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 華爾街日報廣場

歐美企業開始告別亞洲工廠和外包:疫情下「便宜不如靠得住」

全球供應鏈中的不確定性正促使企業高管改變思路,不再將生產放到成本較低的國家,而是選擇那些離企業更近、更容易掌控的地方。

2020年12月20日,都柏林市中心的商店櫥窗。

2020年12月20日,都柏林市中心的商店櫥窗。攝:Artur Widak/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記者 Thomas Gryta / Chip Cutter

刊登於 2021-11-20

#工廠#WSJ#端傳媒尊享會員#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在國際貿易體系運轉放緩的背景下,公司領導們至少在暫時拋棄依賴海外合作夥伴和投身全球經濟的傳統做法,轉而追求可靠性,儘管這樣做的成本更高。

一些企業管理者將工人和生產設備轉移到離總部更近的地方,還把工廠搬到了離供應商更近的區域。其他一些公司收購了供應商,或是將以前的合同工崗位轉為內部崗位。

「這涉及把控度問題。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我希望有更強的把控力。」3D打印公司Carbon Inc.首席執行官埃倫·庫爾曼(Ellen Kullman)說,她曾擔任杜邦公司(DuPont)首席執行官。

在超過一代人的時間裡,大型跨國企業中的許多高管一直都在奉行一種經過檢驗的策略:將廉價的製造業崗位安排在偏遠地區,把大量技術含量不高的崗位外包出去,同時依靠準時化生產(JIT)和海運來降低成本。

然而自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許多企業在獲取原材料和招聘生產工人時都遇到了麻煩,而且在貨船上也難以預訂到艙位。產出短缺和供應鏈瓶頸擾亂了許多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原先的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從運動鞋、航班,到麥當勞(McDonald’s)的早餐,都無一例外地受到波及。

庫爾曼說,她在汽車、醫療和耐用消費品行業的一些客戶,也就是那些依賴歐洲和亞洲生產設施的行業,如今越來越希望向美洲轉移。庫爾曼目前還擔任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戴爾公司(Dell Technologies Inc.)董事。

「它們現在意識到,它們之所以失去生意是因為它們被一條非常長、非常高效但卻十分不靈活的供應鏈給束縛住了。」庫爾曼說。

「有些人說,『我需要的是短期解決方案,因為這種情況絕不會再出現。』」她說,「但也有些人會說,『這種情況將來出現的次數要比我們預想的更多。』如今的世界已經全然不同,不僅是因為疫情,還有自然災害,南方的洪災,以及龍捲風和颶風。」

9月份時,意大利服裝企業貝納通(Benetton)的供應鏈問題令公司首席執行官馬西莫·雷農(Massimo Renon)本人也受了打擊。他本打算在公司網站上買一件藍色短款呢大衣,結果發現沒貨了。

「我當時問我的團隊,『怎麼會這樣?』」雷農說,「他們坦白地告訴我,原材料發貨遲了,物流運輸一片混亂,生產成本激增,要控制供應鏈根本不可能。」

自那之後,貝納通決定擴大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土耳其、突尼斯和埃及的生產業務,同時縮減在泰國等地的生產,後者生產成本雖然更低,但距離也更遠。過去數十年間,許多服裝企業紛紛在供應成本低廉的亞洲設廠,如今它們反其道而行之,回歸離本土更近的地方。

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 Inc.)在疫情期間發現,它的承包商無法找到足夠的人手來打掃飛機客艙或是在美國的機場提供推輪椅的服務。於是,該公司僱傭了自己的服務人員。

「我沒有一味地去等他們。」達美航空首席執行官埃德·巴斯蒂安(Ed Bastian)在8月份說,「我把這些業務內包了,而且我不會再回頭。」

巴斯蒂安說,達美航空過去幾個月裡雇了數千名機場員工,公司給他們開出的基本薪資普遍高於承包商之前的水平。他說,許多企業領導都在等待就業市場出現鬆動跡象。但他不想等下去。

「我想有很多人都退休了,還有很多人搬走了。」巴斯蒂安說,「如果你管理著一家酒店,你招不到員工了,員工是不會從天而降的。你必須走出去,要想出一些有創意的點子。」

從外包到內包

對房屋建造商Pulte Group來說,窗戶、塗料、家用電器等關鍵物料的短缺已成為家常便飯。為了保證正常施工,該公司有時不得不在全美各地搜尋可用的物料。

「我們在採購材料時也必須隨機應變,還要懂得創新,即便這意味著成本會增加。」Pulte首席執行官瑞恩·馬歇爾(Ryan Marshall)在10月底的一場電話會議上說。

這家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公司正在南卡羅來納州建造一座自動化製造工廠,定於明年開工。該工廠旨在彌補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公司預計未來十年用工短缺仍將持續。該廠建成後,將成為Pulte第二個用於組裝房屋部件的外部廠房。第一個這樣的廠房是去年收購所得,位於佛羅裡達州傑克遜維爾(Jacksonville),生產的產品包括牆板、樓面系統以及屋頂架,這些商品同樣出現了供應短缺。

馬歇爾說,如果有自己的廠房,「你就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運。」他說,未來幾年Pulte計劃建造六到八家這樣的廠房,即便如此,也無法完全消除不確定性。他說,公司需要原材料,「但顯然,它們供應不足。」

面對航運延誤以及陸路運輸過程中的瓶頸,許多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每一塊業務的地理配置問題。疫情期間,由於邊境關閉、地方性限制舉措和「封城令」引發物流混亂,跨國公司首當其衝。一些跨國企業已決定採取長遠的解決方案。

鋼鐵企業Majestic Steel USA為多個行業加工和分銷平軋鋼材,它已通過併購方式擴大了美國西海岸業務,除此之外,它還在俄亥俄州、內華達州、佛羅裡達州和得克薩斯州設有業務點。

「我們想與客戶離得更近一點,不管是出於陸路運輸能力的考慮,還是純粹因為供應鏈環節中的挑戰和阻礙。」Majestic首席運營官戴維·凱普(Dave Kipe)說。

該公司還在嘗試縮小與供應商之間的距離。Majestic 8月份時承諾,將在鋼鐵企業Nucor Corp.位於阿肯色州一家鋼鐵廠的附近建造一座515000平方英尺(約4.8萬平方米)的廠房。

「我們有很多鋼材都來自於Nucor。」凱普說,「以後就不用再運到克利夫蘭了,我們離鋼鐵廠更近了,這樣可以縮短交貨周期。」

颶風和其他惡劣天氣造成的破壞也會影響生產決策。

塗料生產商宣偉公司(Sherwin-Williams Co.)決定收購一家業務遠離墨西哥灣的供應商,因為墨西哥灣附近的惡劣天氣時常會對生產造成影響。

宣偉公司已下調了2021年收入及銷售預期,原因是樹脂供應商今年夏天受到颶風「艾達」的影響,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恢復生產。但公司高管層表示,收購Specialty Polymers Inc.之後,鑑於它在俄勒岡州伍德伯恩(Woodburn)和南卡羅來納州切斯特(Chester)都有廠房,因此宣偉可以增加產能,降低惡劣天氣帶來的風險。

宣偉首席執行官約翰·莫裡基斯(John Morikis)在9月份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說,「東海岸和西海岸的這些工廠讓我們擺脫了對南部沿海的路易斯安那州以及休斯頓地區的嚴重依賴。」

近一點更好

今年整個夏天,服裝企業貝納通的高管都在研究如何應對供應鏈中出現的延誤及成本上升的問題。該公司約有58%的生產活動都在亞洲。

利用寮國、柬埔寨、中國和泰國的第三方生產商的確成本更低。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雷農指出,這種情況下,你需要定期走訪當地工廠,以確保生產過程和原材料符合質量標準,而且有些方面,如生產時間,也是公司在海外業務中無法掌控的。

貝納通計劃未來12-16個月內將亞洲地區的產量減少一半,並將業務轉移到地中海沿岸國家。該公司稱,這一轉變將降低運輸成本,花在路上的時間將從數周縮短至一周。

雷農說,雖然生產成本增加了,但他相信商品質量的提升將會從某種程度上抵消這方面的影響。消費者可能買得少了,他說,「但如果他們想買一些質量過硬的東西,他們會來我們家的。」

對於那些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年輕公司來說,供應鏈中的不確定性尤其給它們帶來了考驗。Bartesian Inc.是芝加哥一家專門生產家用雞尾酒機的初創企業,正當疫情期間需求猛增之際,它卻不得不對原先的生產策略作出調整。

它曾與美國小家電品牌漢美馳(Hamilton Beach)達成協議,在中國的工廠生產這種雞尾酒機,同時它還計劃在中國生產一種可用於製作雞尾酒的可回收膠囊。去年,Bartesian放棄了僅在中國生產這種膠囊的計劃,在芝加哥郊外建立了第二家工廠。

「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有掌控力才行。」Bartesian首席執行官瑞恩·克羅斯(Ryan Close)說,「我們不能受制於供應商。」

克羅斯說,儘管芝加哥的生產成本比中國要高,但面對眼下的物流僵局,如果Bartesian要從海外進貨,它可能一分錢也賺不到,甚至還會賠錢。這對公司是有風險的。

「如果膠囊生產跟不上,」他說,「我們就沒法做生意了。」

英文原文:Farewell Offshoring, Outsourcing. Pandemic Rewrites CEO Playbook.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