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深度

性別暴力的中國式治理難題:父權制催生的「黑惡勢力」,無法被父權本身所清除

唐山打人事件在輿論中已部分轉移爲對「黑惡勢力與其保護傘」的關注,但對性別正義的訴求,是無法靠行政式「清洗」實現的。

2022年6月10日,河北唐山機場路一家燒烤店發生衝突,多名男子對女子進行毆打。

2022年6月10日,河北唐山機場路一家燒烤店發生衝突,多名男子對女子進行毆打。圖:影片截圖

刊登於 2022-06-14

#性別暴力#唐山打人事件#父權#女權#性別平權#評論#女權主義

河北唐山打人事件擊碎了國人對都市的安全幻想,「深夜出門擼串的安全感」不再是一個值得吹捧的現實。

當人們驚詫於行兇者的肆無忌憚,追問暴力責任,討論如何制止暴力方式時,輿論呈現出極大的撕裂:許多女性對這樣的人身安全受威脅情況表達恐懼和憤怒,部分男性因此事引起的「無差別攻擊」感到委屈和不滿。女性主義者指出了這是一種基於性別的暴力,是性騷擾和針對女性的暴力構成的殘忍傷害。而另一些人認爲從性別的維度理解此事件是「搞偏重點」,比起男女矛盾,流氓和黑惡勢力才是事件的本質,並且就此批評女權主義成功地轉移了對暴徒譴責的焦點,刻意挑起性別矛盾。大量的媒體文章和評論都對此事發表看法,圍繞「結構暴力」和「性別矛盾」的交鋒尤其激烈。

除了性別議題和意識形態爭論,採取怎樣的應對措施,以防再次發生類似事件的討論,也表現出普通人在「制止暴力」中對政治權力運作的期待。有人呼籲更加強有力的國家干預、更充足的警力部署和更嚴格的刑罰。也有人呼籲採用運動式治理和專項整治打擊黑惡勢力與其保護傘。

可見清洗式的運動式管理實際上已成爲人們的潛意識。2022年上海等地經歷嚴格的疫情防控後,無處不在的二維碼、監視技術和追蹤系統,成爲中國都市公共空間的「基礎設施」,更是人們習以爲常的治理技術,就此有人提出採用防疫式治理,給這些犯罪分子「賦紅碼」。然而,在解決性別暴力時,這樣的運動式治理模式和防疫採用的治理技術,可以扭轉當下社會中的厭女氛圍,兌現中國「消除一切對女性的歧視」的政治諾言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