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台灣疫情2019冠狀病毒疫情

電話為何打不進去?台灣防疫人員親述防疫困境

「很難過的是,甚至有民眾說我們那麼晚通知,才是造成疫情擴大的原因,把過錯推到第一線人員身上。」

2022年5月2日,台灣新北市,Covid-19居家照護關懷中心。

2022年5月2日,台灣新北市,Covid-19居家照護關懷中心。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端傳媒記者 王怡蓁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2-05-04

#台灣疫情

5月3日,台灣單日確診人數突破2萬,累計確診逾17萬。隨著確診人數一同激增的是防疫壓力。各縣市都有確診者在網路上分享:未得到衛生機關聯繫,打爆電話也沒人接,甚至接通後發生踢皮球的狀況。

台灣目前的防疫政策為密切接触者隔離3+4天,也就是三天居家隔離,後面四天採自主防疫,居家快篩陰性,便能外出進行民生必要的採買,但不能在餐廳飲食、聚會,教職員、學生不能到校。

確診者將收到簡訊通知,並使用「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填寫個資並進行疫調後,才會收到後續的防疫通知。

不過,各縣市政府在確診者的疫調、隔離的流程與措施上都略有差異,導致跨區域的確診者等待時間更久。以目前單日破八千例,位居台灣確診數最高的縣市新北市為例:新北市府啟動居家照護流程,確診者收到簡訊通知後,由主責的衛福部雙和醫院收案電訪進行健康評估,衛生所則是開立居隔書(居家隔離通知書)與設定電子圍籬(透過手機定位掌握隔離者行蹤),確診者開始居家照護,每日透過app回報健康狀況,在身體不適時,由醫院視訊看診,居家送藥,若有緊急情況則是送醫治療。按照居隔單的七天居家隔離後,便可以解除隔離外出。

衛生機關行政人員不斷加班下,也難以跟上倍數成長的確診數,端傳媒專訪在確診數量排行前三城市的基層衛生單位人員李小溫(化名),近來她每日要開立上百份居隔書。李小溫告訴端傳媒,同事們每人都準備了很多喉糖,不然真的會沒有聲音。而政策頻繁變動帶來的工作量激增、系統時常當機帶來的錯漏、民眾的不滿甚至怒火,都傾倒在像她這樣的基層行政人員身上。為何打爆電話也沒人接?為何一張紙製居隔單要花至少三天開具?一線防疫人員又承接了怎樣的民眾情緒?以下為李小溫的口述:

2022年4月30日,台灣板橋,市民在藥房外等候購買快篩劑。
2022年4月30日,台灣板橋,市民在藥房外等候購買快篩劑。攝:陳焯煇/端傳媒

我們最怕的其實是政策的變動

我先前在醫院擔任護理師,疫情下,工作雖然辛苦,但只要面對病症,協助病人康復。為了穩定的上下班時間,我離開醫院,今年加入北部某基層衛生單位,進行疫調、隔離書開立等疫情相關工作,一開始每天只要處理個位數的案量,後來就突然指數般的爆增。

台灣一般疫調的方式為,民眾PCR檢測陽性後,透過疾管署判定才算確診,疾管署會通報民眾居住地的衛生局,再由衛生局分案給轄區的基層衛生機關。

我所任職的衛生單位有明確分工,我初期負責聯繫密切接觸者,告知他們後續要注意的事項,後來轉而負責開立居隔書,近期每日都要開立上百份。我們經常開會討論應變措施,但常常前一天討論好,隔天政策改變,就要重來,每天都在打仗。

我們最怕的其實是政策的變動,如果隔離時間又要縮短,又會重演居隔3+4與隔離10天的問題,有些人落在這段區間,就要變更身份,光是這些變更,新政已上路逾一週,我們到現在都還沒處理完。

政策的改變,除了會讓一線工作者一時間難以適應,民眾也會不斷質疑我們,曾收到民眾對我們吼說:「你確定解隔日期正確嗎?寫錯了我被罰錢,你要賠償我嗎?」「你害我工作損失,你要負責嗎?」會一直把責任推給我們,不是推給政府。

我理解有些雇主真的很刁難下屬,說沒有拿到居隔書就解僱,導致民眾把怒氣出在我們身上。

我們現在抱持的態度就是先把舊帳清完,並用有效率的方式來處理。重心是確診者,密切接觸者的案量會轉給區公所,但這段時間是重要的交接期,必須清楚告知區公所在承辦業務時會遇到的問題,真的很混亂。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