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去世,查理三世繼任英國君主,民眾自發悼念女王

倫敦時間9月9日上午,政府高層官員組成的「登基會議」將在聖詹姆斯宮宣布查理斯繼位。
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倫敦時間8日6時半左右在蘇格蘭巴摩盧城堡(Balmoral Castle)去世,享壽96歲。英國大批民眾聚集在白金漢宮外悼念。
國際 歐洲 英國 政治 社會

【9月9日 香港時間 0645 更新】

查理三世繼任英國君主

在英女王離世後,王儲威爾斯親王查理斯王子即時繼位,成為新任聯合王國國王-查理三世。倫敦時間9月8日下午7時左右(香港時間9月9日凌晨2時),查理三世以國王身份發出第一份聲明悼念女王。查理三世將在明天返回倫敦,預料於倫敦時間9月9日上午11時左右,政府高層官員組成的「登基會議」將在聖詹姆斯宮宣布查理斯繼位。此後查理三世將即時訪問聯合王國的四個構成國:英國﹑威爾斯﹑蘇格蘭及北愛爾蘭,並會見當地分權政府領導人及接見當地人民。

查理三世登基,也意味著現時英國王儲為其長子威廉王子。威廉王子和其妻凱特的封號為劍橋公爵及劍橋公爵夫人(Duke & Duchess of Cambridge),但在查理三世繼位後,威廉王子和凱特的的封號即被改為康沃爾及劍橋公爵和公爵夫人(Duke & Duchess of Cornwall & Cambridge),代表威廉繼承了查理三世在繼任前,代表英國王室長子的封號。但查理三世繼任前的「威爾斯親王」頭銜,則需要由他授予威廉王子,威廉並不會自動繼承。

英國議會將在女王去世24小時內舉行會議,以便召集議員效忠新的英國君主。

同時,查理三世將繼任成為英聯邦(大英國協)第三任元首。英聯邦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互助組織,成員包括英國﹑澳洲﹑南非﹑奈及利亞﹑斯里蘭卡等。這些國家多為大英帝國的前領土,約有24億人口。英聯邦元首是象徵性的銜頭,只有伊莉莎白二世和其父佐治六世擔任過。掌握英聯邦實權的為英聯邦秘書長,現任秘書長為英國及多明尼加共和國雙籍的斯科特蘭(Patricia Janet Scotland)。

現時,查理三世的加冕儀式仍沒有確實的時間線,預計將在追悼期後,距離女王逝世後幾個月後舉行。而女王去世後,英國所有印有女王頭像的紙幣、硬幣和郵票將會替換成查理三世的頭像。其他英聯邦國家,如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也會逐步淘汰印有女王頭像的貨幣。 另外,英國國歌將由《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又譯作上帝保佑女王),變更為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英國護照上原本的女王陛下(Her Majesty) 字眼將改為國王陛下(His Majesty) 。

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倫敦時間8日6時半左右在蘇格蘭巴摩盧城堡(Balmoral Castle)去世,享耆壽96歲。
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倫敦時間8日6時半左右在蘇格蘭巴摩盧城堡(Balmoral Castle)去世,享耆壽96歲。

英國民眾聚集白金漢宮悼念女王

9月8日,在王室公布女王死訊後,大批倫敦民眾旋即前往白金漢宮門口進行紀念,向英國在位時長最久的君主致敬。

下午6時許,前往白金漢宮的Green Park出口已人頭湧湧,無懼大雨傾盆。民眾自發在白金漢宮門口鐵欄處擺上花束,各色花朵一路沿著欄杆延伸,擠滿白金漢宮門前。有民眾在花束上附言:「感謝您(為國家)的傑出貢獻,這讓我為生在這裡而自豪。」

現場大部分人都身穿黑衣,手持鮮花悼念,其中35歲來自保加利亞的Stephen身披女王旗,他從保加利亞移民英國,指自己一直對女王心存感激:「當我拿到英國公民身分時,我要發誓效忠女王,所以我對她有特別的感受。」他又解釋,早幾個月前才剛到白金漢宮慶祝女王生日,如今再才便是道別,感覺恍如隔世。另有14歲的英國男生John Smith覺得這是歷史時刻,所以特意到來悼念。但他也直言,新國王查理三世對現代英國社會沒太大影響。

「今天一整天都在下雨,我想是神在為女王哭泣。」37歲的律師Drew Naylor紅著眼眶說,他自下班得知女王過世後便徑直前往白金漢宮門口,以表達致意。他的左手綁上黑色臂環,據Naylor說,他早於6個月前便已有預感,並一直將其隨身帶在包內。Drew指「女王一直服務國家,她臨終前還要撐著等新首相卓慧思述職」,故感到十分傷痛。

也有來自美國的旅客來到白金漢宮門口紀念女王。73歲的Susanna和她68歲的伴侶表示,伊莉莎白二世是一個偉大的君主,得知她離世感到震驚和難過。原本他們要在周日離開倫敦,但亦因為女王離世而決定延長假期,與英國人共同悼念。

出生在英國的Gloria一直是英國皇室的堅定粉絲,覺得女王是很傑出的領袖,「她就是我的一生。」Gloria覺得她很愛國民,並奉獻其所有。原本Gloria回到英國是為了慶祝朋友Barbara的70歲生日,同行的Barbara也對女王的離世表達了難過之情:「我出生於1952年,恰好是女王登基的那一年。她(伊麗莎白二世)是我認知中唯一的君主,現在她走了,我真的很難過,不知道繼任者查理三世會如何。」

晚上9時許,白金漢宮門口人潮開始散去,聖詹姆斯公園主道上有民眾自發點起燭光,並分發給行人。據現場觀察,特拉法加廣場及倫敦眼今晚均已關閉所有燈光,以悼念女王。

自9月8日下午起,各家新聞機構便在白金漢宮門口聚集,進行全天候直播。自英國時間中午12時30分皇室發佈消息稱女王狀態「讓人擔憂」後,大量媒體便開始為報導女王離世做準備,BBC主持人更是以全套黑衫出鏡,並取消午後所有原定節目,直到女王死訊公佈。

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倫敦時間8日6時半左右在蘇格蘭巴摩盧城堡(Balmoral Castle)去世,享耆壽96歲。倫敦一場舉行中的足球比賽,全場致哀。
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倫敦時間8日6時半左右在蘇格蘭巴摩盧城堡(Balmoral Castle)去世,享耆壽96歲。倫敦一場舉行中的足球比賽,全場致哀。

女王葬禮安排

王室宣布國葬規畫。葬禮預計在女王駕崩後(9月8日起計)第十一天、也就是D-Day+10舉行。女王駕崩當天稱為D-Day,隨後的每一天則是+1、+2,依此類推。根據衛報報導,查理三世將先和現任英國首相卓慧思(另譯特拉斯)見面,同時也會和第十八代諾福克公爵兼英國紋章院院長會面,正式簽署女王在十天後的國葬安排。

女王去世當日,海德公園和塔山將舉行禮砲儀式,全國默哀一分鐘。

9月10日(D-day+2),女王靈柩將離開巴摩盧城堡,前往荷里路德宮(Palace of Holyroodhouse)暫放。愛丁堡、卡爾地夫和貝爾法斯特將同時發佈公告悼念女王,英國議會將會持續追悼女王。

9月12日(D-day+4),女王靈柩將運返白金漢宮。由於女王在蘇格蘭去世,政府將啟動「獨角獸」計畫(Operation Unicorn),以王室專用列車將女王靈柩運抵倫敦,或者啟動「過讀」計畫 (Operation Overstudy),以飛機運送靈柩,首相及高階官員必須迎靈。

9月13日(D-day+5),女王的靈柩將從白金漢宮出發至泰晤士河岸邊的西敏宮。在女王駕崩第七日,棺木將放在西敏宮靈柩台上,連續向公眾開放三天供民眾瞻仰,每天開放二十三小時,並向重要人物提供附註弔唁時段的門票。

9月18日,國葬在西敏宮附近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舉行,英國全國將在正午默哀2分鐘,女王也成為自1760年來第一位在西敏寺舉行國葬的英國君主。女王下葬後,英國將全國哀悼一個月,政府大樓會懸掛以黑色緞帶裝飾的女王遺像。

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倫敦時間8日6時半左右在蘇格蘭巴摩盧城堡(Balmoral Castle)去世,享耆壽96歲。美國總拜登在簽署弔唁。
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倫敦時間8日6時半左右在蘇格蘭巴摩盧城堡(Balmoral Castle)去世,享耆壽96歲。美國總拜登在簽署弔唁。

歷任英揆及各國元首向王室致哀

英國前首相貝理雅(Sir Tony Blair)、卡梅倫(David Cameron)、文翠珊(Theresa May)、約翰遜(Boris Johnson)均在社交平台上發文,向女王致敬並向王室成員表達哀悼。在9月初上任的首相卓慧思在唐寧街發表講話時,表示女王留下了「偉大的遺產」(a great legacy),並對女王對憲法的承諾致敬。

法國總統馬克龍指女王代表了英國的統一和延續,銘記她是是法國的朋友。馬克龍辦公室的官員表示,明天(9月9日)和女王葬禮當日,巴黎愛麗榭宮都會下半旗以示哀悼。

美國總統拜登在聲明中表示,女王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中是個穩定的存在,是幾代英國人的安慰和驕傲的來源,對女王的敬仰團結了整個英聯邦的人民。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則指女王是他「在世上最喜歡的人之一」。

 2022年3月29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出席威斯敏斯特教堂為愛丁堡公爵的感恩節儀式後,乘車離開。
2022年3月29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出席威斯敏斯特教堂為愛丁堡公爵的感恩節儀式後,乘車離開。

【9月9日 香港時間 0200 更新】

BBC報導,英國女王、英聯邦(台譯大英國協)元首,伊莉莎白二世,於倫敦時間2022年9月8日6時半左右(香港時間:9月9日凌晨1時半)在蘇格蘭巴摩盧城堡(Balmoral Castle)去世,享耆壽96歲。2022年9月8日,傳出英女王身體健康惡化, 在巴摩盧城堡接受醫務監督。王儲查理斯王子夫婦和女王的女兒安妮公主趕往巴摩盧城堡城堡陪伴女王, 威廉王子﹑哈里王子、安德魯王子及愛德華王子亦前往蘇格蘭探望女王。

女王的兒子,1948年出生的威爾斯親王查理斯王子(Prince Charles, The Prince of Wales)已確認接替女王登基成為英國國王。9月8日晚,查爾斯將會首次以國王的身份對公眾進行演講。女王去世翌日(即9月9日)早上10點,由政府高層官員組成的「登基會議」將在聖詹姆斯宮宣布查理斯繼位,成為新任聯合王國國王-查理三世。同日黃昏,發表全國講話。第三日起,他將在全國各地巡迴訪問,到蘇格蘭愛丁堡、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及威爾斯卡爾代夫會見領導人及出席追悼儀式,在喪禮舉行前回到倫敦。

2022年6月2日,倫敦,(左起)康瓦爾公爵夫人卡蜜拉、威爾斯親王查爾斯、、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劍橋公爵夫人凱瑟琳、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在白金漢宮陽台觀看閱兵儀式上的飛行表演。
2022年6月2日,倫敦,(左起)康瓦爾公爵夫人卡蜜拉、威爾斯親王查爾斯、、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劍橋公爵夫人凱瑟琳、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在白金漢宮陽台觀看閱兵儀式上的飛行表演。

根據此前外流的,英國內閣辦公室因應英女王駕崩而制訂的「倫敦橋行動」(Operation London Bridge),女王去世的第一日為「D-day」,此後十天在英國各地都有民眾悼念儀式。女王靈柩將暫放於荷里路德宮(Palace of Holyroodhouse),然後在愛丁堡聖吉爾斯大教堂舉行招待會,最後運往倫敦。靈柩會在英國議會大廈的西敏廳停放四日,供民眾瞻仰告別,直到女王去世後的第10天舉行國葬。女王下葬當日,棺木將由白金漢宮移柩至西敏寺。屆時溫莎堡(Windsor Castle)將舉行送葬儀式,而溫莎堡的佐治六世國王紀念教堂,也將是女王長眠之地。女王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Prince Philip, The Duke of Edinburgh)在2021年逝世後,被葬於溫莎堡聖佐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的皇家墓室,他的遺體將與女王的遺體一同移送至佐治六世國王紀念教堂下葬。

伊莉莎白二世全名伊莉莎白·亞歷珊卓·瑪麗(Elizabeth Alexandra Mary),1926年4月21日出生在倫敦其祖父佐治五世的家中,是約克公爵的長女、維多利亞女王的玄孫女。1936年12月,約克公爵在其兄愛德華八世退位後繼位,成為佐治六世,伊莉莎白二世繼而成為王位假定繼承人。1952年,她在訪問肯雅期間得知佐治六世死訊,倉促趕回國內繼承王位。其時的英國首相是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1953年6月2日,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和愛丁堡公爵在白金漢宮的陽台上向人群揮手致意。
1953年6月2日,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和愛丁堡公爵在白金漢宮的陽台上向人群揮手致意。

從1952年登基到今年離世,70年的在位時間讓伊莉莎白二世成為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以及世界史上在位最久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國家元首,在任期間歷經15位英國首相,最後一位為2022年9月初上任的卓慧思(Liz Truss;另譯:特拉斯)。伊莉莎白二世在位期間,英國的全球影響力出現衰退,世界局勢亦發生巨大變遷。她統治下的英國經歷權力下放、非洲去殖民化等憲政變革,她自己也見證了冷戰從開始到結束、中英交接香港主權等20世紀重大事件,並於在位後期成為首位訪問愛爾蘭共和國(2011年)、首位慶祝白金禧(登基70週年,2022年)的英國君主。

作為世界上出現在最多國家和地區的郵票和貨幣上的人物,伊莉莎白二世的個人形象一直是英國在國際上軟實力的體現。伊莉莎白二世的影響力遍及全球,在近一世紀的人生中,她的一舉一動都常常成為世界各地民眾關注的焦點。

繼位初期:二戰後去殖民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國力衰退,民主主義情緒高漲,殖民地一一宣布脫離英國獨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期間,亞非殖民地宣告獨立,英聯邦權利逐漸下放,大英帝國逐漸落下帷幕,成為歷史。

女王在位初期的1960年代正值殖民地獨立浪潮的高峰,加納、烏干達、肯雅、科威特、葉門、巴林等大量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殖民地相繼獨立。1960年代,在牙買加和千里達相繼於1961及1962年脫離西印度群島聯邦後,大部分的英國加勒比海領土實現獨立。1970年代,英國在太平洋的領土脫離英國統治,成為獨立國家。1982年,阿根廷入侵英國福克蘭群島,該地1833年成為英國殖民地,但是阿根廷歷屆政府一直宣稱擁有島上主權,因而發動福克蘭戰爭。最後英國重新控制福克蘭群島,暫緩大英帝國的解體趨勢。

在大量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後,英國保留的在自治領的權利也開始逐步移交回當地政府。女王即位後,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巴貝多、蓋亞那、貝里斯和多米尼克陸續收回民事和刑事案件終審權。此外,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分別在1982年、1986年和1987年從英國國會收回修憲權,完成獨立。1980年代末,二戰後開始的去殖民化進展基本完成。

迄今為止,英國仍擁有14塊海外領地,有15個獨立國家以英國君主作為其國家元首,包括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

1997年9月5日,蘇格蘭巴爾莫勒爾莊園,英國王室成員在巴爾莫勒爾城堡的大門前,停下來看民眾悼念戴安娜王妃的鮮花。
1997年9月5日,蘇格蘭巴爾莫勒爾莊園,英國王室成員在巴爾莫勒爾城堡的大門前,停下來看民眾悼念戴安娜王妃的鮮花。

九十年代:戴安娜事件

在女王長達70年的統治中,九十年代卻是一段由醜聞和悲劇主導的危機時期,英國王室的形象和聲譽均受到嚴重受損。

在被女王稱為「糟糕的一年」的1992年,女王的三位子女,安德魯王子、查理斯王子和安妮公主相繼宣布離婚。 同年,女王行宮溫莎堡發生大火,火災破壞了城堡內大量古建築物和歷史文物,損失龐大。英國國民拒絕付稅為溫莎堡進行修復,承擔最初估計高達6000萬英鎊的開支。為了籌集修復城堡的資金,女王不但動用個人資金中的200萬英鎊及削減王室開支,更將城堡多個宮殿、行政庭列為旅遊景點、並首次將白金漢宮開放給公眾付費參觀。1993年,女王迫於公眾壓力,開始自願交稅,成為自1930年代起第一位交稅的英國君主。

1997年,威爾斯王妃戴安娜在法國巴黎因車禍去世,在蘇格蘭巴摩盧堡度假的女王和查理斯王子並沒有立即返回倫敦露面及發表聲明、白金漢宮旗桿也沒有下半旗。王室「冷漠」的處理態度引起當時為戴妃悲慟不已的英國民眾不滿,女王及王室民望低迷。 在面臨極大的輿論壓力下,女王在戴妃離世六日後,她返回倫敦,和前來皇宮哀悼的民眾交談,駐足觀看悼念花束和弔唁卡;並向通過電視直播向全國民眾發表聲明,這是女王少有的非聖誕公開電視廣播。

2022年6月4日,英格蘭埃普索姆,伊莉莎白二世登基70年白金禧慶典,一輛公共汽車頂部出現了描繪英女王在位不同時期的紙板。
2022年6月4日,英格蘭埃普索姆,伊莉莎白二世登基70年白金禧慶典,一輛公共汽車頂部出現了描繪英女王在位不同時期的紙板。

廢除王室爭議

英國自1688年起,將王室治理國家的權利下放於政府及議會,英國王室也是少數至今仍保留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之一。

2022年,英國YouGov民調顯示,仍有58%受訪者認為應保留君主制,但有25%受訪者認為若女王去世,英國就應改為共和制,而此想法在18-24歲的年輕人群體中最明顯,只有31%的人希望繼續由國王或女王擔任國家元首。過去幾年中,年輕英國民眾對君主制權威的認同逐漸消退,2019年的民調調查中,同樣年齡段的受訪者中卻有近46%支持君主制。

在伊莉莎白二世的70周年登基白金禧紀念活動進行同時,英國民眾發起一項“It’s time to make Elizabeth the Last.”(是時候讓伊莉莎白成為最後一個)的捐款活動。支持者認為英國迫切需要憲法改革,包括廢除上議院、通過選舉產生獨立的國家元首,讓英國走向共和政體。

女王代表的君主制命運不僅僅涉及是英國本身,而是整個英聯邦國家。部分英聯邦成員國中,改行共和制的呼聲逐漸高漲,英國君主制的存續面臨挑戰。

2021年12月,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宣布移除英國女王的元首地位,成為近30年來,第一個宣布廢除英女王為國家元首的大英國協成員。

在2022年,新總理艾班尼斯及其籌組的澳洲聯邦政府增設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一職。早在1999年,澳洲曾針對是否改採共和制舉行過公投,最後有55%選民反對,保留君主制。澳洲未來是否會脫離大英國協,走向共和制再成政策重點。與此同時,加拿大一項民調發現,過半的加拿大受訪民眾表示,只要女王還活著,就保持君主立憲制;但同時認為加拿大不應該在未來幾代人中保持目前的君主制。

讀者評論 2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一個時代結束了

  2. ”因为他的臣民对他的爱戴不是靠暴力来维持的“和”统治稳定是靠臣民的爱戴“……总感觉侧重点不太一样 我也没细读原文

  3. “你們悼念女王?君主制落後,君主不值得你們悼念。”可能有人未明白,我們悼念的不是君主這個位置,777做女王,你看是否有人悼念,恐怕要開香檳慶祝。我們尊敬英雄以及她代表的高潔品質,感謝她幫助小漁村成為繁華的都市。況且年紀漸長你就會明白,承認自己軟弱並非羞恥之事,於黑暗中我們需要有一束光,來給予我們嚮往的方向。

  4. “我將爲你們服務,知道生命結束”。初聞噩耗,震驚不已。事頭婆逝世誠乃人類社會之一巨大損失。英國女王作爲父權君主制度體系下的皇室大家族領袖,固然不可避免的被君主制度裹挾和綁架。但不同於歷史上保守封閉的英國諸王,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的伊麗莎白二世,是一位思變通的,與時俱進甚至走在時代前沿的傑出領導人。面對國家利益的關鍵抉擇時,女王總能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大智慧,傾聽民意,化解矛盾,消弭仇恨。女王的統治是卓有成效的,在其在位七十年期間,聯合王國和民主國家之間維繫著牢不可破的聯盟關係,縱然中途有遇到諸如脫歐問題的波折,英國依然和主要的西方國家維持了良好的外交關係。在經濟上,英國常年位居歐洲第二大經濟體,產業多元,高社會福利,市場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在軍事方面,英國作爲北約最有力的加盟國,在國際反恐怖主義,遏制威權國家擴張都發揮著積極作用。其在位期間,有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以和平的方式從這個前殖民帝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或平穩的政權交接。女王的七十年統治伴隨著幾個世代的變遷和多少文化的更迭,何其榮幸與伊麗莎白女王共處一個時代,她用一生的付出兌現了一個七十年之約的承諾,人們將永遠銘記一位恪守憲法,服務公民,忘我付出,死而後已的君主。斯人已逝,願女王陛下安息主懷,May God rest Her Majesty。

  5. 在香港的金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悼念人潮不絕,在工作時也不少人討論此事,
    但在香港的政界,除了李家超先生公開聲明、梁振英先生秘密弔唁(消息人士消息),其他政工作者好像集體失聲了。和香港平民的反應差異巨大。

  6. 第十一個觀察者,我祇能這樣說……我用慈禧(清末)的來談,你卻用明末清初的事來談,條件都不一樣,如何談?當然,這是帝制的問題,統治方法因人不同,所以不穩定。
    我說理解為何清國遺老想復辟帝制,但我無說過「支持」帝制。你問我在清末時,支不支援君主立憲,我是支持。但不會在沒有皇帝的中國,一百年後支持。
    我無說過慈禧無殺人,但幾多人「直接」因慈禧而死?戊戌六君子?「間接」而死的人,不好評價是否慈禧下令。至少對忠於他的人,不會亂殺人(對比毛蔣……)
    對慈禧的評價,太多民族情緒在其中,結果將一堆不是滿人的問題,放在滿人身上。其中一個典型例子,纏足是漢人的習俗,結果莫名其妙變成滿人的責任。
    識字率也是一樣,我查過資料,如果識平假名、片假名就算「識字」,當然識字率高。

  7. @rsk:慈禧政治原因杀人可多了,文字狱不说,满清十大酷刑可是世人皆知,扬州十日就不说了。
    识字率我对比的明治维新后到日本,以及世界上的列强,都是君主制,就清朝那么拉跨,在君主制国家里也真的不算什么好东西。
    另外封建确实不够准确,准确来说是中央集权封建——小农政治经济体系
    简直落后到无以复加……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比烂不可取,要喜欢政治体系,还是选先进一点的吧,君主立宪+议会,议会共和国,总统制,那么多任君挑选,何苦拥抱那被历史抛弃的制度呢

  8. @Bd:秦晖他的文章写的太浅,他是典型的那种政治懂一点点就自己开始幻想着构建一套理论出来的人,我对他评价就是20%历史+80%自己脑补出来的情况。这也是我不喜欢这种文人的原因之一:为了讲自己那套理论就胡编乱造,不尊重历史。
    他全篇文章的意思是(一战前的)英国王室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心底里愿意选他们当王,以此对比爱新觉罗。
    可惜的是他讲的大部分都是都是他自己脑补,我就拿前vc时代来说好了,这时期包含重大的宪法变革包括议会改革,以及君主制权力和威望的急剧下降,而正是这些导致国民权利的扩大,而不是什么人民多认可国王。摄政王在 1820 年成为乔治四世国王后,要求议会与他的妻子不伦瑞克的卡罗琳王后离婚,以便与他最喜欢的情人结婚。公众和精英舆论强烈支持女王并嘲笑国王。这场惨败帮助破坏了君主制的威望,它恢复了乔治三世国王在他更清醒的日子所拥有的一小部分权力。历史学家尤金布莱克说:
    损害是不可挽回的。君主在他那个时代越来越成为一个象征性的矛盾。通过疯狂、愚蠢和不道德,维多利亚的三位前任降低了君主制的存量。 1830王室控制内阁才结束,1840年就因为饥荒饿死100万爱尔兰人,这叫老百姓“爱戴”?纯扯淡好吧。
    而且这也不是因为英国王室良心大发现自己交的权,而是英国人民自己争取来的(通过抗议、罢工和议会),彼得卢屠杀对当时的英国舆论和此后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官方残酷镇压和平示威的象征,到 1820 年代末,随着经济普遍复苏,许多 1810 年代的压制性法律被废除,1828 年新的立法保障了持不同政见者的公民权利。这些,都是议会和人民自己在推动的,让保守派让位的也不是国王(废话国王自己会反对保皇党吗)
    不过不得不说虽然人民和国王的关系没他笔下那么美好,但比清朝好太多倒是事实,比如在乔治三世统治下,英国农业革命达到顶峰,在科学和工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村人口出现了空前的增长,这反过来又为同时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乔治他在泰晤士河畔里士满建造了国王天文台,用于自己观察1769 年金星凌日。当威廉·赫歇尔在 1781 年发现天王星时,他首先以国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Georgium Sidus(乔治之星),后来国王资助了赫歇尔 1785 年建造和维护的40 英尺望远镜,这在当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望远镜。而你敢想象哪个清朝皇帝玩科研的吗?
    而且英国玩议会从1688年开始,到18,19世纪都快玩了200多年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进一步推进了君主立宪制,受到1689 年权利法案和 1701 年定居法案等法律的限制,请问清朝到被人推翻为止有进行过什么对上的政治改革吗?更不要说给治下人民公民权了
    秦晖文章里有一点说的是对的,就是中国皇帝不愿意放权,但是夸英国那边时候又开始脑补了,说是统治稳定是靠臣民的爱戴,这就扯淡了,如果人人爱君主,保守党为啥还那么难做?其实英国渐进改革的原因不是因为爱戴不爱戴,而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早,市民中富裕的阶层开始掌握话语权,一些商人比贵族还富,自然开始谋求政治权利,贵族的衰落和对国王的不满构成了小资本家,贵族,国王三者争夺权力的战斗,而这些战斗在议会框架内不断被反复重演,最终形成平衡。国王让渡权力,形成成文法律包括对财产权的执行及对合约的尊重
    直观的法律系统,使得成立合股公司成为可能,以及自由市场。这些东西在清朝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再说下民族问题的话就更能看到问题所在了,英国皇室的法统在工业革命前后大致上是稳定的,而清朝时满人入关,主体民族成二等公民,这概念本来也不同,变量都不一样谈什么两边“忠君”有什么异同简直无语😓……

  9. 第十一個觀察者,我無興趣抬高愛新覺羅……但有地方要澄清、解釋:
    1)我無提過饑荒,雖然共和國饑荒是不進口糧食,但清國饑荒是會進口(夠不夠錢是另一回事)。我寫得不清楚,但我是講緊因為「政治因素」而死的人。慈禧因「政治」原因殺了多少人?毛蔣因「政治」原因殺多少人?你對號入座了。
    2)「封建时期中国的小农经济」(「封建」這個字不太精準,不太喜歡用),你也有同樣毛病,用「近代化」的中國經濟和「封建」的清國經濟比,那很多方面,共和國簡直是「超英趕美」。你說識字率,清國識字識無必那麼差,大概10%識字率,以一個「封建」國家而言,算少?
    3)「老百姓连八国联军打进来都争当带路党」我當然知道;我也知道「東南互保」這件事,南方省份近乎獨立;我也知道慈禧被無當戰犯、無被處死這件事,是李鴻章、袁世凱等臣下;我也知道慈禧無秋後算帳,弄死李鴻章、袁世凱等臣下(或者做不到吧?)。

  10. 楼下为了贬毛蒋将爱新觉罗推高了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这种思维本身就脱离群众脱离事实了,清朝统治时期就算是最辉煌的“康乾盛世”,老百姓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多低?去看一下对比就行了,我经常拿18世纪英国工人的劳苦来批评早期不受节制的资本主义,但是和清朝时期的中国农民一比,简直就算是中产阶级了。
    封建时期中国的小农经济你不对比是不知道有多落后的,每年饿死的农民都无法统计,但不能因为不统计就当没饿死人吧?清朝276年里每年都有饿死的人,或者换个思维,60年代饿死人属于现在政权的“丑闻”,但每年饿死几千个农民在清朝连毛都不是,更不用说影响政权合法性了,这种政权真的值得怀念吗?慈禧统治下的腐败和对科学的憎恶是系统性的,百姓识字率全球倒数,老百姓连八国联军打进来都争当带路党,这种政权本身就是腐朽的东西,你不能为了证明斯大林坏就说希特勒好,这是不懂历史。

  11. 其實我不那麼討厭帝制或者愛新覺羅,或者多少能理解當時民國初期,會有人想復辟帝制。因為回顧民國、共和國的歷史,某意義上還差過清國……
    不談別的,直接因蔣介石、毛澤東而死的,比起因慈禧而死的人,何至百倍、萬倍。而慈禧本人也有能力、魅力,也有辦法令李鴻章、袁世凱一直支持他。至少慈禧統治下,無那麼血腥。
    老生常談,帝制問題是不穩定,祇要皇帝(或掌權者,如慈禧是太后)能力不行或年幼,問題就會出現。溥儀的能力和性格,在適合的時代的話,其實是位不算差的皇帝。
    話雖如此,但沒有皇帝的一百年,搞出個習帝……唔,完全應現馬克思的名言:「歷史總是在重複自己,第一次是悲劇,再一次就變成了鬧劇」。

  12. 仅供参考
    “所以如果中国人真的忠于爱新觉罗家族,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就没有必要那么害怕民主或者没有必要那么害怕宪政了。之所以有辛亥革命就是因为被统治者要求宪政而清朝千方百计不愿意,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皇上都知道当虚君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不要说把权力交给不相干的人,就是交给他们自己家的人他们都是非常害怕的,他们当然不愿。
    如果他们真的相信中国人是忠君的,那民主对他们有什么可怕的呢?你专制也是爱新觉罗当皇帝,民主选举,如果大家真的认你爱新觉罗家,民主选举大家不是照样投爱新觉罗家的人的票不就完了吗?实际上他们也知道根本就不是的,大家认你只不过是你拿刀逼着人家,一旦没有刀逼着人家人家就不认你了,才会有这种现象。
    爱新觉罗皇室很害怕民主,可是威廉一世的子孙就不那么害怕,我不是说威廉一世的子孙就很爱民主,全世界的君主大概都不太喜欢民主,但是的确有一些君主是不那么害怕民主的,为什么不害怕呢?因为他的臣民对他的爱戴不是靠暴力来维持的,臣民对你根本就无所谓爱戴,所有这些爱戴都是装出来的,比如说你在位的时候,枪杆子在手,有上百万人对你山呼万岁,但是你一旦没有了枪,失去了权力,马上就被大家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如果你真正是忠君的,如果这个民族真的有忠君的传统,反而不会有人那么害怕民主,正是因为这个民族没有忠君的传统,所以这个皇上就要死把住权力不放,而且非常之害怕一旦失去权力的情况。”
    https://m.aisixiang.com/data/97976-2.html

  13. 所谓“为皇室的逝去而悲伤”,也可能是感慨时光飞逝缅怀自己的青春吧。
    不效忠伊丽莎白二世,难道去效忠查尔斯吗(手动狗头),或者说,君主制和王室在这个富有个人魅力的女王走后会不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呢?

  14. 戈尔巴乔夫主要还是因为他是站在苏联政治改革的十字路口上的人,女王毕竟属于君主立宪下的虚位元首,在政治上其实讨论度还是存在区别的

  15. 歐洲一大票君主立憲國家民主指數都很高,沒必要把國家象徵性的元首跟民主對立吧。

  16. 真的无法相信在民主思想如此普及的时代里,一群人竟然会因为“皇室”的逝去而悲伤,甚至“发誓要忠于女王”,这种话说出来不觉得好笑吗?

  17. 9.8 6:30 ust+0 =9.9 1:30 cst/ust+8?

  18. 我覺得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這些國家就算廢除英王為元首,也應該保持議會制,總理掌實權,總統或元首是虛位。個人覺得總統制太易令行政與立法機關有摩擦。

  19. 前幾天替戈爾巴喬夫做的各國評論挺有趣的,伊麗莎白二世離世不知道能否做同樣的專題?還是伊麗莎白二世不算是一個爭議人物,同樣的形式效果會沒那麼好🤔

  20. 有些國家立憲是限制君主權力,另一些國家的「憲法」是確保君權永固

  21. 楼上那位说过时了的,贵国也有君主,却没有立宪

  22. 过时的!早应该被淘汰的!君主立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