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香港書展直擊:十室九空,香港搞成這樣,香港書展還能好嗎?

當移民的人都移民了,留下來的人又失去支持香港書展的動力,在防疫政策下,內地讀者又不能隨時來港參與⋯⋯
2022年7月22日,第32屆香港書展開幕,青少年在一個本地出版社的攤位前看書。
香港 出版 風物

香港記者採訪每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有個很有趣的「民間開幕禮」採訪傳統:在開幕前一刻,駐守在展館大門後,等待保安員開啟對門的瞬間,拍攝第一批衝進場館的讀者。

根據歷屆採訪觀察所得,這些讀者以學生和家長為主,學生揹著背包跑跑跑,跑到心儀攤位前,接受傳媒訪問;家長一把抓住行李箱,跑到販售補充練習的攤位掃貨,受訪時,往往有個看來是心靈受傷的孩子站在一旁,默默預測大好暑假要做多少作業。

自1990年代至今,香港書展都設在學校放假的月份舉行,全港中小學生三五成群進場打卡掃書,家長蒐羅作業,追星讀者舉牌歡迎明星、補習天王出書。今屆書展上周三(7月20日)揭幕,學校受第五波疫情影響,早於春季被安排「提早放暑假」,導致「真‧暑假」(真正的暑假)要到八月才放兩周,幾十萬學生仍在刻苦上課,缺席這場「民間開幕禮」。這邊廂書展入場人次少了以十萬計的讀者,也許是可預計的。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9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根據官方資料,今年書展錄得85萬人次入場,當然是比之前的少,但還是相當大的體量吧。
    而標題(十室九空)和內文似乎都隱含「書展沒人入場」的意思,恐怕有點誤導吧,就算作者是第一兩天沒有太多人入場的時候寫
    香港書展和當下香港的文化場域當然需要批評、值得批評、應該批評,正如作者觀察的一樣,但這不代表就要呈現出香港書展沒人去

  2. 今年書展百態還有的是,在場很多小孩手指套着橡皮圈連着的透明橡膠氣球「彈彈波」,搞得像年宵般,比書籍散貨場更不堪。

  3. 我要當海賊王表示:

    香港已死

  4. 我有現職放貿發局的朋友表示書展根本賺唔到多少錢,我想知道作者嘅賺大錢嘅來源?否則這篇根本就是垃圾,浪費我時間。

  5. 這樣的立論恐怕對不起付出的年費吧。有心的作者可以細心比較哪些敏感書不能上,那些書依然還可以上。我今年書展還沒去,但閉著眼睛都知道中國政治的書少了,但台灣和美國政治的書一定不會少。人流量少和參展商少不完全都是國安法的問題。
    積極的意義來看是需要有傳媒寫一寫。不然紅線就會越來越緊。但我期望能看到一個更有力度、深度和體察的文章,而不是發出這種無力的感慨。

  6. 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覺——香港書展已無甚麼好題材好寫了,就像解釋一盤死水如何死水,沒甚麼意思。
    當「拒絕一些書商進場」,誰都知負有「散貨場」惡名的書展,祇會變得更加垃圾、場場空空。就算covid19過了,大陸讀者特意會來香港,參加少了「敏感書」的香港書展?香港書展未來灰暗。

  7. 這篇不是深度文章吧。

  8. 中大出版尺度明顯退步了,勇氣仍然在這個時代是最稀缺的。

  9. 見到張愛玲在香港的專著有中大出版社出版 總覺得有點兒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