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定義了台式黑幫電影美學起點的《少年吔,安啦!》在三十年後,4K修復版終於重現江湖,這部當年票房折翼、影展落空、卻在民間持續口碑相傳的傳奇電影,因何而生?又會帶給今日觀眾怎樣的感觸?我們為此製作了特別專題,日前有多方訪問講述電影來龍去脈,今日第二篇,請在美濃鄉鎮長大的詩人鍾永豐來串聯電影與1990年代台灣黑道情況,幫我們在曾經的現實與文本間建立解讀橋樑。
鍾永豐,出生於美濃菸草家族的詩人、詞人,90年代參與美濃反水庫運動,曾任臺北市客委會主委及文化局長等公職。與林生祥合作八張音樂專輯,曾獲金曲獎最佳製作人、作詞人等。
1992年暑假,電影《少年吔,安啦!》上映時,台灣都會以外的戲院業已收攤殆盡,與劇中兩位主角同齡的鄉間道上兄弟不太有機會,見識大導演侯孝賢、製片張華坤與新銳導演兼編劇徐小明如何以高度自然主義的藝術手法,協力演繹他們的江湖日常。較有可能的觀影機會應是在他們的大哥經營的免授權第四台(見註),這也是讓80、90年代的黑道忙碌、學習與爭奪的一項新興業務。
他們極可能是首度在電影裡目睹如此真實的自我影像:顏正國撞球(桌球)、暴怒、吸安(濫用藥物)、幹譙(辱罵)、嗆聲、騎車、狂燥、迷茫、義氣、尋仇、耍槍及開槍等等的樣子、神情,簡直就是同道在演他們的紀錄片。

即興導戲的侯導
「侯導說反正也沒有劇本給我看,反正我也看不懂,因為不識字啊。所以裡面的任何一句台詞,絕對不是來自於任何一個叔伯給予,他只會預設立場說,現在你的狀態是這個樣子,那你想講什麼。侯導只是抓了一個框架,讓你們在這個圈圈裡面玩遊戲。」
他們或會從主角顏正國的「做自己」演出中慢慢地領略,進而賞識侯導針對非職業演員發展出的即興導戲方法——「他根據演員本身的特性,調整原設定的角色。拍攝前,他描述該場戲的情境、角色狀態與前後場關係後,就讓演員自行入戲(Production Notes,張士達,2021)。」
他們若有機會聆聽侯導的心法,很可能頓悟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原來沒有壞學生的問題,只有老師適不適合。你看,顏正國的反饋多麼深具教育學的啟示:「侯導說反正也沒有劇本給我看,反正我也看不懂,因為不識字啊。每一場他就跟我講,上一場是你跟誰的戲,這一場是你跟小剛,下一場會銜接跟誰拍,那你想怎麼演。所以裡面的任何一句台詞,絕對不是來自於任何一個叔伯給予,他只會預設立場說,現在你的狀態是這個樣子,那你想講什麼。侯導只是抓了一個框架,讓你們在這個圈圈裡面玩遊戲。遊戲規則就是這樣,看你想怎麼玩(Production Notes,張士達,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