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苗大陸深度

四問中國疫苗出口:利益交換還是大國責任?中印如何競爭?有助全球接種嗎?

一邊是歐美自私地囤積疫苗,收取高昂專利費;另一邊,中、俄、印利用疫苗製造新的政治影響與地緣政治版圖。

2021年2月28日菲律賓馬尼拉,科興疫苗抵達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從中國空軍飛機上卸下。

2021年2月28日菲律賓馬尼拉,科興疫苗抵達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從中國空軍飛機上卸下。攝:Ezra Acayan/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柳石 實習記者 王一鋒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04-19

#2019冠狀病毒疫苗#疫苗#口罩外交#中國外交

以總統佐科(Joko Widodo)注射第一針劑科興疫苗為圖樣的紀念郵票,於2月底在印尼發行。這一版分紅藍兩種背景的郵票,被當作中國疫苗出口援助的力證,得到大陸官媒宣傳。除印尼外,匈牙利、菲律賓、土耳其、智利等至少70個國家及地區已接收捐贈或購買了中國疫苗。

由於歐美國家COVID-19疫苗價格偏高,且自顧不暇,自2021年年初,東南亞、南美、中東以及東歐等不少發展中國家等不及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即2019冠狀病毒疫苗實施計畫)的配給運輸,選擇向中國、印度及俄羅斯等國家訂購疫苗。英國醫療分析公司Airfinity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中國已出口疫苗高達1.15億劑,為全球之最。印度次之,出口了6300萬劑,歐盟則主要向英國、日本等國輸送了5800萬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這是中方開展的疫苗國際合作,意圖是使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2020年5月,習近平表示將在兩年內向世界各國抗疫行動提供20億美元援助。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也在前一個月表示,中國已向世衛捐款5000萬美元。2021年年初,中國亦宣佈將向COVAX提供1000萬劑疫苗。然而,由於分配機制與價格不透明,加之中國的威權形象和外交上的強硬姿態引發諸多爭議和摩擦,國際上出現不少聲音質疑中方使用疫苗進行外交利益交換。中國的疫苗版圖如何分佈?疫苗出口有意無意撬動了哪些利益?又受到哪些勢力的制約?疫苗出口上的大國博弈會為貧窮地區提供解方嗎?端傳媒梳理數據及信息,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問一:5成疫苗用於出口,是外交還是道義援助?

據 Airfinity,3月底,中國共生產疫苗2.3億劑,其中5成用於出口。中國官方敘述始終排斥「疫苗外交」一詞。官媒《人民日報》3月22日發表評論稱,「『疫苗外交論』暴露美國陰暗與冷血」,認為持此論調是犯「紅眼病」。中國官方更喜歡稱自己在充當「負責任的大國」,疫苗出口是站在命運與共的全人類面前。這與2020年疫情初期、中國大量出口口罩等醫療用品時的口徑,保持一致。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