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局勢評論國際大陸深度

忽敵忽友三十年:中國示好塔利班背後,民族國家的冷戰與阿國國民的缺席

阿富汗局勢中有美中巴俄等人格化了的國家,但諸神之戰中並沒有普通人。

2021年8月10日,流離失所的阿富汗人拼命離開家園,抵達一個臨時營地,自從美軍今年加快撤軍以來,塔利班已經逐漸控制阿富汗。

2021年8月10日,流離失所的阿富汗人拼命離開家園,抵達一個臨時營地,自從美軍今年加快撤軍以來,塔利班已經逐漸控制阿富汗。攝:Paula Bronstein /Getty Images

李大貓

刊登於 2021-08-16

#李大貓#阿富汗#塔利班#評論

2021年5月,美國和北約部隊開始撤離阿富汗。不消兩個月,塔利班武裝已經迅速控制了大片領土,多地放棄反抗。發稿前一日,塔利班已經拿下了阿富汗所有省會城市,從四面兵臨首都喀布爾。塔利班表示將等待阿富汗政府「和平轉移權力」,武裝組織暫不進城,同時阿富汗總統加尼(Mohammad Ashraf Ghani)辭職並逃往塔吉克斯坦。美國此番撤軍如此難堪,勢必在國內引起共和黨的輿論反彈,此外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多國批評美軍在阿二十年,尤其是最後撤退不負責任,引起民主制度植入再次失敗的國際討論。

與此同時,塔利班也在一邊謀求和中國政府對話、一邊不斷迫近中國和阿富汗邊境。其實,在美軍撤離前,尤其是2014年之後,中方和塔利班代表已經多次舉行了公開或不公開會面。2021年7月,塔利班發言人沙欣(Suhail Shaheen)在接受《本週亞洲》訪談時表示歡迎中國參與阿富汗重建進程,隨即,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於7月28日在天津會見了塔利班創始人之一巴拉達爾(Mullah Abdul Ghani Baradar),考慮到塔利班尚未正式獲得政權,此次公開會面可以說規格很高。

恐怖主義是由什麼來定義的?在民族國家的國際關係框架內,阿富汗又如何成為了一個具有雙重諷刺味道的案例?

眼下,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大陸主流媒體對阿富汗局勢的報導比較剋制,而對中國和塔利班關係的進展則措辭積極。《人民日報》引用王毅的說法,稱「阿塔是阿富汗舉足輕重的軍事和政治力量,有望在阿和平和解和重建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一向持鮮明反美立場的《環球時報》則在《阿富汗是中美善惡的一面鏡子》中將「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信條貫徹到底,稱「塔利班一直視中國為朋友。」

當下阿富汗問題的局勢走向,可以參見《端傳媒》另一篇文章,《美國撤軍後阿富汗局勢解析:塔利班重新佔領國家?中亞變為新冷戰犧牲品?》本文則將簡單回溯塔利班在殖民統治和冷戰對壘中形成的歷史,並分析中國在阿富汗問題中的立場變遷。恐怖主義是由什麼來定義的?在民族國家的國際關係框架內,阿富汗又如何成為了一個具有雙重諷刺味道的案例?我們將提供一種歷史化的視角,呈現民族國家的行動邏輯,以及非民族國家勢力給民族國家體系帶來的挑戰。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