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崩塌區議會:我們或許錯失了,苦候30多年的黃金年代

一陣吹風,不止吹倒數十年的區議會制度,更可能吹倒了香港重拾社區自主的希望。

2021年7月17日,已辭職的前元朗區議員梁德明的辦事處外,有指示教區內市民如何求助。

2021年7月17日,已辭職的前元朗區議員梁德明的辦事處外,有指示教區內市民如何求助。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梁越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08-30

#社區自主#政治#香港大離散#區議會#香港政治#香港

「就在我考慮辭職前的一星期,我還在和同事討論,經過這一年多,我們下一年的方向會是怎樣。」今年7月,宣布辭職的前荃灣區議員陳劍琴,坐在一箱箱自資購買的消毒酒精前,托著腮。「然後突然就沒有了。」

2021年7月,香港建制媒體引述消息指,涉及4類「負面行為」的區議員,將會被取消議員資格,並會追討上任至今約100萬港元薪津。消息一出,近200多名區議員陸續辭職。惟截至目前,香港政府未有任何實際行動,僅停留於「吹風」階段。

辭職潮不單代表著200多人離開了他們的崗位,大部分社區失去代理人,更甚的是,一個等待了30多年的機會,一朝消失殆盡。

2019年11月,民意海嘯之下,非建制派大獲全勝,取得全港86%的直選議席。最直觀的收獲,是非建制派有可能以區議員身份,獲得香港特首選委的席位,從而影響未來特首人選。然而,在很多人眼中,非建制派在區議會的絕對主導權,或許是一個公民社會昇華的黃金機會。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