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慾錄香港深度

愛慾錄:我們不是未遇到愛情,而是不需要——香港無性戀者對愛的想像

「如果我跟伴侶說我的情況,像結婚後一下子跳到老夫老妻無性生活的階段,有幾多個受得了?」

右手中指戴黑戒指是無性戀者的識別之一 。

右手中指戴黑戒指是無性戀者的識別之一 。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實習記者 陳洛蕎

刊登於 2022-10-29

#無性戀#性小眾#愛慾錄#LGBTQIA

「也許會有人對我們的幸福指指點點,但絕對不能忘記,只有我有資格評斷我自己的人生,只有我能決定屬於我自己的幸福。」——日劇《不能相愛的兩個人》。

2022年初,日劇《不能相愛的兩個人》在日本電視台深夜時段播出,把無性戀呈現到觀眾眼前。有人視激情在親密關係中密不可分,有人畢生追求幸福美滿婚姻生活。但對無性戀者而言,他們不需要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甚至一個人也可盡興。

「我是性冷感嗎?」未確認自己是無性戀者之前,Kat經常這樣問自己。

在香港,主流社會對無性戀一詞並不熟悉。無性戀者對於愛情的定義和想像,常被家人和朋友誤解為「你只是未遇到」、「你未試過」。Kat看該日劇時,坦言感到「有點PTSD發作」,因為劇中其他人對無性戀主角的反應和言論,同出一轍。

你能理解沒有性的愛情嗎?

什麼是愛情?研究性小眾議題的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黃結梅提到,一般而言,人們會想到美國心理學權威羅伯特(Robert J.Sternberg)於1986年發表的愛情三角論,滿足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諾(Commitment)這三大元素,才稱得上完美的愛情,由激情衍生出的性關係尤其為人重視。國語裏,「幸福」與「性福」讀音相同,表達出性和愛密不可分;英語以Make Love (做愛)表達伴侶之間的性行為,從而聯想到可造就更豐富的愛情。

「為什麼我從來都沒有一個衝動做這些事?」22歲的Kat,數年前於日本留學,每次回家途中,經過十多間愛情酒店,那裏總是人山人海,人們成雙成對在門外排隊等候進入「做這些事」;當身邊朋友興奮地討論戀愛話題,例如自己和伴侶的性事、八卦其他人的感情狀態,Kat只感到納悶,無法參與其中。

越想,越是無解。有天,Kat心血來潮,上網輸入「對性不感興趣」,才得悉有「無性」戀一詞。

Kat當時對無性戀這身份抱有懷疑,在朋友推薦下,Kat抱着「實驗」心態,嘗試在交友程式找對象。對方是一名來港旅遊的混血兒,樣子長得好看,但外貌不是Kat的考慮範圍。Kat喜歡彼此說話投契,很享受一起相處的時光,他們就像普通情侶一樣會牽手、擁抱、去主題樂園......唯獨一涉及到性接觸,Kat就明顯地想從這段關係中抽離出來。

有一次,他們互相擁抱,對方問Kat能否有性方面的發展,Kat好奇自己能否感受到性的吸引,便答應要求,但其後發現無法享受性交過程,反而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對方邊做,Kat邊想着下一步,「我很記得那種感覺,因為我覺得我肉體和靈魂好像分離了,大腦無比地清醒,沒有任何緊張或興奮。」Kat並沒有沉醉在這回事,還在思考「他將會做什麼,我應該要做什麼?」

對方看到Kat的反應,感到內疚,怪責自己未能給伴侶歡悅,Kat也不知所措,唯有拍拍他的肩膀、抱抱他。Kat陷入一種複雜的情緒:「我很享受和伴侶相處的時光,但不代表想和他做那些事。我們之間可以怎樣走下去?」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