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梅艷芳》沒拍出來的梅艷芳:當那些缺席你我心知肚明

梅艷芳應該是沒有拍出來的那個梅艷芳,這裡要求觀眾入場觀賞時,要自行留意那缺席了的⋯⋯

《梅艷芳》劇照。

《梅艷芳》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朗天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11-08

#梅艷芳#香港電影

為什麼要拍梅艷芳?要拍的話可以怎樣拍?找誰演?在什麼時候進行?這些問題從她2003年逝世以來一直存在,因為即使用最簡單的方式說,也不得不確認她是一個傳奇,有太多和她有關的事情值得一再檢視、珍惜,而其中最關鍵的,當然就是可以藉著呈現她的生平,同時呈現她所經歷過的香港。

重重消失的命運:城是,人也是

要找到一個城市的代表人物,說難不難,說易也真不太易。梅艷芳的適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香港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演藝之都,曾長期向鄰近地區強勢輸出歌影視流行文化,連行政長官的熱門人選都半開玩笑地,一直跟一個藝人(劉德華)相關;其次,假如要為它找一個性別,我想不少人都會認為它該是一位女性。作為成功的女藝人,梅艷芳和她「百變」的舞台/影視形象,在很多方面都和香港形象高度契合。

由梁樂民執導的電影《梅艷芳》千呼萬喚始出來,說它承載了大量本地觀眾的期望並不為過。尤其是經歷了近年政治經濟變化,不少香港人對自己居住多年的地方愈發感到陌生,生活得愈來愈不習慣,及時的回望和重認早滙成某種巨大需求。故此,電影的先在姿態是很明顯的:藉著揭開一個萬眾讚賞、共同懷念的天皇巨星生平傳記,向觀眾宣示:原來曾經有這樣的一個香港,原來曾經有這樣一個「香港的女兒」!

可是,我們都不是一張白紙,它愈用力,我們愈會被逼留意和反思:那個影片引導我們當下注視的,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香港?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