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在香港找一個角落,當起養蜂人

蜜蜂的大規模死亡警告了生態的失衡。為了保育蜜蜂,香港有年輕人成為蜂農;老蜂農認為比起蜜蜂,人們更要保護山林。

Beetales 創辦人Harry、Jill和阿驄。

Beetales 創辦人Harry、Jill和阿驄。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實習記者 施嘉怡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10-14

#環保#養蜂人#Beetales#蜜蜂#環境#香港故事#動物保護#環境保護#香港

小小蜜蜂看似可有可無,卻是植物界的授粉大師,在生態系統中舉足輕重。近年,世界各地頻頻傳出大量蜜蜂消失的訃聞,人人都說沒有蜜蜂授粉,就沒有植物、沒有動物、沒有人類......當人類賴以為生的生物鏈被威脅,才讓蜜蜂議題漸受關注。

元朗牛潭尾的新興農場,坐落在香港「石屎森林」的角落,藏著一片與城市截然不同的風景。大片田野中,外勤蜂匍匐在花朵上,汲飲著香甜的花蜜。蜜囊漸滿,毛茸茸的身體沾上花粉,滿載而歸飛回巢內,和內勤蜂交接後,又再外出採蜜。在農業邊緣化的香港,三個年輕人找到一處地方創辦了養蜂場,想細說蜜蜂的平凡故事。

90後的Harry本職是樹藝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時接觸大自然。有一次他與洞穴探險隊遊覽馬達加斯加後,當地農夫透露他們都使用「刀耕火種」的傳統耕作方法,導致大部分農地因過度耕作而變得日益貧瘠,只得開發森林,最後令砍伐問題變得嚴重。看到當地的生態問題,他開始反思該如何保育環境。

偶然之間,Harry想起從事樹木工作的前輩曾前往非洲孤兒院,教當地兒童爬樹以及在樹上安裝蜂箱的經歷。他深知蜜蜂對生態環境的平衡的重要性,於是決定從這小小的生物著手,思考在香港養蜂的可能。雖然香港一直也有蜂農,但多是商業養蜂場或一些零零散散、把養蜂當作興趣的老養蜂人,Beetales的誕生,正正就是為了填補「保育蜜蜂」這個缺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