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香港獨立書店地圖:8間好去處與他們的鎮店之寶

在今天的香港,這些有心有情誼的小書店,不僅在鬧市人煙中等著你,也在小島上、菜田間、街市的一隅⋯⋯

比比書屋的貓。

比比書屋的貓。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蘇啓康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10-13

#香港文化#閱讀#香港#獨立書店

【編者按】自2019年中之後,香港經歷變幻,不安與不確定性籠罩全城。但也是這所城市,卻在兩年裏新增近二十所獨立書店,從鄉村田野、鬧市樓上,到偏遠離島,「遍地開花」。文化組今次製作「後2019香港獨立書店地圖」系列,觀察一城能量如何於慘淡與創傷中,保存並轉換。今日是第二篇,繼昨日4間書店故事後,來看看另外8間書店的風景和它們分別的「鎮店之寶」,也有地圖方便讀者查閱。

01 渡日書店:在社區建立真摯純粹的關係

「一個街坊來一次,然後再來第二次,可能我們也只是談了十句八句,但我覺得那個關係是真實和有機一點。」

沿着長洲碼頭一帶步行,看波浪的擺動,聽渡輪的響號,嗅魚乾的鹹鮮。這個遠離鬧市的小島在平靜中帶着生氣,身處其中讓人自然地放慢腳步。走到北社街,米黃色的小屋立即映入眼簾,與旁邊鮮紅色的北帝社壇兩映成趣,加上玻璃趟門,頗有日式小店的風格。

這間書店由七個長洲居民共同經營,從構思、裝修、選書,到開業只花了一個多月。書店樓梯底下設有兒童專區,放置玩具和繪本。店主之一的阿嬋說:「在長洲你可以游水、通山跑(到處跑),但未必有一些好靜態的活動,所以都希望(書店)有小朋友的元素。」她表示,店內繪本與其他書籍的比例相若,一來是為了吸引小朋友,二來也從自身興趣出發。

渡日書店店主阿嬋。
渡日書店店主阿嬋。
渡日書店。
渡日書店。
渡日書店。
渡日書店。
渡日書店。
渡日書店。
渡日書店。
渡日書店。

這裏賣的不只是書,還有各種糧油雜貨,如Mil Mil喵坊廁紙、坪洲直送的咖啡豆、悅和醬油,全部也是香港品牌。阿嬋指,開店是為了填補長洲沒有書店的缺口,同時讓街坊購物時多一個選擇,各取所需。她特意介紹自家出品的洗潔精,是他們透過收集長洲餐廳用剩的檸頭檸尾,再由另一名店主加工而成。「我們其中一個夥伴是好厲害的全職媽媽,什麼也懂得做。」客人把用完的膠樽帶回店鋪更可享有回饋。

本來從事記者的阿嬋因工作關係經常與人接觸,卻有感於那些只是短暫交流,訪問過後便與受訪者不再相遇。對她而言,在自己社區經營書店所建立的關係卻更為真實。「一個街坊來一次,然後再來第二次,可能我們也只是談了十句八句,但我覺得那個關係是真實和有機一點,可能是純粹一點,沒有一個特定的purpose去交流。」

訪問期間,有客人想買書,碰巧他們沒有零錢找續,店主之一的Damon便走過旁邊的店鋪換零錢,回來時他說那個檔主分享自己也有些文史哲書籍,有空可以拿過來書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也可以靠着書本展開,並藉著簡單的一兩句連結起來。

鎮店之寶:《一九二零年代長洲生活記趣》

此書乃《號外》創辦人丘世文的父親丘東明所撰寫,描述長洲舊時的生活面貌,灰藍封面帶着幾分憂鬱,加上那個獨自走路的小男孩,反映這本書的調性。本居於廣東的丘東明,被父親送至長洲的親屬收養,年紀輕輕便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他帶着憂愁鬱悶心情,描寫出不一樣的長洲。在他眼中,長洲並非一個浪漫小島,而是充滿着蛇蟲鼠蟻,遍地魚腥臭味的地方。當時岸邊漁船還有小姐向途人招手,讓男人尋歡作樂。「有趣的是,我們現在看的長洲和他當時感受得到的長洲真的是好不一樣。」阿嬋表示,很少書籍會以這類文體記錄長洲的歷史,從自身角度出發,「就好像看一個人的故事」。

地址:長洲北社街68號地下

02 解憂舊書店:推廣閱讀的價值

書店也是這樣,「有人關,就有人開。」

訪問當日正值炎夏,走在大埔寶湖街市弄得汗流浹背,整個身體也悶著。天花吊扇雖然不斷轉動,吹來的卻是熱風。在街市一隅,一堆堆書籍卻整齊排列在書架,與鄰近的菜檔、魚檔格格不入。店主Phyllis正整理書籍,時而收錢,時而收取街坊送來的舊書,忙得不可開交。她經營的解憂舊書店已駐足大埔逾五年,是香港僅有的「街市書店」。

這裏書種多元,從經典巨著到日常小品通通齊全,Phyllis曾收過一本介紹電飯煲歷史的書,「你不會想到有一本專書是介紹一樣好普通的東西。」雖然書籍眾多,她卻不會特意向客人推介書籍。因為閱讀對她來就如飲食習慣,各人口味不同,但每本書總多少能刺激思考。「同一個句子,你看和我看那個感受、接收到的東西也可以好不一樣。」

解憂舊書店。
解憂舊書店。
解憂舊書店。
解憂舊書店。
解憂舊書店。
解憂舊書店。
解憂舊書店。
解憂舊書店。

當初她仍糾結開不開書店時,翻開了一本財經雜誌,當中提及經營餐廳向來也是一雞死一雞鳴,按市場運作而行,有餐廳倒閉就有餐廳開業。她說這提示了她書店也是這樣,「有人關,就有人開。」那時發生的銅鑼灣書店事件、書店倒閉等消息反倒成為她開店的助力。「閱讀有時就有這樣的治癒。」

鎮店之寶:解憂舊書店所建立的一切

被問及什麼是這裏的鎮店之寶,Phyllis認為就是解憂舊書店本身,包括氣氛、理念、品牌⋯⋯簡單而言就是她多年以來建立的一切。「如果你說具體一樣就好像別人商業的goodwill(商譽)。」就好像她當初開書店的原因:「單純是我好喜愛看書,我也想別人多點看書。」開書店也許從來只是單單看重書本自身的價值,並希望知識得以延續。

地址:大埔寶湖道街市F021檔

03 比比書屋:另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不是好認真地經營(書店) ,只是一種生活態度,自己享受多一點,你喜歡便來看。」

來到這間「菜田上最遙遠的小書屋」,只見一隻黃貓在書屋來回踱步,輕輕一躍跳到桌子,看來是想找店主Teresa討玩。「咖喱是我們的PR,是這裏的農夫養。」Teresa說道。農夫喜歡貓狗,還養了另外兩隻黃貓「豬皮」和「魚蛋」,但只有「咖喱」親人,有時候還會幫忙捕捉田裏的老鼠。

Teresa推介了《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講述農夫木村秋則在日本青森種植蘋果的經歷,堅持使用有機方法種植蘋果,想吃的人健康,對自己也有交代。果樹起初也被害蟲蛀食,樹葉不斷掉落,但經過他多年的努力,終於培育了不需農藥、肥料的「奇蹟蘋果」。

比比書屋店主Teresa。
比比書屋店主Teresa。
比比書屋。
比比書屋。
比比書屋。
比比書屋。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今年十歲的比比,書店內有不少牠的肖像照。
今年十歲的比比,書店內有不少牠的肖像照。
比比書屋。
比比書屋。

「這本書其實是我們的寫照,別人經常說我們為什麼這麼笨。」這裏的一草一木也是由他們一手一腳打理,剛建書店時連水也沒有,朋友多番勸說建議他們搬進市區,他們最後還是選擇在偏遠的元朗錦田開店。Teresa表示這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是一種人生經歷。

「其實我們比較獨立,我們不是好認真地經營(書店) ,只是一種生活態度,自己享受多一點,你喜歡便來看。我們開書店的目的也是給予別人一個空間,自己來自己享受。」他們選擇了與都市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做了別人眼中的傻人,卻活得快樂自在。

鎮店之寶:魔天使比比

比比今年十歲,也是這裏的CEO,因為Teresa喜歡卡通角色史努比(snoppy),又覺得牠有幾分像史努比,因此得名。不過訪問當日比比不在,Teresa表示,比比在幼年時比較親人,以往也會在書店當值,不過自從老了以後,不知為何變得比較冷漠,難以駕馭。

Teresa當初沒有想過會養狗,有一次她朋友在繁殖場賣狗時,看見比比後十分喜歡,但因為兒子的意見最後買了另一隻狗,回來後覺得不忿氣,便嘗試說服Teresa買下來讓自己有空可以見牠。「我就說我買來幹什麼?」但及來與丈夫商量後,覺得比比可以陪伴年紀老邁的奶奶,所以便買了牠。

Teresa從一開始沒有想養狗,怎料一養就是十年,正如她和丈夫Ringo的人生歷程一樣,從社工成為書店老闆,活出人生的可能性。

地址:香港新界錦田大江埔村錦田公路67號

04 貳叄書房:讀者是要一個一個找回來

「為什麼文藝事業一定不收錢?為什麼舉辦(文化)活動要免費?」阿翹想透過書店知道答案。

貳叄書房由三位年輕女子Sherry、Joyce、阿翹共同經營,剛畢業的他們對未來前路仍猶豫不定,便決定大膽一試,在油麻地鬧市開設書店,後來又在荔枝角加設分店,前者主力賣書籍,後者舉辦較多文化活動。分店開業初期,他們需要不斷往返油麻地和荔枝角,整理書籍和送書,連分店廁所也是他們清潔,不時工作至凌晨。

被問及開設分店會否加重工作負擔,阿翹表示壓力來源永遠源於租金,而非繁忙的工作。「我們好奇怪,不是太想要人幫忙。」不少前輩和朋友對他們說嘗試接受別人的協助,但阿翹認為可以為書店付出,反而讓自己的心理壓力沒有這麼大,「因為我覺得人好有趣,去到某個位置就會做到,他們去相信這個法則讓自己能幹一點。」

部份人對開書店總有美好幻想,沒有太大工作壓力,在空餘時間多書,甚至可以結識朋友。然而,當天我們談的卻是再現實不過的問題:人手不足、租金高昂、內部溝通不足,有時舉辦活動也吃力不討好。

貳叄書房。
貳叄書房。
貳叁書房。
貳叁書房。
貳叁書房。
貳叁書房。
貳叁書房。
貳叁書房。
貳叁書房。
貳叁書房。

阿翹憶述有一次在書店舉辦活動,只有一個客人參加,當時她猶豫不決,未知是否繼續做下去。但Sherry卻對她說了一句:「你知道的,讀者真的是要一個一個找回來。」讓她回想剛開業時也沒有客人,但仍然堅持開門,等候着每一個新來的客人,希望在交談當中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一些想法。

「為什麼文藝事業一定不收錢?為什麼舉辦(文化)活動要免費?」阿翹想透過書店知道答案。而一本書的價值,對我們來說又是多少?

鎮店之寶:讓人互相交流的空間

透過店內的兩面落地大玻璃,低頭可以看彌敦道車來車往,人們急忙行走,好像害怕浪費一分一秒,彼此擦身而過,卻毫不認識,以後可能也無法相遇。但在這條繁忙的街道樓上,陽光微微灑落於書店,在看書時彷彿能忘卻外面的世界。這種在鬧市中的寧靜,是阿翹認為貳叄書房油麻地店最特別的地方。

阿翹表示,書店營造的氛圍和環境可以令客人自然地交流,本來互不相識的人也可以打開話匣子,「在那一刻好感受到的,就是香港人沒有大家想像中這麼cool、冷漠,頗主動與彼此聊天,可能打聽你手上的是什麼書,或許打聽你帶來的相機是什麼型號。」

油麻地店:彌敦道558-560號譽發廣場1202室
荔枝角店:香港工業中心B座715室

05 Vhite Store書店:書店讓人分享自己的知識

「為何有一個人這麼關注香港的社會,最後要離開,放下自己最喜愛的事物?」

在炮台山富利來商場,不少鋪位仍然空置,客人寥寥無幾,階磚縫隙間藏了不少污跡,天花有幾乎剝落的石屎,透露其建於八十年代的歷史。在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Mathew和他朋友卻決定經營二手書店。

在這裏買書就如一趟尋寶之旅,書店收藏了不少古董玩物,例如舊式郵箱、復古油燈,顯得別具雅致。書店門口亦貼着一張白紙,每期設有不同的主題,讓來到的客人可以寫上自己的看法。店鋪雖然空間不大,兩側卻放滿二手書,還有懷舊黑膠唱片和卡式錄音帶。「進來這裏的人不是為了外面買到的新書。」Mathew說道。

Vhite Store 店主 Mathew。
Vhite Store 店主 Mathew。
Vhite Store。
Vhite Store。
Vhite Store。
Vhite Store。
Vhite Store。
Vhite Store。

「就算有人拿書過來,他們也會解釋那本書的結構是怎樣,當中說什麼故事,我覺得是做到我們想要的事情,放低的不只是那本書,可能是自己的知識。」他表示,客人有時會在看書時和他們聊天,分享從書中所獲得的知識。

鎮店之寶:1997年7月1日南華早報頭版

這張剪報已明顯發黃,亦有被接疊的痕跡,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當日的頭版,店主亦特別以相框裱了起來。大標題為「A more splendid future for HK」,相片為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並附有各國領導人對香港回歸的看法。

Mathew表示,有一名熟客在移民前贈送了數份舊剪報給他們,有些還沒有展示出來。「為何有一個人這麼關注香港的社會,最後要離開,放下自己最喜愛的事物?」Mathew感嘆,「過了這二十多年,我想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大家也有眼見。」香港是否比以前變得更美好?各人自有不同詮釋。

地址:炮台山富利來商場1樓27號舖

06 閱讀時代:希望書店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份

這個時代是屬於一個閱讀的時代,而要「閱讀」這個時代不是單純觀察,更要投入置身在當中。

太子道西附近花店樹立,人們拿着一束束花走過,在這條熙攘的街道樓上卻有一間書店默默經營。這間書店的裝潢簡約平實,沒有花巧佈置,卻予人自然舒適之感。店主Eric開書店目標簡單直接:「我希望書店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他認為,部份香港人把閱讀放在很低的位置,甚至從生活切割開來,書店就是把書重新帶到他們生活當中。

Eric本身從事IT工作,疫情成為契機,令他反思繼續原來的工作未必是自己想的發展,於是便嘗試開書店。他覺得這個時代是屬於一個閱讀的時代,而要「閱讀」這個時代不是單純觀察,更要投入置身在當中。他坦言,書店在社會沒有太大力量,甚至好渺小,但無論太平盛世還是社會動盪,人們也是需要閱讀,而書店的存在價值正是於此。

閱讀時代。
閱讀時代。
閱讀時代。
閱讀時代。
閱讀時代。
閱讀時代。
閱讀時代。
閱讀時代。

他推介蜂鳥出版的《香港簡史》,由港大高馬可教授所寫,講及1841年香港開埠以來的歷史,從殖民地談到回歸中國,最後論述在後殖民時代的香港。Eric覺得近來雖然更多人關注香港的歷史,但現時的教育傾重香港開埠後的歷史,忽略了這個地方開埠前所發生的事情。「今日的現象是由過去歷史一直發展過來才出現,如果想了解今日的情況,就好應該看看過去所發生的事。」

鎮店之寶:書桌

閱讀時代經常舉辦讀書會,邀請不同香港年輕作者,如黃怡、蔣曉薇、李日康等。但礙於空間狹小,讀者和作者只能圍着書店中間的書桌而坐,平時放滿書籍的桌子,當舉辦讀書會時便會一下子清空,塑造了一個交流的空間,讓彼此分享從書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感受。Eric認為,現時市面的新書店通常不只是賣書,而是提供一個空間讓人可以運用,「我覺得不需要用書店這兩個字去框著所有東西。」

地址:太子道西162號華邦商業中心1102室

07 迴響Homecoming:在浪濤中尋找自身崗位

「我好喜歡這個社區,經常有好多奇怪主意,好想有一個地方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

位於錦田公路旁邊的迴響,除了是一間書店,亦有寄賣香港文創產品,不時會舉辦市集。雖然外面馬路車聲轆轆,卻無阻裏面的人聊天。「在這裏你只要放開自己,你也可以和另一張桌子的人聊天。」店主Yan笑言,這裏的顧客很八卦,即使毫不認識也可以隔着桌子互動,「不知為何這裏給人的感覺是這樣。」

她特意提及到店內的一部磨豆機,表示書店剛經營時沒有什麼經費,沖咖啡也只是用手動式磨豆機,但有客人得知此事,第二天便拿了一部電動磨豆機。他們雖表示可用二手價買入,但那位客人堅持不收錢,只是要求每次有一杯免費咖啡。在這裏,客人就像朋友、家人一樣。

迴響 Homecoming店主Christy及Yan。
迴響 Homecoming店主Christy及Yan。
迴響 Homecoming。
迴響 Homecoming。
迴響 Homecoming。
迴響 Homecoming。
迴響 Homecoming。
迴響 Homecoming。
迴響 Homecoming。
迴響 Homecoming。

另一位店主Christy說道,「我好喜歡這個社區,經常有好多奇怪主意,好想有一個地方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有感於錦田欠缺藝術、文化等事物,所以想營造一個空間,讓街坊享受不同類型的文創活動及產品,也希望將香港品牌推廣到海外。

「我覺得每個人的角色或崗位都有所不同,我自己在這個社會中又可以做什麼的崗位呢?」Yan表示自己最愛和人聊天,渴望有一份工作可以與人交流,在傾談當中放下生活的疲累,抒發被壓抑的情緒。她表示,好多的街坊熟客也喜歡和自己聊天,從新聞時事到無聊八卦也無所不談。

鎮店之寶:吧枱後的牆壁

這塊牆壁貼滿了書信、圖畫和明信片,全部也是這裏的客人、市集檔主和寄賣夥伴所贈送,上面寫滿鼓勵和感謝字句,也記錄了他們在這裏的回憶與經歷,透露着這裏的人情味。Yan認為,這些東西對她而言是充滿溫度,收藏起來便沒有意思,倒不如貼在牆上,讓自己和客人看見時帶來動力。

牆壁中特別有兩幅以蠟筆繪畫的圖畫,是一個住在深井的熟客畫來送給他們。Yan笑言,儘管那個客人的畫功只有幼稚園級數,但是她的舉動卻自己覺得十分窩心。她表示,那位客人初來書店時較慢熱,但後來因為自己經常和他說話,長久下來二人便成為朋友,有空便會過來喝茶、食點心,休息一下才再去上班。「他慢慢愛上這裏,應該不是愛上我吧?」

地址:錦田公路4A

08 蜂鳥書屋:人們希望從書找到答案

台灣不會留意到有這樣東西,所以這件事自然落在香港出版社身上,「所以我們不做的話,就沒有人會做這類型的書。」

蜂鳥書屋位於PMQ元創方,既是書店也是出版社,店主Yannes和Raina從前也是從事出版工作,透過一位讀者認識元創方的單位,在這裏開了為期幾個月的快閃店,後來正式以實體書店運作。進到書店時,見二人埋頭電腦處理行政工作,但他們未感太大壓力,認為因為經營獨立書店雖然有很多瑣碎事做,但可以自己安排時間。

被問及為何會出版較多關於本土題材的書籍,Raina表示一個地方對自己的事物有興趣是很正常的。而且台灣出版社很發達,但他們不會出版香港的書籍,因為不夠市場。這都是為何我們會出版的原因。例如香港建築的書籍,台灣不會留意到有這樣東西,所以這件事自然落在香港出版社身上,「所以我們不做的話,就沒有人會做這類型的書。」Yannes認為面對近年社會壓力,也許是人希望從書找到答案或充實自己。

蜂鳥書屋。
蜂鳥書屋。
蜂鳥書屋。
蜂鳥書屋。
蜂鳥書屋。
蜂鳥書屋。
蜂鳥書屋。
蜂鳥書屋。

鎮店之寶:店主二人

蜂鳥書屋的一切事務也是由她們二人包辦,從入書、出版、聯絡⋯⋯他們認為蜂鳥書屋與其他書店最大分別的就是,二人除了是書店店員,也身兼出版社編輯,令到他們入書時除了能考慮讀者的喜好,也會用不同角度看一本書,更看重書籍本來的閱讀價值。此外,他們大部份也是入香港出版社出的書,希望有互相支持同行的作用。

地址: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坊B座H307室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