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格格不入?以「生產性」論輸贏的日本社會裏,這所小學追求個性和自由

不以為社會培養人才為目的小學,會讓孩子在長大後與「社會贏家」絕緣嗎?成為「贏家」,該是教育的目的嗎?

和光小學是創立於1933年的私立小學,獨立於日本文部科學省,不受控於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創立以來始終堅持着「從孩子的願望出發」的教育理念。

和光小學是創立於1933年的私立小學,獨立於日本文部科學省,不受控於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創立以來始終堅持着「從孩子的願望出發」的教育理念。圖片來源:和光小學博客

特約撰稿人方恩 發自東京

刊登於 2021-05-31

#兒童教育

兒子山岸凜小學第一天的一個小插曲,讓母親山岸賀世子想起了自己的小學。

那是給凜(化名)按規定準備的一雙白色球鞋。在日本,從校外進入校內都要換鞋,學校要求家長入學前在這雙統一的白球鞋的鞋面上寫上學生的名字。開學的前一個晚上,賀世子拿出球鞋,打算幫孩子寫上名字,這才發現,兒子已經在鞋面上畫了一副小朋友手拉手的圖案。

「哎呀,我想糟了,這可能會被老師批評。」賀世子瞬間意識到「不妙」,但並沒有往心裏去,想着也許凜是在用這個圖案表達自己對小學生活的想像。賀世子在畫的空隙處寫上「やまぎし」(山岸的平假名),就安心睡覺了。

結束小學生的第一天回到家,凜的表情有些木訥。他脱下鞋說:「媽媽,我準備的鞋好像不太對。」賀世子發現,鞋面上被老師用黑色的粗水筆寫上了「やまぎし」四個字,而凜自己畫的小朋友手拉手的畫則被蓋住了。凜的父親立即生了氣,覺得老師破壞了兒子的創作。但賀世子想着,還是要和老師聊聊,聽聽老師究竟多生氣,為什麼生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