不被看見,人還真的能感受光明嗎?

4.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回應《從「香港之光」到「港女」:首個香港AV女優出道,被任意門的身分政治

文章寫得很好,有一個評論說:難道女人不看AV?

AV產業本身就是以「男性向」為主導的行業(例如日本台灣近年有開發「女性向」的成人片廠商)行業本身就是默認了部分男性觀看女性身體及性的視覺和narrative,這是AV形式廣義上一個重要的視點——AV的市場是滿足異性戀男性,女性如何「配合」,是自己的自由和選擇,但並不改變自己滿足或投身了異性戀男性視點。

而女性所謂看AV、甚至投身並沒有改變此事實——她們也在這些「非自己視點」上觀看與自己相同的人,也因AV的narrative male gaze自己,而香港的性本來就有更多詮釋空間,這個結果是出於成人影片產業、父權社會揉合而生的必然結果,沒有對錯。

5. 西川,回應《從「香港之光」到「港女」:首個香港AV女優出道,被任意門的身分政治

讀到嫖客凝視真的笑死,講得幾中。有沒有想過,網絡的厭女發言者有一部分就是雞蟲,而雞蟲的自吹自擂比女性身體本身更能挑動情慾,簡單如「屌過」一詞已經足夠引起無限幻想,再流出一些文字和影片就更吸引(別以為女性不看流出,她們只是沒男人那麼out spoken)。就算男性女性讀者本身不嫖娼或不賣春,睇AV、碌TG、po性感相、厭女發言這些行為,通通都在滿足這種嫖客與妓女幻想。

6. tyy_herbert,回應《從「香港之光」到「港女」:首個香港AV女優出道,被任意門的身分政治

不能單從女權主義角度去解釋素海霖這波現像,其實這波現像說穿了還是跟政治有關,你不能硬生生把政治因素抹去,否則你永遠解釋不了何以極強多人真金白銀支持她買碟(銷量第二),同一時間又有一批人把她貶至一文不值。

你貼那張圖,那張她單手蓋著眼睛的照片,是香港抗爭者於網絡上發起的#eye4hk運動,藉這個動作表達對「警察用海綿彈射示威者眼睛」事件的不滿;而素海霖自己開設的telegram group, 叫「好人一世平安」,也是抗爭者常用的口號。所以這已經夠清楚,雖然這些都發生在素海霖當AV女優之前,她當AV女優後從沒表過態,但這無礙抗爭者一方視她為「自己人」,投注感情到她身上,道理跟食黃店是一樣的,有很多人因此購買她的影片,也有很多人無條件為她宣傳,以致於帶起了一波極大的熱潮。

雖然我不認為「藍絲」一方有太多人清楚她的這些背景,但香港黃藍對抗已經夠久了,凡是「黃圈」大力宣傳的,「藍圈」就會幾近條件反射的貶低,反之亦然,舉凡食肆、劇集、新晉偶像歌手通通都是。當然,這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背後還是包含了文化差異等因素,但大致上就是Pro抗爭者媒體在褒,Pro China媒體(包括建制媒體、建制KOL、及被視為親中派盤踞的論壇)在貶。二元對立在各自的媒介上「宣傳」與及「反宣傳」時,很多時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被放大。

而素海霖的特別之處是,她沒有很清晰的黃藍標簽。

她不像杜汶澤或曾志偉一樣有很清楚的side. 她本來就沒有很強烈take side(即使是出道前也是),出道後也沒談及政治,所以演變出一個現像:黃的一方把她當成「自己人」的,就不求回報地支持,一次買三四十隻碟,課金她的Patreon;藍的一方就如前所述,條件反射地批評;但更多的是沒有把她視作「自己人」或「敵人」的,在網絡鋪天蓋地的褒貶下,也湊熱鬧或看戲般的附和雙方意見,至使無論褒或貶也被無限放大了,我的過她被形容為「香港之光」、「忠於自己」、「勇敢追夢」、「不專業」、「醜」、「道德淪喪」、「妖孽」........

總之社會對她的評價,背後牽涉很多,不是單單香港的男權/女權地位能夠概括。

P.S她有接受女性的訪問的,包括接受了連詩雅及蝦頭訪問;Viu節目《戀講嘢》中也有女性,不過既然是AV女優,那較關注她的自然以男性較多,因此男性訪問她亦較多,這很正常。

7.Weber,回應《林子立:雙英出訪的美中代理人之爭,與馬克龍的「第三極」強權夢

馬英九路線只是用「和平統一」來取代武統。而要實踐「和平統一」的環境,進行各類軟硬兼施的鎮壓工作仍是有必要的,統促黨的暴力行徑跟所謂水果貿易就是一個例子。

而馬英九在大陸的訪問景點都是以民族情感為號召,對我而言毫無共感可言。如果他走的是紀念六四之類的…唉,真是一點交集都沒有。

8. kes,回應《人工智能訓練師孫羽茜:當AI學會說 NO,以及其他更真實的問題》

非常出色的訪問。

Ted Chiang (姜峯楠)的小說,我讀過《呼吸》和《軟體的生命周期》,的確很震撼。他的"Story of Your Life"曾改編為電影《天煞異降》。

我記得讀《軟體的生命周期》給我的感覺,就像聖經伊甸園的故事,其實現在人類當「馴獸師」去「撫養」AI,就像「上帝」去創造「人類」放在伊甸園生活。

9. montagegary,回應圓桌話題《電影《埃及艷后》、《小美人魚》輪番陷選角爭議,主演膚色跟原着不同問題何在?

我覺得無所謂啦,反正都是自由市場的商業行為,又不是國內主旋律強行佔據重要檔期壟斷重要電影資源這種做法。

這幾部啓用少數族裔的電影反正觀衆可以用腳投票,要是票房不錯有人喜歡能讓公司盈利那人家拍什麼是人家的自由,難道還要搞廣電總局禁止宮鬥劇禁止相親節目那樣的禁令嗎?

要是票房不好,觀衆不買賬,那試個幾部自然人家就不會再拍了。商業公司會做虧錢買賣嗎?

你要是說這些公司財大氣粗就是賠錢賠口碑也要繼續這樣拍,首先這種情況概率就很低,再強調一遍商業公司又不是宣傳部門,是需要對觀衆負責的,是需要在乎收益的。其次就算他們一意孤行,那說白了這也是私企公司自己的錢,只要公司董事都同意,想拍啥就拍啥,觀衆只要不去看就行了。所以還是開頭那句話,無所謂啦。

10. EricChan,回應圓桌話題《電影《埃及艷后》、《小美人魚》輪番陷選角爭議,主演膚色跟原着不同問題何在?

影視人物的膚色跟原著和史實相符不一定要完全相符,但挑戰觀眾對於角色的既定形象本來就有風險,不能每個案例都上綱上線說是種族歧視又或是反對多元社會。成功例子比如音樂劇Hamilton 都運用了不少黑人演員出演白人角色廣受好評。但是白雪公主找非白人演就過分了吧?畢竟角色的核心設定就是白雪公主「膚白勝雪」,你如果是想要強調種族多元化的話,「白雪公主」這個故事標題就已經很白人至上了吧?如果「白雪公主」可以是有色人種,那麼馬丁路德金找白人演是否也可以呢?

至於女王克莉奧佩脫拉,我想問它是紀綠片還是「傳奇片」(內文寫的是紀錄片),如果是前者的話,當然要還原史實,就算有爭議,也應該採用最被史學界接受的說法。如果是是像日本「大河劇」又或是「嘉慶君遊台灣」這種歷史傳奇,那沒有理由去抵制,但是不少觀眾覺得過於顛覆歷史形象不願去看也是很正常的事,沒有必要過分強調種族歧視不平等之類的。如果是要尊重文化多元,找希臘裔(考慮史實)和埃及裔(考慮文化)也可以做到啊。

而且說到底,有色人種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故事。迪士尼硬把老故事換個有色人種角色就當作是種族多元化不過是在偷懶,取巧和逃避風險而已。對於種族多元化助益甚少,說到底只是有色人種在演白人寫的,在白人文化背景的故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