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大陸台灣深度

異鄉人︰反中國到底是反甚麼?一個台灣學生去大陸尋找答案

台灣時期與大陸時期的我就像活在平行時空的兩端,在國際局勢愈趨緊張與激烈對峙的時刻,「兩個我」無時無刻不互相激辯與打鬥。

插畫/Rosa Lee

特約撰稿人 阿默思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2-06-11

#反服貿#美台關係#中美關係#兩岸關係

【編者按】「異鄉人」每月一期,由身在香港、台灣和海外的端傳媒編輯們輪班主持,為讀者帶來移民、逃離、互動、對峙和作為「他者」在彼岸尋找自我的點滴,歡迎點擊訂閲。我是本週的值班編輯袁慧妍。

這些年我們常常在台港兩地的社會運動中,聽到「命運共同體」這個講法,共同面對的是中國崛起和政經論述中講到的中國霸權。今期的這位異鄉人,曾參與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運動中帶來「反中」、「反共」的情緒,也看到藍綠陣營在當中的角力。不過作者反問自己,到底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中國是甚麼」、「中國有甚麼」、「反中或反共是反甚麼」?生活在大陸的人,又如何看待台灣?兩地網上的言論、新聞,又代表着台灣人或中國人甚麼立場和情緒?我們每個人都是瞎子摸象,作者嘗試撇開對於中國的「有色眼鏡」,走進大陸看看人民的生活——在「大寫的中國」之中,能親身感受更接近人民的生活現場嗎?

要談論起家鄉這個話題,首先使我想起今年春節台灣出生的知名歌手、最近定居大陸成都的蕭敬騰,在登上「春晚」舞台的同時,向台灣民眾心理喊話要大家「有機會回家看看」,「上春晚」和「政治喊話」,背後的暗語是經濟利益與政治認同的交換,對多數台灣人來說早已心照不宣,這種老套的呼喚對解嚴後的台灣青壯年來說更是毫無效力。而我正好就是在蕭敬騰溫情款款的呼籲下,從中國大陸返回台灣,為我近兩年的大陸旅程,劃下休止符。

為何想尋找「真實的」中國?

台灣對中國的看法,在2014年前後已有極大的轉變,十多年前,社會對於人們到中國留學、工作還抱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不少學生「西進取經」,但這樣的氛圍近年已漸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恐懼與敵視。

我在台灣就讀大學期間正巧碰上了「太陽花學運」,這是繼1990年野百合學運後,最大規模的一場社會政治運動(參與運動的主體,當然不全然是學生),我既是運動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很容易可以發現這個風潮的核心是處理與中國的關係,雖然台灣在經濟層面已經參與「中國崛起」的過程,但社會對於「中國崛起」後,如何安放相互的政治關係顯然充滿疑慮。

關於這場運動的起因,背後固然有許多結構性因素、短程、長程的導火線,但「反中」無疑是這場運動的主旋律,在一連串指認中國因素的行動與震天價響的反中吶喊裏,我的內心卻悄悄埋下了一些疑惑,人們口中所反對的中國,到底是中國的什麼?是「真實的」中國嗎?究竟你們所想像的中國和我想像的中國是同一個嗎?是真實抑或虛構?

2014年3月30日,台北,逾萬人參與反服貿集會,會上有參加者手持太陽花。
2014年3月30日,台北,逾萬人參與反服貿集會,會上有參加者手持太陽花。攝:Lam Yik Fei/Getty Images

像我這樣90後的歲代,在台灣被稱為「天然獨」世代,以台灣為本位看待世界本是無可厚非,但這個眼光背後顯現出不假思索的優越性,建立在鄙視與厭惡中國之上,卻是我完全無法接受的。我不曾相信任何政治意識形態是所謂「天然的」,正是它們的脆弱、不可靠與建構性,才讓人們如此焦慮不安,不是嗎?

兩年前,我帶着這些問題,負笈到中國某個城市讀書,朋友們的反應多半是憂慮多於賀喜,擔心我是否會和新聞報導裏的人一樣,突然「被消失」,若說沒有這種有點自我膨脹的恐懼,是騙人的。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