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羈絆:我們在倫敦打機

突然之間,家人、同學、同事,都從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我學會和一班剛剛相識的人遊戲胡鬧,交織出新的聯結。
Game ON 遷移 離散

香港正經歷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移民潮,我也在去年八月移居倫敦,修讀博士課程,看看有沒有留在英國的機會,至今剛好一年。要搬到另一個國家,工程浩大而艱巨,離開時我忍痛留下家庭電腦和遊戲主機,只帶走一部蘋果手提電腦,上面沒有過往的遊戲紀錄,很多獨立遊戲也不能下載。於是,過去一年,我基本上只打簡單的手機遊戲打發時間。不過,當一大班在倫敦的香港朋友聚會時,也會玩玩任天堂Switch助興。最近我們玩得比較多的兩款遊戲是《分手裝修》(Tools Up!)和《模擬外科手術》(Surgeon Simulator 1)。

對任天堂Switch的初印象

在香港時,我絕對不是任天堂Switch的粉絲,厭其定位有種不上不下的尷尬。任天堂Switch的中文宣傳口號是「隨心切換、一起趣玩」,扼要地捕捉到Switch的兩大特性。


第一是流動而混雜,Switch希望做到既是家用主機,又是掌上遊戲機。在最理想的情況,玩家出門時可在公園和交通工具上玩遊戲;在家裡又可以接駁到大螢幕,把視覺享受推到極致。這些多功能設定如能有效發揮,會成為主機的強項,但駕馭不了的話,反而變得累贅。作為掌上遊戲機,任天堂Switch長239 mm、寬102 mm,尺碼太大,很少人會視之與GameBoy一樣,可隨便帶到街上玩。於是,Switch更像是容易移動的家庭主機。但原機附設的Joy-Con手掣又略嫌太小,鍵位配置也與其他主機不同,例如沒有十字鍵,除非額外加錢買Switch Pro控制器。

第二點是市場定位,Switch希望真的做到一家大小、男女老友「一起趣玩」,較多遊戲是畫風可愛的派對遊戲,例如十分大堆頭、畫面也難以看清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以及結合小遊戲和桌上遊戲的《瑪利歐派對 超級巨星》,又或者是經典遊戲的重製和續集,例如《魔物獵人系列》和《寵物小精靈系列》,比較特別是運動類遊戲如《健身環大冒險》,新垣結衣拿著健身環在家裡做運動的廣告畫面已經打進很多人的心裡。Switch「親民」的市場定位,成功開拓新客源,包括一些平時沒有接觸家庭遊戲機的群體,是其能夠高踞歷史銷量榜第三位、多年來賣了超過1億部主機的原因。

可對我來說,遊戲是逃避社交的方式,日常生活本來就要面對很多人,不想打機的時候也要應酬。真要社交的話,寧願到球場或者郊外,要不然我更想在虛擬世界散步,有寧靜的空間沉思。因此,我傾向玩開放世界類、又或者長篇劇情、實境風格的第一身遊戲,例如《戰慄時空》(Half Life),而礙於其機件設計和市場定位,任天堂Switch很難以推出類似的遊戲。

《分手裝修》:排排坐一起開懷大笑

移居海外後,我對遊戲以至對社交的想法,產生了變化。突然之間,家人、舊同學、同事,都在我日常生活範圍消失了,每天回到狹小家裡,獨自面對四道牆。然而與此同時,由香港搬到倫敦,由主流變成小眾群體,反而好像單憑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就能凝聚到本來不同背景的新朋友。於是,在課餘、工餘時,我都會盡力參加香港友人舉行的家居派對,結識多一點朋友。

我在倫敦認識到的香港人,大多數都是留學生,來自不同的院校,絕大部分修讀一年制碩士,不少人循著BNO港人簽證計劃而來,希望畢業後繼續在英國定居。當然,也有我在香港本來就認識的朋友,例如有大學和中學同學,工作時認識的同業,後來移民到倫敦去了。就這樣,我們在 Linkedin、在 Telegram 群組碰到,加上朋友搭上他們的朋友,圈子慢慢擴大了。

這班新舊朋友,未必馬上可以交心,但遇到生活難題時,可以守望相助,大時大節時,又可以哄哄鬧鬧地過日子。通常一群人吃飯過後沒事幹,又未至於很熟稔,場面有些尷尬,除了打麻雀,玩桌上遊戲之外,性格相對外向的派對搞手,家中都會備有一部Switch以備不時之需。玩多人合作遊戲,就成為可以炒熱氣氛的選擇。最近較常玩的一款名為《分手裝修》(Tools Up!)的遊戲,是在一次與大學的港人宿友飯聚時接觸到的,由於實在太有趣,後來我參加其他港人聚會時,都會很興奮地介紹給其他擁有Switch的朋友。

《分手裝修》遊戲截圖。
《分手裝修》遊戲截圖。

這款遊戲以家居裝修為主題,題材另類,最多可以四人一起玩。簡單來講,玩家就要扮演裝修工人,在限定時間內,要按照每間房屋的設計圖完成裝修,就例如要鋪水泥、拆地毯、換地板、貼牆紙、搬動傢私等等。這款遊戲的任務簡單易明,操作也十分簡便,基本上就只有三個按鈕,右鍵負責拿起/放下東西,上鏈是負責操作,例如長按來粉刷牆壁,另外有一個靠下方的按鈕是用來丟東西,可以是丟物資來加快裝修進度,也可以是用來捉弄隊友,把他們掉出房外。《分手裝修》的畫風滑稽可愛,情節又老少咸宜,十分符合任天堂Switch的一貫的家庭向風格。

不過這隻遊戲易學難精。遊戲任務雖然始終如一,就是要做好裝修,但是經過每一重關卡,難度也會增加很多,例如是房間的間隔複雜了,以及遊戲限時愈來愈緊絀,有些場地還會加入像急流等特別空間元素。而且設計者把工人設計得趣緻圓潤,要四個大胖子一起東奔西跑做裝修,本身也有一定難度,很多時會把門口堵死,令人哭笑不得。遊戲設計也會加入一些「小意外」,例如玩家忙得七手八腳時,可能會不小心撞翻油桶,由於要成功過關,就要把所有東西清理乾淨才算完成裝修,油桶倒翻了,就意味著團隊要花額外時間,而且四濺的油漆會令其他人滑得東歪西倒,場面十分好笑。

《分手裝修》遊戲截圖。
《分手裝修》遊戲截圖。

坊間的遊戲評論會風趣地把《分手裝修》描繪成「友情考驗」,但我覺得這款遊戲很適合做新朋友之間的破冰工具。對於我們這些介乎相熟和新相識之間,但又希望一起在異鄉圍爐取暖的朋友,遊戲以可以訓練到玩家們的默契。通常我和朋友們的做法是,記性好的人要記熟設計籃圖,然後負責提場,不用浪費時間重新查看;大家開到藍圖後,二話不說就要做好分工,有些人接送物資,有些人清理垃圾,大家分散到不同房間工作,不要堵塞通道。而且我覺得這款遊戲其中一個最富趣味的地方,就是看到玩家們的小洋相,例如把門撞飛,又或者把物資掉進水裡。即使是同一關卡,與不同的朋友玩的話,就會見到千百種不同的笑料。

也許是遊戲的搞笑畫風,令人放下爭勝心,不自覺地即是偶有犯錯,大家嘿嘿哈哈就可以了,當然拋掉鍵也能夠大派用場了,把「豬隊友」直接逐出家門。我初初玩的時候,是被丟出房間的那一位,到熟練了後,就輪到我把人扔出去了。到現在,我又去到另一個境界了,由於學校宿舍租約到期,要另覓新居,最近不斷參觀房子,我有時候感覺到自己被角色上身了,腦海浮現藍圖,牆身要再塗油,地板要重鋪之類,但當然我既不是裝修工人,更加不是決定藍圖的屋主,遊戲沒有預留到租客的位置。

《模擬外科手術》: 棘手的團體任務

不過並不是每一款多人合作遊戲,也可以像《分手裝修》瞬間入口。有時候朋友會嫌不夠刺激,希望提升遊戲難度,於是改玩《模擬外科手術》(Surgeon Simulator),總是令我焦頭爛額,甚至勾起社交恐懼。

《模擬外科手術》
《模擬外科手術》

《模擬外科手術》是一個主題新鮮,甚至可說是別樹一格的遊戲。基本上,玩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扮演成一位外科醫生,幫病人完成手術,例如換眼、換心、甚至換腦。在手術台上,會陳列了不同工具,例如電鋸、錘子、手術刀等,玩家要因應任務要求,選擇合適工具,例如要移除肋骨的話,就可能需要錘子。另外,玩家要注意失血量,病人失血過多自然會死亡,其中一個保險方法是替病人打麻醉針止血,但若果不慎插中自己,就會進入迷幻狀態,要施解藥針。往後關卡會愈來愈困難,在某些場景,玩家要在流動病床做手術,手術工具到處亂飛。到後期的關級,玩家甚至有機會為外星人做手術,甚具玩味。

《模擬外科手術》其實早在2013年,就登陸了Steam平台,但到2018年才移植任天堂Switch。這款遊戲與任天堂Switch的家庭向風格完全相反,與其說是「模擬」手術,更像是血腥惡搞,新手玩家往往畫面弄得血花四濺,把病人弄得一團糟。不過,有趣的是,該遊戲善用了Joy-Con的體感操控功能,大大加深了遊戲難度,第一次玩的時候,要穩定控制角色的雙手也殊不簡單,連檢起手術刀都成問題。雙打模式的話,兩位玩家更加要各自控制左手和右手,大家要展示默契和高超的協調能力,不然的話,會闖出洋相。這也是我開頭對這款遊戲卻步的原因,我實在介意旁人的目光,令我混身不自在。

有一篇內容農場文章,這樣介紹《模擬外科手術》:「很多玩過的玩家表示手殘,連第一關怎麼換心臟都過不了。」我相信自己應該就是其中一位手殘人士。

《模擬外科手術》
《模擬外科手術》

記得第一次玩,是與學校宿舍的朋友一起,當日大家還未需要趕論文,乘著大家有空檔,於是到附近岸邊城市一日遊,我們逛了一整天街,行博物館和吃海鮮,晚飯後意猶未盡,就到其中一名宿友房間打機,房主就突然講起《模擬外科手術》。初次接觸遊戲時,由於實在太不習慣Joy-Con手掣,我根本無法控制主人公的手,連打開主畫面的筆記本,選擇關卡都成問題。更何況進入第一關後,我的任務是要換心臟,為此我要先把肋骨清除,然後把大腸統統割走,再強行換心臟(當然不符合醫學常識)。第一步是要選擇工具,但我卻不斷把刀掃跌,令我臉都通紅了,很是氣餒。頭幾次玩的時候,大家都未曾上手,自然會鬧出很多笑話,例如把工具都掃進病人身體裡。

不過,後來學習進度還是有落差的,比我年幼七年的宿友,接觸電子遊戲更多,轉數反應比我快,很快就上手了,可以用工具純熟切割了,但我還是扼不起鎚子,慢慢自己也焦急了。幸好朋友都很耐心教導,我也豁出去了。不斷失敗就再嘗試,開始可以用錘子把肋骨都鑿碎了,但心臟總是卡住了。後來轉換角色,我做比較次要的左手,負責拿麻醉針幫病人止血。很讚嘆旁邊的朋友們,都好像和Joy-Con融為一體。終於到了最後一步,連心臟都掏空了,我要負責把新的心臟掉進病人身體,但我卻鬆手了,結果全場大笑,幸好我的隊友及時補救,最終在血流光前過關,我總算在搭便車的情況下初嘗勝利。

《模擬外科手術》
《模擬外科手術》

那一晚玩過《模擬外科手術》後,大家放下手術刀,拿起廚房大刀劈開了一個大西瓜,然後挖苦大家出醜的畫面,眾人離開時都看來很滿足。後來,我把遊戲又推介給其他朋友,並變成了一個常規的遊戲項目了,現在回想,確實好像有點重口味。

流動的羈絆

據說遊戲的英文字「game」,源自於古英文字「gamen」,意即「歡樂」(joy、fun、amusement);中文也有一個成語叫「遊戲人間」,意指以「以放逸嬉戲的態度面對塵世的生活」。這樣看來,有一個道理我早應該要從遊戲學會,就是偶爾放鬆,不用事事上心,開懷大笑一下,人生會過得好得多。社交也是需要練習的事情,玩遊戲出洋相這回事,出得多了自然也不在乎了,一群朋友坐在一起,哄哄鬧鬧,又是一個愉快的晚上了。慢慢地,這些胡鬧的時刻,化成共同回憶,為一班才剛剛相識的人,交織出連結。

我記得最初接觸到任天堂Switch,是因為大我六年的哥哥,小時候還會大家一起打《拳皇》和《FIFA》,後來大家都沒有時間了,家裡的X BOX 360 也舖上一層厚厚的塵埃。其後,他結婚置業,搬到離家一小時車程的地方。由於爸媽都不太會說話,他和妻子偶爾回老家飯聚時,氣氛會很尷尬,這個時候他會拿出新買的任天堂Switch回來,令家裡多一點聲音。可是,哥哥往往只會玩《FIFA》,家中的初代數碼電視殘舊,總是無法接駁到大螢幕,我們只能兩個大男人,望著細小的任天堂Switch螢幕,用手感怪怪的Joy-Con手掣,各自操控著十一枚火柴人,追蹤著一粒小黑點,難度好比每年身體檢查的眼力測試。

Switch 版本的 FIFA
Switch 版本的 FIFA

現在我或許更懂得欣賞任天堂作為「容易移動的家庭主機」所優勝之處,從一間屋子,搬到另一個屋子,再插進螢幕,所接駁的,不只是電子器材與電子器材,更加是家庭與家庭、朋友與朋友,關係就隨著遊戲音樂響起而展開。將來回到香港,或者會向哥哥介紹一些更加好的遊戲,最好是爸媽也能參與的,不過大前提是要換新電視,不然的話,只會變成一家人玩《威利在哪裏?》(Where's Wally?)。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我用switch玩兒時在遊戲機中心的電子遊戲,因為以前入錢玩遊戲通常只能過第一關,很好奇之後的版面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