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A獲獎報導SOPA得獎報導廣場

端傳媒獲亞洲出版業協會「2022卓越新聞獎」五項大獎

「2022年卓越新聞獎」揭曉,端傳媒獲「卓越女性議題報道獎」、「卓越藝術及文化報道獎」及「卓越突發新聞獎」等五項大獎。

黃耀明在2020年達明演唱會。

黃耀明在2020年達明演唱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

刊登於 2022-06-16

#SOPA#SOPA獲獎報導

亞洲出版協會(SOPA)「2022年卓越新聞獎」今日(6月16日)揭曉。

早前獲十項提名的端傳媒最終摘獲「卓越女性議題報道獎」、「卓越專題特寫獎」、「卓越科技報道獎」、「卓越藝術及文化報道獎」及「卓越突發新聞獎」五項大獎。

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新聞獎」至今踏入第二十四屆,該奬為表彰亞太地區內雜誌、通訊社及網絡出版刊物中的傑出代表而設,涵蓋共20個獎項類別,被視為區內出版業界最負盛名的獎項。

端傳媒今年獲獎名單如下:

另外,Th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 憑「Oceans Inc.」獲區域組別的「Carlos Tejada 卓越調查報道獎」金獎以及 「卓越環境報道獎」金獎。

「Oceans Inc.」系列報道由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ERC)與來自十數個不同國家媒體的編輯、記者通力合作完成。端傳媒的編輯與記者也參與了此次跨境報道。

得獎作品介紹

中國獨立調查記者、女權行動者黃雪琴。
中國獨立調查記者、女權行動者黃雪琴。

《黃雪琴:「哪有記者不發聲」》

2021年6月,黃雪琴採寫的「女性抗爭者李翹楚」獲得SOPA「卓越女性議題報道獎」金獎,彼時,李翹楚已遭刑事拘留,羈押在臨沂市看守所的監管醫院。短短3個月後,黃雪琴被廣州警方抓捕。作為一個堅持記錄中國人權議題的獨立記者,黃雪琴卻步入了和採訪對象相同的命運。本文記者細緻採訪了黃雪琴及其親友,記錄了黃雪琴記者生涯的成長、轉折和焠鍊。

得獎記者旺旺:去年得這個獎的正是這篇報道的主人公黃雪琴,她在2021年9月19日被廣州警方抓捕,至今未歸,而她犯下的「罪行」也不過是因為「哪有記者不發聲」這樣在這個時代看似有些天真的信念。世界加速墜落,而我們「親身經歷了,見證了,就不能假裝無知,不能放棄記錄⋯僅剩的一絲真實和亮光,絕對不能拱手相讓。」

《「我沒有強姦女同學」- 79歲教師46年申訴路》

1966年,在江西鄉村一所小學教書的汪康夫因「強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出獄後,他寫信給當年「檢舉」自己的一些女學生,詢問她們為何要控告自己「強姦」,到底發生了什麼?沒過多久,他收到幾封回信,並吃驚地發現,當年的一些「受害人」甚至不知道這個案子。

為了洗清冤屈,汪康夫持續申訴46年,他的案件在中國大陸得到大量媒體報道,人們在案件中發現了重重疑點。端傳媒尋訪汪康夫的家鄉,採訪到汪康夫本人、妻子、子女,當年的學生,現在的同事和村民,翻閱大量卷宗,用細膩、克制的筆觸,大量細節、史料和對白,還原了整個案件及一個關鍵的時代背景——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是1963年由毛澤東在中國農村推行的政治運動,造成大量人員的非正常死亡,產生大量冤假錯案。一個為完成政治任務而炮製的案件,就這樣改寫了汪康夫的一生。

2021年底,汪康夫病重入院,他請女兒幫忙發了一條微博:漫長的申訴,至今還是等待,何時才能盼來光明?懇請最高人民檢察院加快辦理進度,我已等不起。截至今天,汪康夫仍未得到他想要的清白。

《健康碼一週年:被保護的和被囚禁的》

「我們可能正在平靜地度過一個歷史性的奇點時刻。」科技媒體鈦媒體總編劉湘明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健康碼的推出或許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時刻,「人和信息不再是原來分離的狀態,正在融爲一體。」在全球大流行進入第三年之際回看這句話,令人百感交集。在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每個人都變成了一個行走的二維碼,健康碼亦逐步異化成管治的工具,它深刻地改變了中國政府的管制思維與民眾對自由、安全、隱私等一系列權利的認知。

這篇報道爬梳了健康碼的研發、迭代歷程,揭示了這一系統運作的原理,並透過前述內容,展示了該系統與政府治理是如何磨合並相互影響的。透過對科技原理紮實、清晰的解釋,幫助讀者真正全面理解這一「奇點時刻」的發生過程,並在此基礎上,追問由此產生的重要問題:健康碼的數據隱私和安全該由誰來保護?讓渡隱私等權利給公共管理機構以尋求保護,真的是唯一解法麼?當治理邏輯凌駕於技術邏輯,誰來為由此產生的具體困境買單?當健康碼成為「良民證」,數字標籤已超越人本身,被時代遺棄的「數字難民」將何去何從?我們的生活、作為人的主體性與自由,還將在這個系統中發生哪些異化?

得獎記者門悅悅:技術早已與其他力量結合,形塑着當下的世界。很難說它會把我們帶入什麼方向,這種未知中,有興奮,有困頓,還有憤怒。但我依舊歡欣這股力量的到來,期待它敘述一些新故事。也希望記錄下這些節點,以及與它互動的每個人。

何韻詩。
何韻詩。

《明哥、阿詩、MLA:香港違禁歌手,和他們的中國粉絲》

香港在反修例運動後進入國安法時代,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言論審查推向更進一步的極端嚴苛,香港明星黃耀明、何韻詩、My Little Airport因反修例運動中的態度遭遇大陸全面封殺,作品下架,其大陸粉絲稱自己的偶像為「404歌手」。本篇深入報道了「404歌手」的大陸粉絲們的「奇異」日常狀態:炸群、炸號、組團來香港聽偶像演唱會、被審查,但儘管如此,什麼原因令他們繼續熱愛自己被封殺的偶像。作品訪問細緻,兼顧中港視角,從一個小眾群體的生存狀態與內心,看到時代中交流被阻礙、封殺的內在層次。

得獎記者孫小椒:感謝我的受訪者,幫助我找到受訪者的聯絡人,和指引我的編輯。與這篇微不足道的文章相比,更值得被記住的是那些生長在時代夾縫中的愛。能夠得到你們的信任,記錄你們的故事,是我的榮幸。

2021年6月23日,數百人到蘋果日報大樓外聲援,《蘋果日報》員工在大樓內揮動手機燈回應。
2021年6月23日,數百人到蘋果日報大樓外聲援,《蘋果日報》員工在大樓內揮動手機燈回應。

《最後一夜,像有雙手捂著你嘴巴:記者、讀者、賣報人告別《蘋果》》

《蘋果日報》是香港最重要的傳媒之一,曾出版多篇獨家報道,亦培育了眾多專業記者。經過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蘋果》不僅是一間敢於批評權貴、以第四權監察政府的報章,更是香港新聞自由的的象徵。然而,這份屹立逾四份一世紀的報章,在《港區國安法》之下,成了第一家倒下的媒體。

2021年6月17日,警方以國安法罪名拘捕5名《蘋果》高層;不足一星期,公司壹傳媒以安全及人手為由,宣布將於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蘋果》和《壹週刊》網站、YouTube頻道、臉書專頁等,亦將無法訪問。取締《蘋果日報》的風聲早已出現,但一切仍來得太快。

端傳媒記者在這最後一夜,迅速訪問兩名《蘋果日報》記者、兩名讀者及一名賣報人,圖以較全面的角度呈視《蘋果日報》最後的面貌,最終趕在6月24日清晨刊出。報道不僅還原了《蘋果日報》記者們當天的經歷,回顧他們作為《蘋果》人的初衷與驕傲,以及面對停刊的失落;亦透過採訪《蘋果》多年忠實讀者及報販,以一個較特獨特的角度呈現《蘋果》對香港整體的影響力及重要性。

得獎記者之一李慧筠:幾乎所有受訪的新聞工作者都曾經說過:「記者從來不希望成為新聞主角。」

反修例運動過後,香港新聞界經歷前所未有的動盪——新聞工作者因查冊被判有罪,有的被拘捕並還柙獄中;媒體撤換管理層,甚至接連倒下。「香港傳媒變局」系列從2020年底始追蹤新聞界的漩渦,包括「有線中國組」總辭、資深記者蔡玉玲被判罪成、港台《鏗鏘集》團隊瓦解、《蘋果日報》與《立場新聞》倒閉等事件,不僅希望為讀者爬梳事件,亦試圖在風暴裡探索何為新聞自由。在當下香港,昔日的同業、報道和討論逐漸散佚,專題系列盡可能捕捉這些重要的聲音。

現在的我們或許更能理解,新聞獎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名次,更在於把得獎的議題推得更遠,觸及更多的記憶,引發更深的討論。在此借用專題系列的簡介為結語:「這些紀錄仿若是香港新聞工作者集體書寫的情書——懷著新聞理想的人們,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仍希望為他人帶來疑問,激發思考、創造意義。」

***

我們堅持認真做新聞,請支持我們繼續走下去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

訂閱讀者通訊,當週新聞導讀直達郵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