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電纜橋大火、斷電斷訊號︰一場對香港社區受災力與未來電力規劃的考驗

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可配合儲能設備,在斷電時提供低限度社區電力支援;開放電力市場亦可能提高社區電網的自癒能力。

2022年6月21日,元朗朗屏中電電纜橋發生大火,導致元朗、天水圍及屯門大停電約13小時。

2022年6月21日,元朗朗屏中電電纜橋發生大火,導致元朗、天水圍及屯門大停電約13小時。圖:端傳媒

端傳媒實習記者 張瑞儀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7-06

#可再生能源#緊急警示系統#電力供應#電力供應市場#環保

6月21日晚上,家裏的燈突然閃爍了幾下,住在天水圍嘉湖山莊美湖居的K小姐還未意識過來,全屋已陷入一片漆黑。她走到窗邊張望,發現附近大廈的燈同樣全都熄㓕,同時傳來小孩的哭叫聲。沒有人知道發生甚麼事,電訊網絡中斷了,收不到訊號,窗外街道上的交通燈停止運作,行人只得摸黑過馬路,車輛也因此慢駛。

大約隔了6小時後電力恢復,她才知道事發當晚7時許,元朗一條屬於中電的電纜橋起火,導致元朗、屯門及天水圍一帶大範圍停電,逾50萬人受到影響。

時隔14日,中電於7月6日晚上發出新聞稿,表示已就事故向政府提交進一步報告。新聞稿並沒有公開報告內容,只指出在化驗和分析結果未完備前「未能確定起火成因」,並排除多項因素,包括電纜超載、電力保護裝置失效,及高溫天氣。中電續稱,已即時審視同類型的電纜橋,確認運作正常,也已為電纜橋加強保安和安裝防火裝置。

肇因未明,當晚大停電成了謎團。是次停電,揭示出多個隱藏的問題︰為何緊急警示系統沒有沒有通知居民?在斷電、斷訊號情況下,社區如何互通消息和自救?事故揭露了什麼人為和非人為的因素?

進一步而言,這是否一個契機重新檢視香港未來電力供應的規劃?

2022年6月21日,元朗朗屏中電電纜橋發生大火。
2022年6月21日,元朗朗屏中電電纜橋發生大火。圖:香港突發事故報料區 Facebook

為何斥資1.5億的緊急警示系統沒派上用場?

住在天水圍的凡希(化名),整晚都在樓下本用作召開「居民大會」的廣場上度過。在這個「另類大會」上,居民互相詢問供電與維修進展,許多人都不清楚大廈、街燈、訊號站等基礎建設的後備電供應情況,也不知道如何向區議員、警署抑或民政事務署獲得資訊與支援。這都讓他反思現代社會對電力與通訊網絡的高度依賴,以及人們原子化的生活,大大減弱了人們及社會組織應對緊急事態的能力。

「在這種危急的關頭,人人都開始關心社區事務,但電力恢復時,我聽到人們開始抱怨明天還要上早班,就知道這種社區意識又很快地隱沒在日常生活中。」凌晨3時,凡希聽到大廈傳來歡呼聲,而他仍為所觀察到的各種社會隱憂感到不安。

屯門、元朗、天水圍烏燈黑火的13個小時中,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及電力公司陸續公布應變行動,但紮根社區的地區組織,在缺乏緊急應變資訊與資源的情況下,其援助角色相當局限,亦難以凝聚社區力量作出反應。據地區人士觀察,政府決策與社區經驗之間出現了斷層——政府斥資1.5億設置的緊急警示系統在當晚沒有派上用場。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