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評論

科普、舉報與流量:中國網絡世界最新的獵巫戰場

在舉報者眼中,如果說以前會見達賴喇嘛才算政治錯誤的話,現在就連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也已經算勾結境外勢力了。


2021年7月5日,江蘇省南京市,一個人騎單車經過一幅為慶祝神舟十二號飛船成功發射而創作的的壁畫。  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7月5日,江蘇省南京市,一個人騎單車經過一幅為慶祝神舟十二號飛船成功發射而創作的的壁畫。 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今年六月底,嗶哩嗶哩董事長陳睿在紀念該網站成立12週年的講話中宣稱,過去一年嗶哩嗶哩上的科普類視頻的瀏覽量增長了1994%,除了嗶哩嗶哩之外,多個中國視頻網站近期都在主打「泛知識」、「科普」等概念,似乎科普在中國正在迎來黃金時代。

可是就在他這次演講前一週,頗有影響力的科普自媒體「回形針PaperClip」剛剛被捲入了一起「勾結境外勢力」的爭議,被迫停止更新。不僅如此,科學松鼠會、大象公會等傳統的科普類自媒體也紛紛遭遇類似的「愛國主義獵巫」事件,這又似乎呈現出與科普正在蓬勃發展相對的另一種樣貌。這種矛盾的現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從官辦科普到民間力量的崛起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中國大陸的「科普」到底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過程。

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了「四個現代化」,其中第四個就是「科學技術現代化」。這並不難理解——尊奉馬列主義的蘇聯就很推崇科技的力量,中國本土的新文化運動也將「賽先生」視為改變中國命運的重要武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普及科學知識當然是一件重要的工作,除了學校之外,各級科技協會也承擔着這一職責。

但是必須指出,在政治動盪的年代,由官方機構主導的科技領域工作不可能做到「實事求是」。蘇聯有李森科主義,中國大躍進時期,沒有人敢於阻止「大鍊鋼鐵」、「畝產萬斤」等毫無科技常識的運動,到了文革時期,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內,各類知識分子都已經成為了批判的對象,科技協會也都處於瓦解狀態,自然談不上普及科學知識了。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普工作重新受到重視。但當時的中國,「特異功能」和氣功很有影響力,在科學界極有影響力的火箭專家錢學森也曾為特異功能站台,也有物理學家何祚庥等人公開指責氣功是偽科學——這些爭議直到1999年法輪功被政府取締才算告一段落。

在「抨擊偽科學」的論戰中,網名「方舟子」的方是民作為第一代中國民間科普作家崛起了。他是一名生物化學博士,創辦了「新語絲」網站,他不像科技協會裏的老一輩學者那麼正襟危坐,總是以戰鬥姿態進行科普和學術打假,中醫和氣功都是他關注的議題。何祚庥曾對方舟子有很高的評價。

2008年,網名「姬十三」的神經生物學博士嵇曉華組織成立了科學松鼠會,第二代中國民間科普作家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裏。1967年出生的方是民在文革中長大,這也許解釋了他為什麼有好戰的性格。而1977年出生的嵇曉華就可以說是標準的「改革開放一代」了,他和一批有着類似背景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進行科普時,手段明顯更加「國際化」:他們會分析每年的重大科技獎項的獲獎成果,譯介歐美的科普文章,把科幻小說與科普結合起來,還仿照「搞笑諾貝爾獎」設立了「菠蘿科學獎」。

科學松鼠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它的成員不像體制內科技協會一樣「有編制」,又不能賺錢,因此可持續性很難得到保障。

大象公會是另一類代表,它由《鳳凰週刊》原執行主編黃章晉在2013年創立,以微信公眾號為核心。起初,大象公會主要關注社會和歷史類話題,後來也逐步擴展到整個「泛知識」領域。

到了短視頻網站興盛的年代,各類「泛知識類視頻」博主就更是層出不窮了,創立於2017年的「回形針」就是一個例子,它是從大象公會孵化的一個項目演變而來的。

回形針PaperClip的個人空間。

回形針PaperClip的個人空間。網上截圖

科普到底是互聯網巨頭的投名狀還是催命符?

自媒體業內人士都知道,「泛知識類」賬號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它們不能像時尚、美食類同行一樣輕鬆接到廣告,「知識付費」在中國也遠稱不上是受到驗證的商業模式。但是,它們對互聯網平台有特殊的價值。

近幾年,全社會都逐漸意識到了大型互聯網企業的「負外部性」,政府擔心手握大量用戶的互聯網企業對經濟有太大的影響力,同時具備社會動員的潛能;民眾則意識到互聯網企業形成壟斷後對消費者權益和隱私的侵犯。

互聯網企業的應對之道就是高舉社會責任大旗向政府示好。電商平台們紛紛開闢了扶貧項目,內容平台在意識形態領域加強了和政府的合作。科普就是內容平台的重要工具:一方面,科普是「賽先生」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系列官方話語所倡導的,具有天然正義性;另一方面,科普與意識形態宣教內容可以一起以「知識」的面貌示人,提高宣傳工作效率。

嗶哩嗶哩正是這麼做的,它於2020年6月新設了一級分區「知識區」,把科學科普、社科人文、財經、校園學習、職業職場和技能展示歸於其下——其中的社科人文類目下,《環球時報》、觀察者網、共青團中央的名字屢屢出現,在科學科普類目下的宇宙探索、流行病學視頻的掩護下傳播着民族主義觀點。

這個模式看起來很美好,只是經受不起劇烈變動的輿論場的衝擊。

很多觀察人士都已經注意到,中文互聯網上,民族主義者對不同意見的容忍度越來越低,越來越傾向於用舉報作為攻擊手段,而政府在很多時候也樂於響應這些舉報。

前些年,舉報和封禁往往與政治有比較直接的關聯。例如2014年10月方是民在大陸各大網站的賬號全部被封,疑似由他和周小平之間的論戰引起,彼時周小平剛剛出席了最高規格的文藝工作座談會;大象公會在2014年被封禁了一週,也可能與一些涉及民族關係等政治話題的文章有關。

最近的一些案例中,被舉報者的創作與政治的關聯就要模糊很多了。

例如「回形針」。它第一次引發廣泛爭議是2020年3月21日發布的一則視頻。這則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贊助的視頻提到,牧場和大豆種植是導致巴西熱帶雨林被破壞的重要原因,而這些產業又與中國的肉蛋奶市場有密切關聯,因此,一些環保組織致力於加強對供應鏈的監督,並提供相關的認證,進而保障消費者對於供應鏈中的環境問題的知情權。視頻中的一句「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巴西的蝴蝶扇一下翅膀,未必會引發德克薩斯州的龍捲風。但我們的肉蛋奶消費卻可以實實在在影響巴西森林的存亡。」刺激了一些中國網民的情緒,他們認為視頻暗示中國人肉蛋奶消費過高,卻對歐美社會中的類似問題視而不見,屬於「恨國公知」。

但是這種程度的爭議並不構成監管部門眼中的「大是大非」問題。被回形針激怒的網民們在3月22日改變了戰術,他們舉報回形針在2018年在YouTube發布的一則視頻中使用了不包括台灣的中國地圖,而在國內的版本中沒有這個問題,屬於「兩面人」。回形針被迫就錯誤地圖事件道歉並宣布進行內部整改。

2021年1月,另一個知識類博主「賽雷三分鐘」和「賽雷話金」(由同一個團隊控制)再次提起肉蛋奶和地圖爭議事件,並與回形針團隊發生多次爭執。6月18日,「賽雷話金」發布視頻稱回形針的一名前員工目前供職於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另一名員工曾在推特發表過支持「港獨」的言論。這條視頻快速發酵,最終導致了回形針的第二次整改。一些好事者還將針對回形針的舉報延伸到大象公會上,稱大象公會與「境外敵對勢力」有聯繫。

哈爾濱,二戰時期由日軍731 部隊建造和運營的細菌工廠。

哈爾濱,二戰時期由日軍731 部隊建造和運營的細菌工廠。攝:Xiao Lu Chu/Getty Images

科學松鼠會經歷的故事則是源自民族主義畫家烏合麒麟的一條微博。烏合麒麟於2021年5月31日轉發了一條微博,該微博稱日本731部隊曾將中國人關在實驗室裏用高熱風烤死,並得出了人體含水量78%的數據。

科學松鼠會會員Ent_Evo回應稱,人類在19世紀就已經測得了人體含水比例的數據,並不是通過731部隊的試驗獲知這一點,而且,即便要測出人體含水量,「烤死活人」也不是一個合理的方法。他最後稱不應該用造謠的方式來批評暴行累累的731部隊,科學松鼠會官方微博也轉發了Ent_Evo的博文。

烏合麒麟轉頭就舉報Ent_Evo和科學松鼠會「為731部隊洗白」,得到大量網友的支持後迫使科學松鼠會除名了Ent_Evo的會員資格且停更微博。

民族主義博主的內卷與「獵頭競賽」

從科學松鼠會和回形針的例子不難看出,舉報者已經不需要「硬傷」才會覺得自己受到冒犯了,只要自己在感情上無法接受,哪怕知識上沒有錯誤也要舉報,一些反對回形針的網民已經公開祭出了「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這樣極有時代感的句子。但是,他們也很清楚這類的舉報並不一定會被監管部門採納,所以必須尋找創作團隊的其他「政治錯誤」,就例如曾經使用不正確的地圖,或者有團隊成員曾發表「恨國言論」。

一個大趨勢是,在舉報者眼中,「政治錯誤」的門檻似乎正在快速下降。如果說以前會見達賴喇嘛才算政治錯誤的話,現在就連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也已經算勾結境外勢力了——作為對比的是,十多年前,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類似的野生救援組織曾邀請姚明等中國明星拍攝反對為了象牙、犀角、虎骨、魚翅而捕殺野生動物的視頻,並在中國各大電視台播出,而這幾類動物製品都是以東亞和東南亞為主要市場的,如果將批評回形針的邏輯平移過來,姚明等中國明星恐怕都逃不掉「勾結敵對勢力」的指控。

可能正是由於這種滑坡過於劇烈,而且在環保問題上過於激烈的反對意見也不利於中國政府自身推動環保,網絡監管部門哪怕承擔着輿情壓力,也沒有完全採納舉報者的觀點。回形針陷入爭議以來,各個網站對它的處罰都有限,知乎僅僅是禁言十五天,嗶哩嗶哩也只是給它打上了「內容有爭議」的標籤。科學松鼠會至少從表面來看也是主動停更,並未被封號。

Ent_evo的致歉信息。

Ent_evo的致歉信息。網上圖片

另一方面,舉報「狗漢奸」的民族主義博主們似乎越來越狂熱。對於他們來說,每成功消滅一個「兩面人」博主,對於他們都有顯著的「漲粉」效應。例如賽雷話金在挑起與回形針的爭論後一度每天新增超過10萬關注者。而且,在民族主義博主這個行業裏,競爭也是相當激烈,例如烏合麒麟靠着一系列諷刺西方國家的漫畫走紅,明顯就擠佔了那些更老資格的民族主義博主的生存空間,他也只能變得越來越激進,從而穩固新近增加的粉絲群體。

從這個角度來說,方舟子可能要慶幸自己的微博早在2014年就被封殺,否則,很難想像2021年他會成為哪位民族主義博主的戰利品。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網絡舉報 評論 小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