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數說台灣經濟:人均GDP超三萬美元,為什麼薪資漲幅跟不上?

雖然製造業的附加價值提升不少,但近年吸收就業人口的,主要還是附加價值率成長緩慢的服務業。

數說台灣經濟:人均GDP超三萬美元,為什麼薪資漲幅跟不上?
2021年11月11日台北西門町.

某個週三傍晚,台北市區一座中高級旅館大廳裡,顧客在餐廳前排起了十多公尺的人龍;餐廳依人頭計費,平日晚間的牌告價格加上服務費,一個人要價2,200台幣(約620港幣、500人民幣),生意卻依然興隆。

自從去年九月疫情趨緩、餐廳開放內用(堂食)以來,不少台灣人都能感覺到,中高檔次的餐廳經常處於客滿狀態,甚至比疫情前還要熱絡;根據台灣經濟部統計,2021年11月台灣餐飲業營業額達662億元,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同比增達2.5%。

人潮絡繹的不只是高級餐廳:年底各百貨商場進入週年慶檔期之後,便紛紛傳出銷售捷報: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購物中心,業績比去年成長了3.8%,超出預期,停車場每逢假日一位難求。

2021年最後一個上班日,長榮海運則傳出2021年平均發放40個月年終獎金,令不少員工望著帳戶數字不敢置信;一名近期從中國大陸回台設廠的台商告訴端傳媒,台北近郊的倉庫空間租金,2021年間已經漲了一倍,除了因為需求高漲,也是因為房地產熱絡,許多都會區內的廠房倉儲空間都在等待拆除都更,導致供給銳減。

這種經濟回溫的「榮景」,也能從股市表現略窺一二。

2021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台股盤中最高來到18,291點,創下歷史最高記錄;若和2021年初相比,台股全年一共上漲了約23.6%,表現優於國際間其他主要股市;若以台股市值計,台股投資人2021年平均每人帳面獲利約96萬台幣。

如果以「維持超過萬點的連續天數」來看,那麼台股指數從2020年4月8日迄今,則已連續近450個交易日超過萬點,是史上最久記錄;第二、第三長的記錄,則分別落在2017至2020年期間;而再上一次出現這麼長時間的萬點記錄,則是在1989至1990年間──也就是超過三十年前。

根據最新預測,台灣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將會超過6%,若扣除因為金融海嘯、而出現「低基期效應」的2010年,已是14年來最高。

眼下的台灣經濟,對於四十歲以上的青壯年而言,或許似曾相似,因為他們曾在 1990 年代見識過「台灣經濟奇蹟」的餘波;但對於三十歲以下、早已習慣經濟類新聞以「近年經濟不景氣」作為發語詞的台灣人來說,卻可能是前所未見的榮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