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香港眾籌法——國安法時代下,民間團體面對的新挑戰

港府展開為期3個月的眾籌法諮詢。規管眾籌如何成為政治議程?如何影響公民團體運作?

2020年1月1日,香港銅鑼灣區軒尼詩道的示威活動中,示威者在遊行時經過「星火同盟」的一個攤位。攝:Justin Chi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1月1日,香港銅鑼灣區軒尼詩道的示威活動中,示威者在遊行時經過「星火同盟」的一個攤位。攝:Justin Chi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沈偉男 發自英國

刊登於 2023-04-12

#眾籌#眾籌法#公民社會#反修例運動

(沈偉男,人權工作者)

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公民社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個香港民間團體、工會及媒體相繼解散或被終止運作,多個支援社會運動的基金和眾籌項目亦成為被調查的對象,並終止運作,當中包括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支援被捕人士法律及緊急費用的「星火同盟」及612人道支援基金。

面對包括顛覆國家政權和勾結外國勢力等國家安全罪行,過往活躍的公民社會今非昔比,民間團體變得更為謹慎,避免觸碰紅線。

然而,公民社會即將面臨另一挑戰:香港政府擬進一步透過立法規管眾籌活動,並在2022年12月起就訂立眾籌法展開為期3個月的諮詢。根據諮詢文件,新法例將會規管線上及線下的眾籌活動,並會加入國家安全作為審批活動的條件,而透過網上訂閱和打賞賺取收入的商業活動,以及被當局視為涉及「政治目的」的活動,亦有可能受到監管。

規管眾籌如何成為政治議程

眾籌一直是民間團體和社會運動籌集資源的重要渠道。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多項眾籌活動獲香港人積極響應,引起政府對眾籌活動的關注。

2019年6月,有網民在網上眾籌平台GoGetFunding發起眾籌,集資在《金融時報》及多國報章頭版刊登公開信,希望在G20高峰會時引起國際關注,短短半日便獲得2萬人響應,籌得超過548萬港元,及後團隊再於8月及10月發起眾籌刊登廣告活動,3次眾籌共籌得超過2000萬港元。此外,由立法會前議員、大律師吳靄儀成立的612人道支援基金,亦透過眾籌方式籌集資金,向社會運動中的被捕者提供法律及其他緊急支援。基金由2019年7月成立至2021年5月31日,共籌得約2.36億港元。

這些眾籌活動引起政府及建制派的關注,並成為被調查及重點打擊的對象。2019年12月19日,警方以「處理已知道或相信為代表從可公訴眾行的得益的財產」罪(即「洗黑錢」罪),拘捕4名星火同盟的相關人士,並凍結7000萬港元,事件在當時引起爭議,質疑警方未能指出眾籌如何具備「洗黑錢罪行的特徵」。

網台主持尹耀升(別名傑斯)。
網台主持尹耀升(別名傑斯)。圖:網上圖片

2020年6月港區國安法生效,由於國安罪行界線模糊,公眾擔心發起甚或純粹捐款支持眾籌活動會帶來違法風險。2020年11月,網台主持尹耀升(別名傑斯)因發起「千個爸媽,台灣助學」眾籌計劃,資助因社會運動而離港的香港青年在台灣讀書和生活,而被警方以涉嫌「以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資助他人分裂國家」及「洗黑錢」罪拘捕。最終他的分裂國家控罪被改為「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經與控方達成認罪協議後,他承認1項煽動罪及4項洗黑錢罪,被囚近兩年,後於2022年11月18日獲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