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恩,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
【編者按】台灣九合一選舉將於11月26日投開票,選戰進入倒數階段。而由民間團體發起的「不投降承諾書」,邀請參選的政治人物以簽署行動宣示抵抗意志、不向中國侵略者投降。不投降承諾書是什麼?我們如何理解政治人物與不投降承諾書的關係?簽署與否又意味著什麼?
自從民間團體推動簽署「不投降承諾書」以來,各方政治人物對此多所爭議,雜音甚多。有的推說沒有強制力、沒有意義而拒簽;比較直白的說這運動「很白痴」,或是先以實問虛答的方式迴避簽署要求,詞窮無法迴避時則粗暴地叫人「去死」;也有人打高空說「守憲就不會投降」、該簽的是「守憲承諾書」。
本文將很誠實地討論「不投降承諾書」簽署運動的意義。本文主張「不投降承諾書」是審酌內外情勢,正面嚴肅地對應台灣當前的安全威脅而提出:我們若是認真地對國際情勢與中國威脅有全盤的了解與認識,將毫無疑問地認知「不投降承諾書」的提出的確為了因應即時且迫切的需要。
「不投降承諾書」的用意在於面對真實安全風險,採取當前確保台灣安全最需要的因素,即喚起全民的抵抗意志,並採取行動填補台灣的安全破口。它的用意在團結人民,並向國際傳達台灣人民不會屈從中國侵略的決心。
「不投降承諾書」簽署運動不是選舉操作,也不是政黨傾軋的工具。某些政黨這樣看待此一公民運動,令人非常遺憾。某些方面甚至將「抗中保台」污名化為民進黨的選舉工具,更是眼中只有政治,缺乏共同體精神。
本文後半討論台灣社會在「不投降承諾書」所表達立場上形成共識的三種真實障礙:對中國威脅存在不同評估、對如何防禦台灣存在不同路徑,以及民主開放社會中意見的極端化傾向。
本文雖主張在前兩個面向上,「不投降承諾書」所抓的方向是正確且適切的,但也認知社會上將恆常存在否定、貶抑、乃至對真實提倡共善運動予以惡意解釋的力量。雖然不幸,這也是民主社會的真實。
「不投降承諾書」是因應台灣的安全威脅而生
中共這一套,中國國民黨理應最清楚;面對中共綿密持續的威脅,再怎樣警覺與提防其實都不為過。
「不投降承諾書」是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台灣長老教會、台灣黑熊學院、台灣制憲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共同發起,提供政治工作者自願簽署,以表達其從政基本態度之文書。其出發點,是各團體回應台灣內外情勢,所發起的喚起安全意識、凝聚抵抗意志的行動。
今日,中國處心積慮發展其軍事實力,並不惜對台灣施以軍事威脅、外交壓力、貿易障礙、政治影響與干預、造謠仇恨以在台灣內部分化撕裂、製造對立,目的是消滅台灣的主權地位,將台灣與台灣人民兼併,台灣的國家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中國所發動的,是總體戰爭。它所運用的手段是全面性的,在同一時間交互運用各項手段與所可以利用的勢力,創造對其有利的情勢與符合其目的的論述。當時機來臨時,將發動決定性的行動收割成果。中共這一套,中國國民黨理應最清楚;面對中共綿密持續的威脅,再怎樣警覺與提防其實都不為過。奇怪的是,號稱最了解中共的政黨,如今反過來呼籲台灣社會降低對中共的提防,甚至大談對話與和談,令人不解。
現代戰爭不是只在戰場之上,也不是起始於戰時。由此觀點,中國侵略台灣主權的行動,早就是「無煙硝的戰爭」。
「不投降承諾書」意在團結台灣
「不投降承諾書」本身不具法律強制力,但這正是其重要性所在:它帶著台灣公民社會對政治人物的期望。
而由烏俄戰爭的例子,很清楚的,決勝不只是在戰場,更在全民的抵抗意志。由全民防禦的觀點,地方政府(縣市鄉鎮村里)的首長、民意代表更是站在制度的第一線。因應以上情勢,民間發起「不投降承諾書」之簽署,呼籲社會重視台灣的國家存續與安全。
「不投降承諾書」本身不具法律強制力,但這正是其重要性所在:它帶著台灣公民社會對政治人物的期望。透過呼籲政治工作者簽署「不投降承諾書」,公民團體希望提醒當前有意從事公職者,必須具備安全意識,帶頭維護台灣安全。
民間團體提供的,是一個平台,供政治工作者表達其對選民的承諾(commitment)。當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作出這樣的承諾,「不投降承諾書」中的基本信條,將成為當前在台灣從事公眾事務的最大共識與最基礎的標準。在這個意義上。「不投降承諾書」意在團結社會,而不是製造分裂。
「不投降承諾書」也不是選舉操作。它的推出時機只是藉由選舉,喚起較大程度的注意。它的生命超過選舉週期。台灣安全之威脅存在一天,這個運動的價值就仍然存在。
「不投降承諾書」呼籲填補台灣安全的破口
台灣安全的最基礎保障,在於全民的抵抗意志。沒有抵抗意志,再多的軍事整備與武器購買也會崩解。
「不投降承諾書」的內容,具有戰略眼光。除了表達絕不投降的意志以外,並特別標舉了當前確保台灣安全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強化抵抗意志,建立民防體系」、「對敵對勢力滲透保持最大警覺」,以及「不與中國進行和平(投降)談判」。
若是仔細閱讀,這三項與軍事整備或軍人專業其實毫無關係。這並不是說強化國防、建軍備戰不重要。而是相較之下,台灣人民的抵抗意志,對於保障台灣安全,更具關鍵地位。
台灣有海峽天險,能夠登陸的灘頭數目有限,台灣的防禦兵力佈署也有一定規模。中國人民解放軍如果要進行登陸奪島作戰,成功機率極微。因此,中國的軍事推估,轉以「用最小成本奪取最大戰果」為基本思考,謀取以海空封鎖逼迫台灣投降;或者,更前階段,透過謊言與騙術誘使台灣不戰而降。
這些是各種沙盤推演都同意的結論。用簡單的話來講,中國奪台使用軍事威嚇只是基底,更多的是運用騙術(a game of deception)。
正因如此,台灣安全的最基礎保障,在於全民的抵抗意志。沒有抵抗意志,再多的軍事整備與武器購買也會崩解。相反的,有堅強的抵抗意志,全民支持國防,將激勵軍人奮勇捍衛家園;良性互動將產生堅不可摧的防禦力量。
這是為什麼中國正運用認知作戰與資訊操弄,盡其所能削弱瓦解台灣人民的抵抗意志。它祭出的論述不一而足,整體方向是誇大中國軍事實力、將台灣防衛講得一文不值、貶抑台灣國族建構、破壞台灣團結,以「棄台論」、「疑美論」離間台灣與盟友間的信任與合作。這些還只是論述的部分。行動的部分還包括培植第五縱隊、吸收退役與現役軍中人員,為戰時不執行命令鋪路。
這也是為什麼「不投降承諾書」簽署運動強調的是一般大眾的抵抗意志與心理建設,並特別瞄準中國目前利用民主社會的開放性,藉由散佈謊言、宣傳與仇恨的認知作戰,以防堵其削弱台灣人民的抵抗意志,達到不戰而使台灣屈服的目的。
以上辨正,再再敘明「不投降承諾書」簽署運動為民間團體因應內外情勢,基於戰略思考,清楚界定「人民的抵抗意志」為維繫台灣安全不可或缺的決定性因素,並藉2022地方選舉的時機推出,以尋求社會最大程度的支持。
此一運動著眼喚醒公民意識,強化台灣捍衛民主的靭性。否定「不投降承諾書」之價值、輕率將之貶抑為選舉操作,或認為喚起人民安全意識是在「鼓動戰爭」、「挑釁敵人」、或「凌駕軍人專業」者,其實並未理解「不投降承諾書」簽署運動真正的意義。
化解紛歧,形成共識:三種真實差異
退一萬步而言,「以對話降低緊張」,與「強化抵抗意志」之間,根本互不排斥。
「不投降承諾書」簽署運動推動以來,台灣各政黨對此有不同的評價,其原因可能有好幾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對於台灣的安全威脅,有不同判斷:有人認為中國尚不至對台動武,並以「中華民族愛好和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作為解釋。也有人認為今日緊張的升高,錯不在中國,反而在於台灣的「走向獨立」或「挑釁」。
這層次的誤解,必須經由基於正確完整的資訊,所作出的適切分析,並透過不斷的公眾溝通,加以化解。
國際間眾多分析顯示,中國追求其「偉大復興」的「百年馬拉松」,與自由民主國家進行「長期博弈」以爭奪世界霸權,並以「收復台灣」作為立即下一步的目標,已經非常清楚。由其加大軍事預算支出、持續擴張軍備,並積極對外推行侵奪等具體行動,更是佐證。吾人對中國的意圖,不應再有任何幻想。
台灣對中國,沒有任何安全威脅。但另一方面,台灣主權的存續、台灣民主政體之存在,對於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即造成威脅。這部分不是接受任何政治公式,也不是「堅持中華民國」,所能化解的。
近年來,中國再三強調「反台獨」為其台灣政策的基底。在中國眼中,「中華民國」也是台獨。它的政治目標,是消滅台灣主權,將台灣與台灣人民納入統治。這與台灣的民主存續,無絲毫共存之可能。因此,抵抗是維繫台灣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唯一出路;和談無異與虎謀皮,是死路。
第二個層次,是對「如何」防衛台灣、乃至謀求和平,有不同的路徑。目前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與此兩政黨的支持者似乎認為,藉由與中國建立溝通管道、尋求對話,可以降低緊張,乃至避免戰爭。也有人提出「接受『九二共識』」作為和平的解方。
姑且不論此種「和談論」究竟基於怎樣的事實基礎,就歷史經驗來說,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由國共內戰、解放軍進入西藏、乃至香港一國兩制之毀棄,足證中國並不是一個信守承諾的政權,自然也不是一個可以談判的對象。
退一萬步而言,「以對話降低緊張」,與「強化抵抗意志」之間,根本互不排斥。主張進行對話,根本不需要反對強化心防。在這個層次,「不投降承諾書」簽署運動所採取的立場非常明確:面對中國,屈從牽就無法換取和平;備戰方能避戰。
至於所謂『九二共識』,原本即是國共兩黨製造出來的神話。近年來,中國更一再說明其所認定的『九二共識』,即是「一個中國」,沒有「各表」的空間。言之鑿鑿,唯一裝聾作啞的,只剩前總統馬英九與其信徒。不顧現實繼續唸咒,只能說是在欺騙人民。
第三個層次,是意見的極端化與溝通的無效。這不僅僅出現於台灣;許多民主社會目前都遇到同樣的問題。其中的原因有許多,包括社群媒體的匿名化與「同溫層」效應。
但台灣所遇到的,還包括中國以國家力量對台灣的分化與製造對立,加劇意見的分歧、公共討論的固化(entrenched)、共識的不易形成與議題被導引朝有利中國論述的方向。中國對內嚴格管控意見表達,但同時對外輸出外宣與錯假訊息,破壞與顛覆民主。台灣社會對於中國威脅及如何防禦自己,目前存在似乎無法弭平的分歧,部分的原因也出於極端化與中國對民主的破壞。
儘管這樣的障礙,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存在,「不投降承諾書」在現時的重要性,卻不受減損。這個運動正面面對台灣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並將不可或缺的解方誠實地與民眾溝通,在民主程序中儘可能地爭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相較於敵人所運用的洗腦宣傳、外部威嚇、支持代理人、以及分化人民的手段,「不投降承諾書」簽署運動是台灣原生的、訴求有理有據、程序公開透明;是以民主對抗極權入侵的公民運動。
(本文由報呱授權刊登)
来自大陆的一则留言:今天逛网站发现在九合一选举之前岛内居然出现了“不投降承诺书”,这才原来明白台湾岛内对战争和中共的恐惧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其实,在大陆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都没有把“收复台湾”当做板上钉钉的事情。前有俄罗斯“特别行动”的前车之鉴,后有疫情善后的真实困境,相较之下台湾的独统问题并不紧迫也不严峻,大多只是存在于外交发言的惯用口令之中。所以希望对岸友人不用过于惊慌。只有当我们都冷静下来,不被双方的政党及其观点所挟持,才能创造对话的空间。
"由國共內戰、解放軍進入西藏、乃至香港一國兩制之毀棄,足證中國並不是一個信守承諾的政權,自然也不是一個可以談判的對象。"此话固然不错,然而中共至少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利益。侵台招致影响太坏,这客观上会制约其行动。避免在最无法预测的人当政的时候刺激对岸吧。
整個承諾書看下來,最有價值的其實是讓候選人承諾「推動民防體系」。畢竟一些人宣稱的增加抵抗意志、強化主權獨立形象等等,先不論這些和承諾書的關聯性有多少(看不懂樓下稱承諾書能反映民意,這是給候選人簽的吧),高姿態的宣言其實都需要實質的(組織、動員)能力作為支撐。因此,不論簽署與否,當選者對建立民防體系的投入值得後續關注。
即便作者強調強化抵抗意識和溝通降低緊張並不衝突,但在兩岸溝通近乎停擺的現實這麼說便令人困惑:民進黨做不到(真的只是北京單方面的問題嗎?),國民黨試圖去做又被作者歸於和談(甚至與城下之盟、一國兩制扯上似是而非的聯繫)之列。「不要對中共心存幻想」,通常指的是正面意義上,但似乎很少會關注負面意義上的,也就是預設一個上下鐵板一塊的幻影敵人。簡單一問:簽了承諾書的候選人(換言之,白紙黑字的將中共視為「敵人」),當選(例如市長)之後打算如何、以什麼立場去推進兩岸互動?
非常有開創性的運動。
居然很多人覺得這會降低對話空間?
首先,團結的抵抗意識擴大中國武力侵佔成本,這才是當下最好的籌碼
其次,強化台灣主權獨立形象,主動讓全世界知道台灣民意意識拒絕中共武力,武力侵台是違反普世價值行為
最後,不說別的,總統候選人和內閣簽不簽就足夠識別買辦行為,若干心存當內奸買辦者就不用出來選了,請默默拿著綠卡離開台灣
兵役問題都沒解決就要加深雙方衝突.希望能增加人民危機意識是對的.但所作所為都本末倒置.利用台獨和中華民國問題製造國內人民衝突.都沒讓台灣人民團結一心又要把衝突加大.你覺得我們準備好面對戰爭的準備了嗎?為了選舉加深對立.內部民生經濟國防每況愈下.金門無人機事件士兵對應方式是有危機處理意識嗎?
@Yang09 並不這麼覺得,這句話幾年前還成立,現在就不好說了
🀄️共只有在認爲「只要打政權必然完蛋」的情況才會不敢「武」,現在不動手是沒有十足的把握。不管叫台灣還是中華民國,不論台灣是處於獨裁威權體制下還說自由民主體制下,都是對中共對其政權統治合法性的威脅。
明明就是道德绑架,真正为了台湾,就应该避免战争,还是要踏踏实实思考如何“不能武、不敢武、不想武”。
有沒有一種可能,雖然透過對話降低緊張與強化抵抗意志並不排斥,兩者互不排斥,但是以承諾書的形式強化(如果真的能)抵抗意志,並無助於兩岸對話,反而還會削減對話的空間 ?
大陆民众至今在媒体宣传之下并不认为台湾那边是敌人的
如果这种敌我矛盾定性一旦在官方和民间真实确立,后果可能真的是战争了
而且和談和談判也不是一回事吧。
@exam22
有點偷換概念了吧,經貿談判和政治談判不是一回事吧?
由國共內戰、解放軍進入西藏、乃至香港一國兩制之毀棄,足證中國並不是一個信守承諾的政權,自然也不是一個可以談判的對象。
不用退一萬步,你和中國一直有貿易往來,本來就要談判啊,不然空拍機不要去跟中國買,臺商全部撤回來嘛
這種不就自稱臺派那類人最常自欺的話術,無視現實及政府作為,扎草人貼標籤打得很開心
應該與最近共諜案件之中有人簽署投降承諾書擺一起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