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征服王」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Intelligentist,回應圓桌話題《台南警遇襲殉職,疑犯被網絡公審後證實凶手另有其人,你如何看網絡獵巫文化?

無關乎兇手是A,B還是C。這些網民們只想找個發泄的出口,是網民主觀上感情上的發泄,是一種網絡共情和從衆的表現。如文中所言,真正的兇手被抓捕之後,網民們依舊是按照對待誤判兇手一般的方法起底、人肉,這邊就說明網民們不在意誰是兇手,他們享受其中參與起底、共同辱罵這種緊張刺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有共同的感情上的需求,共同滿足自己。

2. EricChan,回應《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經歷封城、「武統台灣」,他們選擇留下還是離開?

其實台灣人遇到的困境除了兩岸政治形勢的變化以外。經濟發展上的因素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台灣人也好,香港人也罷。他們在中國發展不再是古早年代的「投身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也不是「帶來外國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只是單純地在一個一個存量市場裡相互拼殺而已。

2019年是一個明顯的時間節點大抵是因為在這一年,中美在經貿和價值上的對撞隨著中美貿易戰與香港反修例運動到達一個高點。簡而言之,香港人 台灣人 不再是為中國帶來外資,帶來他們從未見過的技術的先驅者(除了社區建設等少部分領域以外),你是來跟他們搶飯碗,憑藉「統戰地位」跟他們「搶飯碗,搶資源,搶女人」的。

陳偉奇在文中提到,除了高科技產業人士,台灣的其他人才在中國沒有競爭力。我反而覺得不是人才缺乏競爭力的問題,而是產業的問題,是中國高科技產業對於人才的需求還存在短缺的問題。 固然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為台灣培養了大量這方面的人才,但人才的個人發展還是被需求所限制。

正如文中林所提到的,上海有很多比她更小就接受音樂,舞蹈訓練的年輕人。中國龐大的人口意味著一旦教育供應放開,人才的供應是巨大的。但另一方面,中國的產業發展並不能有效消化這些自己生產出的人才。所以才會有各種本土培養的留學歸來的碩士,跑去考公考編制,不要說食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架構了」,只是在做著高中畢業生就能做的工作而已。

總括而言,兩岸政治情勢只是一個觸發點。實際問題時蛋糕不夠分了,就算是中共治下的各省市,都會因此產生各種地域攻擊。更何況是台灣,一個在他們眼裡仍處於「叛亂中的省份」。

3. 默蒼離,回應《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經歷封城、「武統台灣」,他們選擇留下還是離開?

各位讀者似乎對台灣本身的狀況不了解,以至於有很多的言論在我看來過於苛責文中的某些個人。

在「台灣」這個主體意識不斷增長團結的時候,作為地理上與中國更近,行政上甚至還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離島地區(文中提到的金門就是其中之一)民眾,心情是很複雜的,這個問題不展開來講,因為光我能說的就長得可怕,各位可以自己找資料,端亦有關於離島地區的許多報導可供參考。

這種複雜的心情跟文中「外省人」二代或三代的狀況是很相似的。

很多台灣主體性過強的人會覺得,這些群體天然就有「叛國」的屬性在,但麻煩的是,目前台灣仍然使用的是中華民國憲法,法定國界也的確還是秋海棠。況且現實這麼複雜,台灣若主動修改憲法宣佈獨立,不僅是中國一定會入侵,美國也不見得願意全力支持,因為這就是台灣主動「改變現狀」。

那,在這種情境中,究竟誰才是台灣人?誰有資格來定義台灣人的身份?

主體性形成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民粹傾向的東西出現,我只希望台灣最終展現的是一種最溫和的民粹。至少,如果連離島,外省,陸配甚至是在中國工作過的人都被排除了出去,都不被接納,那這個新形成的主體也太糟了。

「中華民國是台灣」,很多人以為這只是總統宣傳的口號,但這實際上就是解決當前台灣內部種種身份衝突的最理想目標……只是仍然任重道遠。

4. Anothermaverick,回應《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經歷封城、「武統台灣」,他們選擇留下還是離開?

幾年前我曾經到成都旅行,那時候下定決心要放下媒體中的中國用第一手觀察去理解這個國家。第一個狠狠打我一巴掌的就是文章中的行政壁壘:微信支付。當時的中國線上支付非常盛行,但排外性很強。微信或支付寶的實名制除了要實際提供自己的訊息之外,還需要綁定中國境內的銀行卡 (但中國台灣銀行不算在中國境內,實在有趣)。

城市裡大部分的店家都不接受VISA、JCB等信用卡,因此我只能用少數現金生活。在超市買食物被白眼,旅遊票券即使我願意用較高的金額支付現金也經常被拒絕。後來是中國朋友替我和小姐姐溝通:「人家這個台灣同胞,第一次有機會來看祖國山河,你就圓一圓人家心願吧!」,原來要讓當地人占盡民族主義豆腐,他們才勉強收取現金。坐計程車時,司機詢問聽我口音,是台灣人吧!我和氣地說是啊。他下一個問題就問你支不支持獨立?你們台灣人要是敢獨立我們就會像修理西藏一樣的修理你們。

但最後讓我確定自己想法的是在地鐵買車票,機器怎麼樣也無法辨識人民幣,後面大排長龍的通勤族直接叫我快滾,別浪費大家時間。地鐵人員也請我無法使用線上支付就離開。當時在雨中我走了好幾個捷運站回到住處。

我到過很多不同國家自助旅行,這是我最艱辛的一次。成都很好,食物好、也有很多和善有趣的人。但中國畢竟不是我的國家。

5. Intelligentist,回應《在杭州的兩個高溫天,我做了一名女性外賣員的「跟班」

我來補充一下關於高溫補貼的事情吧。大陸這邊的高溫補貼發放也是存在明顯差異。如發放的時間點上,文中的美團的高溫補貼,對於這種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從事工作的人員,高溫補貼應該更加合理的每天發放,而並不是集中在月底發放,遠水解不了近渴,不如每天發放適當的補貼並提供勞保產品。如發放的多少上,事業單位,就是政府的公務員了。大陸某縣對公務員的高溫補貼是200元,而對於非公務員且真正在高溫下工作員工給予的高溫補貼是300元。公務員大都在有空調的室內環境工作拿200補貼(這倒是印證了公務員鐵飯碗福利高的一面)可是環境對比如此之大的情況下,高溫工作者的補助卻只差100元,標準何來呢?還有就是如何貫徹高溫補貼的下發,前幾天河北邯鄲某縣區的環衛工人罷工,罷工原因有二,一是環衛公司拖欠工資,二是高溫補貼及勞保物資沒及時發放確實無法在高溫下進行工作。而僱傭這些環衛工的公司並非政府,而是外包公司。對於這些不清楚僱傭關係的工人,工資索取尚且困難,更何談補貼的發放呢?

6. 風中一枝花,回應《美國《芯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雖然進入現代化,中國人從上至下還是保留了某種根性。其中之一可以稱爲「推倒重建」。這一根性能衍生出「加速發展」、「彎道超車」和「超英趕美」等信條。故而萬事圍繞GDP,還是本身就想推倒重來(以緩解政治憂慮、重解上升渠道)。有時候,反而變成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或許最高的智囊團對此有清晰的認知,但多數人受千年「智慧」的薰陶,會有自己的看法。想大方、耐心地發展經濟,難度好比:亞歷山大大帝跳出棺材板閱讀後世的評價,認爲自己是「先知」,傳遞了希臘文化;而不是「征服王」,碾碎一切妨礙他偉業的人。

7. Intelligentist,回應《美國《芯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出於大陸芯片產業的弱勢以及台海局勢極大的不確定性,美國也有必要儘快在自己的國土建立起一套完備的芯片產業鏈,在出於政治考量的前提下以備不時之需。兩國博弈,戳其軟肋,屬於是政治上合理的做法。中美敵對早在特朗普上台之時便已放在明面之上,所以如果只看重其政治方面的影響其實的得不出什麼結論,反而要看在這個政治正確的大平台上加了些什麼東西,更能看出兩者所需。

嚴格意義來說,台灣是在解放軍的軍事覆蓋範圍之內的,倘若解放軍真的攻台,美軍或是台軍短時間內無法進行反應;還有就是前些天解放軍在台灣島附近進行軍事演訓,都可體現出解放軍是有能力隔斷外部對台島的供給航線的。台灣經濟依賴芯片產業,而以tsmc爲代表的台灣芯片生產企業又對世界芯片行業有着相當巨大的影響,60%的市場份額可以說舉足輕重。若某日解放軍將這種演訓以一種極高的頻率堅持下去,那對這些芯片廠商的正常出貨會造成很大影響。而若芯片廠因此類原因導致芯片消費方無法以原有節奏生產,會進一步加劇全球「芯片荒」的現狀,所以美國出台了芯片法案。

芯片法案的各項條例都展現出了一種美國孤立主義的特點,爲期五年的補貼計劃需要切實參與的美國本地芯片產業的發展之中。比如說建廠、培養本地的芯片人才等等。我們說極端一點,即使五年後相關法案無效後沒有續約,美國也會收穫一個完整的芯片研發生產體系,而參與投資者,在五年之後也很有可能把在美國的廠房出讓給美國本地的企業,美國高昂的用工成本,很可能會使得美國的芯片廠商生產的芯片自產自銷,而作爲外鄉人的投資者如tsmc,可能並不會吃到什麼甜瓜,但也不會很虧。

說實話,這個感覺 芯片法案 特別像大陸這邊的政策導向型的投資。大概就是中央政府在某些年限內大力發展某一產業,然後進行補貼,相關產業的工廠優勝劣汰,最後產生巨頭,然後消除補貼,形成產業,然後再耍「回馬槍」來「索回」企業,再把產業鏈的控制權那會手中。只能說非常相似,我甚者覺得這個 芯片法案 學到了幾分精髓,可以說是具備中特色彩了,哈哈哈哈~~~

至於有的網友說是戰狼外交的結果,我是不贊成的。我感覺兩國政治就想一張窗戶紙,大家不要捅破,日後好見面,可是捅破之後,這種約定俗層的默契被打破了,那關係就會惡化了。特朗普執政期間縱使美國國內有衆多支持者,可是在外交層面上,無論是對中國還是歐盟國家,都展現出了一種「掠奪者」的形象,這就是把窗戶紙捅破了,就導致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要在這一階段重新考量對美關係。而且中美對抗這種事,不要妄想其中一方會示弱,兩國國家都是地緣強國。不過說句題外話,戰狼外交在國內已經沒有太多人care了,也演變成了和即時新聞一樣的東西,大陸人有些冷感了,僅限於:「湊一眼,哦,發生這事了?我知道了」這種狀態。就和端以前發表的一篇報道所說的「外交內宣化」,大陸人都免疫了,hhhhh~~~

8. 俊偉,回應《柬埔寨網絡詐騙:一條賭博、詐騙、綁架的不歸路?

我依然記得小時候讀倪匡的衛斯理裡有一段故事,是船長受不了金錢誘惑導致終身被自己的良心譴責而毀了自己人生。裡面有一句話大意是每個人都有個價碼,不要利用人性的弱點和貪婪去挑戰人類的底線,因為這會毀了一個人。

讀這篇文章,只感覺到悲哀和憤怒。真正的原因,不只是這些悲劇,更是我周圍大部分的親朋好友並不認為這些詐騙集團有問題,反而覺得他們有小聰明,懂得用這些辦法去賺大錢。而他們認為有問題的,是那些被騙的人,他們都是因為自己的愚蠢和貪婪被騙。

或許我接觸的人太少,但看到他們這種不認為沒有道德底線的貪婪(詐騙)是問題,貪婪失敗(被騙)才是問題的想法,真有種莫名的憤怒。

9. Intelligentist,回應圓桌話題《柬埔寨詐騙、人口販賣事件僅是受害者貪婪惹禍嗎?詐騙案責任誰屬?

我分享一個身邊的事情吧,是關於大陸傳銷的事。大陸西南邊陲的傳銷其實和東南亞的這些電信詐騙、人口販賣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是有分享的價值的。

這件事是這樣的:我的一個Uncle和他的愛人十多年前被騙進傳銷組織,我們這些親戚鄰里知道了這件事之後也很無力,大家都知道進了傳銷組織之後一般就出不來了,可能也就死在傳銷組織裏面了。他的女兒一直和家裏老人在一起生活,就當沒有存在過父母。但是幾年前,他們夫妻二人居然「衣錦還鄉」了,成爲了傳銷組織的一個小頭目,在昆明定居了,並且把女兒接走,在那邊過着很富足的生活。

這個事其實就體現出了由受害者到加害者的轉變過程:因爲家裏貧窮出去撞大運,幻想一夜暴富,被騙進傳銷成爲了受害者;他們自知無法逃脫傳銷組織,便開始學習熟識這一套傳銷的套路;當知曉傳銷套路之後,他們終於也成爲了加害者,並且爲自己謀的了地位和財富,可他們以前的故事,也同時在被他們騙來的人之中上演。

詐騙也好,人口販賣也罷,當週圍的國家和地區不支持這種非法牟利行爲時,恰有一個灰色地帶能夠提供這個機會、包容這種行爲,那畢竟就會召集更多的人前往這個灰色地帶。要說柬埔寨此類惡性事件是被中國、台灣、菲律賓乃至其鄰國逼出來的也不爲過,沒有一個國家或者個人可以例外,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10. bluefall,回應圓桌話題《柬埔寨詐騙、人口販賣事件僅是受害者貪婪惹禍嗎?詐騙案責任誰屬?

電訊詐騙由來已久,但這幾年猖獗如斯,卻鮮見報導,直至近月方有多個傳媒採訪。恐怕政治佔了很大因素。柬埔寨,緬甸等威權統治國家在政治上仰仗中國撐腰,經濟上依賴中國投資。對於以中國人主導的詐騙集團放任不管,尤其是被綁架,囚禁的多數是中港台居民,非柬埔寨緬甸本地人,當地執法機構毫無執法動力,甚至參與分一杯羹。這種情況下,中國媒體固然諱莫如深,境外傳媒因為疫情限制,亦很難做跨國調查刨根問底。這導致詐騙集團猖獗一時。

這兩三年來,我幾乎每日都收到號稱美加執法部門的詐騙電話,詐騙電話甚至打到辦公室。北美幾大電訊公司被中國詐騙網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去年美國一個SAR部門曾經發公告請徒步旅行者不要忽略陌生來電,以免延誤施救時間。讀者跟貼都表示詐騙電話太多,不認識的號碼拒絕接聽,已習慣先Google陌生來電號碼,再決定是否接聽或回電。。。。 把人逼到這份上,不得不說,中國網軍威武!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我好喜欢默苍离的留言,我确实没想过真正的包容乃是容纳个人政治意见的,即使那时偏见。这种不排他的思维模式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