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中國對外投資項目,怎樣被環評「卡殼」?

理想情況下,環評可以在重大決策前識別、預測、評估及減緩開發活動的相關影響。

2017年3月3日,印尼林業部Wiratno中心的一名負責人在屏幕前解說,打巴奴裏猩猩的生育率很低,並對外界影響極其敏感,現存種群數量僅800只左右,建設中的水電站巴丹託魯(Batang Toru)的建設會直接導致該瀕危物種的滅絕。

2017年3月3日,印尼林業部Wiratno中心的一名負責人在屏幕前解說,打巴奴裏猩猩的生育率很低,並對外界影響極其敏感,現存種群數量僅800只左右,建設中的水電站巴丹託魯(Batang Toru)的建設會直接導致該瀕危物種的滅絕。攝:Tatan Syuflana/AP/達志影像

端傳媒記者甯卉 實習生曹景怡

刊登於 2021-04-28

#中國對外投資#環境評估#一帶一路

2020年12月,中國生態環境部支持了一個「交通燈」機制,旨在預防「一帶一路」上各種投資項目的生態環境風險。「交通燈」的設計頗為直觀:紅黃綠三色,指向項目對環境、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的傷害程度。綠色的符合國際標準,黃色的有改進空間,紅色則是危險係數高,需要停止或是嚴格監管的項目。

隨着公眾對環境和社會影響認識的加深,包括採掘、能源和大型基建項目與當地「外部關係」的往來也越來越複雜,包括監管、政府、公眾、社會經濟和環境機構等等。這些被稱作「非技術風險」(non-technical risk),採掘行業用這個定義,將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方的交互中產生的所有風險劃入其中。據2017年的一份報告,全球價值5億美金以上的採掘項目中,超過一半都被延期,而其中,又有超過80%的項目會遇到「非技術風險」。

中國加速進行的對外投資項目,集中在能源和基建、亦有大量礦業,也不例外。據2018年關於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項目環境和社會影響評價的一份報告,環境和社會手續不合規或存在風險,便是已知被東道國政府叫停的中資企業海外項目中,常常出現的叫停原因。

中國生態環境部所支持的「交通燈」設計,離成為對中國對外投資項目有約束效力的規則還很遠,但也發出了來自政策層面一定程度上的信號。承擔投資風險的還有融資方。國際金融行業對於項目融資中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譬如「赤道原則」)也給來自中國的融資方出參考。自2018年11月啟動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已有37家金融機構簽署,稱將加強環境氣候風險管理能力建設。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