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誰的雙贏、誰成囚徒?遇到「中國胃口」的塞內加爾花生

一粒花生仁背後的產業、市場、政府和國際政治槓桿——以及當中贏了和輸了的人。

塞內加爾農民正進行花生的採收工作。

塞內加爾農民正進行花生的採收工作。攝:Michel RENAUDEAU/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吳雨 發自塞內加爾

刊登於 2021-05-24

#一帶一路

人在塞內加爾的中國花生收購商李維,提到去年同胞被搶一事,仍心有餘悸。時隔一年,他在電話裏,脱口便說出事發日期:2020年的第一個週末,1月5日。那日凌晨時分,塞內加爾考拉克區(Kaolac)的桑戈爾(Sanghel)小鎮上,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搶劫案。二三十人帶着長槍大刀,闖入中國商人的花生加工廠,重傷一名當地門房,捲走近2000萬西非法郎(約人民幣23.7萬元,港幣28.7萬)。總統馬基·薩勒(Macky Sall)也被驚動,第二天便譴責暴行,派警務保護中國商人。就在事發前幾天,附近小鎮馬達庫納(Mbadakhoune),上演幾乎同樣一幕,那戶中國商人損失較小,大概200萬西非法郎。一週之內,中國商人兩次遇險,曾引發不小的恐慌。

2014年末,中塞簽訂《塞內加爾花生輸華植物衞生要求議定書》,隨後塞花生大規模出口中國。中方免收關税,塞內加爾花生價格便宜,吸引一批批像李維這樣的中國商客跨洋「淘金」。目前在塞內加爾註冊的中國公司或近百家。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的1月到11月,中國從塞內加爾進口花生約32.3萬噸,同2015年相比,翻了近三倍。塞內加爾是非洲第三花生大國,花生種植涉及逾半數農村人口——近400萬人的生計,堪稱國民經濟支柱。大量花生用於出口,其中九成運往中國。

兩次搶劫案發生的時候,中國商人和當地油廠正因搶購花生,競爭進入白熱化。中國人出價高,農民銷路增多,國家花生出口外匯收入走高;但塞內加爾各大油廠原料告急,大批工人下崗,本就脆弱的花生油加工等高附加值產業面臨空前挑戰。每逢花生收購季,「中國收購商高價搶購花生」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甚至引發國際社會熱議,中國商人被打上「逐利」、「投機」和「不正當競爭」的標籤。

李維便是當地人口中的這樣一名「中國收購商」。他來自中國山東,入行小二十年,在老家一農產品進出口民企負責海外採購,六、七年來,一直在中塞之間奔波。他隨花生收購季節,一般10月底到,來年5月底回,塞內加爾一待便是大半年。可能應了那句富貴險中求的老話,搶劫雖給李維心頭蒙上陰影,但絲毫沒削弱他的士氣和戰鬥力。去年趕上天時地利,他為公司創收2000萬元,「堪稱暴利」。2021年,塞花生產量高至180萬噸,他早得到消息,簽好大單,特同十名同事赴塞,準備大幹一場。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