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為何中國國產奇幻片變成了票房毒藥?

從2019年春節檔《神探蒲松齡》票房墊底,到2021年影片整體萎靡,國產奇幻片再也無法制霸春節檔。

《刺殺小說家》劇照。

《刺殺小說家》劇照。網上圖片

杜威

刊登於 2021-03-05

#中國電影審查#中國電影

【編者按】本文原標題為「為何國產奇幻片變成了仆街常客?」,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端傳媒獲授權轉載,標題為編輯所取。

剛剛過去的春節檔,奇幻片成為最大「犧牲品」。

古裝奇幻片《侍神令》上映19天累計總票房2.57億,豆瓣跌至5.9分,票房和口碑均在春節檔排名墊底。《侍神令》在整個春節檔內毫無生氣,「後春節檔」宣發方已然看到回天乏術,沒有過多「補救」,《侍神令》成為最大輸家。

冒險奇幻片《刺殺小說家》雖然票房已突破9億大關,位列春節檔票房前三,但與前兩位40億+的票房勢能存在巨大鴻溝,同時網傳7億以上的投資成本讓影片難以獲益,而「後春節檔」,無論在排片還是票房,都早早被《人潮洶湧》反超,「小說家」也無再多長線勢能。

動畫奇幻片《新神榜:哪吒重生》在檔期內標榜高口碑成人動畫作品,卻始終未解決「觀眾為何再去看一部哪吒」的困惑,口碑雖然跑至春節檔第二位,但票房方面,卻與《侍神令》共同墊底。

國產奇幻片本是春節檔的絕對「主旋律」,其中2016年的《美人魚》、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2018年的《捉妖記2》等作品都創下不俗的票房佳績。

但隨着近年春節檔觀眾口味快速更迭且趨於口碑化,動作、科幻、閤家歡喜劇等題材紛紛逆勢、拔得頭籌。與此同時,春節檔「常客」的奇幻片,仍舊重製作、輕內容,並未完成類型化升級,提升故事內容品質,「視覺特效」依舊是影片最大吸睛噱頭,最後導致票房靈藥無效,從2019年春節檔《神探蒲松齡》票房墊底,到2021年上述影片整體萎靡,國產奇幻片再也無法制霸春節檔。

不僅春節檔,近三年的奇幻片,除動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斬獲數十億現象級票房外,其餘作品都沒有突破10億,而且國產奇幻片在口碑端的劣勢更加凸顯,《赤狐書生》《晴雅集》票房口碑雙撲街,《爵跡2》《征途》黯然「轉網」。據豆瓣顯示,近五年奇幻片口碑過8分的僅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羅小黑戰記》《大聖歸來》三部動畫片,2019年真人奇幻片未有7分作品,2020年整體未有7分作品......

國產奇幻片坐擁「頭部商業大片」、「頂級豪華製作陣容」、「票房強力收割機」等市場光環,作為商業電影主流類型的重要一環,也是促進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必修課,奇幻類型始終是國內影視創作者最趨之若鶩的題材之一。

拋開這些豐滿理想不談,當下國產奇幻片屢屢碰壁、舉步維艱,總體發展態勢不容樂觀,那麼,問題到底出現在了哪裏?

戰績不再輝煌的國產奇幻片需要開啟2.0時代了。

《西遊降魔篇》劇照。
《西遊降魔篇》劇照。

國產奇幻片十年,跌下神壇

2012年古裝奇幻片《畫皮2》初試3D製作,便摘得年度票房前三,2013年周星馳執導的《西遊降魔篇》以12.4億票房問鼎年度票房冠軍,2015年的《捉妖記》成為中國首部20億+電影......國產奇幻大片瞬間成為票房靈藥。

緊接着,奇幻類型片強勢入駐春節檔,為春節檔的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2016年的《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2018年的《捉妖記2》悉數獲得超10億票房,完成撐起春節檔票房大盤的重任。

另外,暑期檔、國慶檔等重要票房檔期,國產奇幻片均未缺席,不少作品在國內形成「恐怖」的票房勢能,也成為促進中國影視產業升級的催化劑。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整理了國產奇幻片票房過十億數據,從圖表可得知,根據中國古典神魔妖小說如《西遊記》《山海經》《聊齋志異》《封神榜》等改編的古裝奇幻片佔據最主要位置。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過50億元票房、《捉妖記》系列累計達46億票房。

此外,根據當代熱門網絡文學IP《鬼吹燈》《盜墓筆記》等改編的影片也具有超過10億票房號召力。

另外,依靠「奇幻概念」包裝的一些影片在宣傳上也將奇幻類型放置市場,最後它們也戰績斐然,如《羞羞的鐵拳》(22.13億元)、《超時空同居》(9億元)。

遺憾的是,奇幻片在票房上面常常所向披靡,卻一直沒有形成口碑端的良好發展,甚至讓觀眾出現「十部奇幻九部爛」的刻板印象。豆瓣過8分的僅有兩部,且都是動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6分以下的佔最大比,達8部。

一定程度上,口碑無疑是阻礙奇幻片進一步升級並逐漸在市場遇冷的根本原因。

2016年,郭敬明打造的《爵跡》票房、口碑雙撲街,豪華明星配置的《封神傳奇》遭遇市場「群嘲」,被戲稱為「向佐宣傳片」;2017年陳凱歌指導的《妖貓傳》被譽為年度最期待的作品,一度網傳9.7億的製作費用,耗時6年打造,最終僅取得5.3億票房、6.9分口碑,同年,王大陸、張天愛主演的IP電影《鮫珠傳》僅有1.1億票房入賬。

2018年,《阿修羅》事件更是引起轟動。同樣耗資7.5億元,歷時6年打造,卻遭緊急撤檔,《阿修羅》只取得不足5000萬的票房收入,堪稱國產奇幻片最遭受重創的典型案例。豆瓣3.1分,刷新了院線奇幻片的評分最低值。

多部頂級製作的奇幻片相繼敗北,面臨鉅額虧損。業界也對國產奇幻片開啟首輪反思,隨之,頂級奇幻片也從「票房靈藥」轉變為「高風險賭博」,甚至是典型的「撲街常客」。

2019~2021年國產奇幻片出現了嚴重斷層,並且在票房表現上也兩極嚴重。這三年期間,僅有動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突破10億大關,而今年春節檔的《刺殺小說家》9億票房已是第三高成績。

投資金額數億起步,七億尚不封頂的古裝奇幻片沒有一部超5億票房,可謂全面潰敗。

《新神榜:哪吒重生》劇照。
《新神榜:哪吒重生》劇照。

到了今年春節檔,《刺殺小說家》《侍神令》《新神榜:哪吒重生》三部不同題材的奇幻片最終帶來的差強人意表現,徹底讓國產奇幻片疲態盡顯。

但是,國產奇幻片征途仍有不少趕路人,接下來的《封神榜》系列、《美人魚2》等影片,依舊是在市場上釋放着極強的號召力,而它們被市場檢驗後得來的成敗,也直接決定了國產奇幻片的「生死」。

「重形式,輕內容」的奇幻片只有窮途末路

國產奇幻片的1.0時代,觀眾在這些奇幻片中期望看到充滿想像力的「國風科幻片」,其中還不乏幽默詼諧、無厘頭、閤家歡喜劇模式,配上充滿現實主義的精神內涵以及酷炫天馬星空的奇幻動作場景、生動有趣呆萌可愛的神寵設計等等,再加之對經典文學、當代熱門小說的影視化重塑,奇幻片實現大放異彩不難理解,國產電影也因此正式進入大IP時代。

然而,與奇幻片度過新鮮感的甜蜜期後,觀眾對於仍舊「重製作、輕創作」、「重形式、輕內容」、「重流量、輕演技」的奇幻電影拋棄速度加快,國產奇幻片也從影市「必需品」走到「雞肋作品」,下一步就可能是「淘汰品」。

奇幻片需要進入2.0時代。

不可否認的是,國產奇幻片需要推動電影重工業的技術提升,需要上千個CG鏡頭向資方申請數億金額,需要大IP、流量演員來向影院方討要黃金場、IMAX影廳,需要萌寵設計營造話題噱頭而破圈吸睛......但在這些重點因素的影響下,國產奇幻片單純追求一些炫酷的特效而忽視電影本身的內核與精神實質,從而造成特效與情節間鮮明的反差,更凸顯出電影美學及審美的嚴重缺失。

平心而論,近年部分撲街古裝奇幻片如《侍神令》《晴雅集》等作品在電影工業水準方面都體現了中國產業的不斷升級,但這些噱頭並不能彌補內容端的瑕疵以及宣發層面的停滯。

「雞肋奇幻片」不僅國內觀眾不會給任何市場期待,在好萊塢也同樣會被迅速淘汰,如《黑衣人3》《X戰警:黑鳳凰》《終結者:黑暗命運》等作品被北美觀眾無情鄙視,最終承擔數億損失。

脱離古裝場景設計、精美服化道表現、數字人物建立、虛擬萌寵的塑造......工業化設計被餵飽後,觀眾對奇幻故事內容需求更加高漲。對天馬星空的奇幻世界觀建立、對未來高科技社會描繪亦或者對於新穎奇幻敘事模式的探討等等方面,國內的創作者還需努力,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奇幻元素都可以是輔助的,高品質的故事內容才是觀眾想要看到的核心。

另一方面,從題材可觀察到,古裝奇幻片已經存在一個桎梏,國內電影觀眾經過近十年的古典文學奇幻片洗禮,逐漸對此類影片的興趣值發生斷崖式下降。隨之,相關古典書籍、人物的不斷改編、再創作,觀眾會感到莫名其妙。

比如《新神榜·哪吒重生》因《哪吒之魔童降世》珠玉在前,即使對口碑有充分信心,內容還將賽博朋克與古典文化相融合,看點十足,但是始終無法解決觀眾為什麼要再看一遍「哪吒」的疑惑,從而導致前期預售工作無法進展。

同時,網絡文學IP改編在《爵跡》系列、《鮫珠傳》等相繼票房敗北之後,熱度有所下降,且又容易遭到原著粉絲的抵制,難以進一步推動。

然而,擺脱這兩者改編內容,探討其它奇幻世界想像時,又容易遭遇宣發勢能薄弱的困境。

《侍神令》劇照。
《侍神令》劇照。

熱鬧之餘,國產奇幻片主要宣發噱頭還是集中在「視覺特效」上,如《晴雅集》中的「郭氏美學」,《侍神令》中2300個特效鏡頭等等。缺乏古典文學的群眾認知基礎,此類「視覺特效」奇幻片在前期宣發當中,難以在飽受好萊塢超級大片「轟炸」的觀眾中提起興趣。

另外,古裝奇幻片取得過十億票房的奇幻片,都是交由經驗豐富的頂級導演統領全局,如周星馳、許誠毅、徐克等。青年導演更多是在動畫領域大展拳腳,如餃子、田曉鵬等,除此以外,「奇幻概念」影片裏有不少能實現「以小博大」的青年導演,比如蘇倫的《超時空同居》等。

奇幻片由於投入金額,所需調動社會資源龐大、複雜,更需要經驗老道、行業資源豐富的成熟導演掌控。青年導演在掌控數億投資金額以及資方的硬性要求時,難免朝着「保守工業化水準要求」邁進,而這些又是青年導演並不具備的行業優勢。

青年導演的優勢更在於內容創作端,如新穎化敘事模式,對社會潮流元素的敏鋭把握,以及對當下年輕觀眾觀影訴求的掌控。這些可以先從「奇幻概念」影片入手,如去年愛情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如果聲音不記得》均來自「奇幻概念」,通過低成本愛情故事巧妙取勝,最終獲得數億票房。

而在未來觀眾對於內容訴求愈發強烈的情況下,成熟導演監製配上青年導演創作的模式,未嘗不是解決國產奇幻片內容之困的一個方法。雖然《赤狐書生》等影片已經作出嘗試,但是國產奇幻片的未來,還是需要更多元化的新鮮創作血液前來加碼。

投資成本高、製作週期長、創作過程複雜、審查效率慢且苛刻等等困難着國產奇幻片的創作。面對日新月異的觀眾口味,影片難以把握和滿足,面對龐大的項目資金預算,創作者難以認清自身定位,面對資方大數據要求和監管,創造端又難以找到平衡。一旦失去古典文學和熱門網絡IP加持,奇幻片的宣發團隊一直如在「棉花上打拳」找不到着力點。

這些問題,都是國產奇幻片未來亟需解決的,同樣也橫亙在「市場大作」《封神》系列、《美人魚2》面前,如何把控好口碑管理,營造出並非「視覺特效」的破圈話題,形成全面觀影熱潮,對於即將上映的這兩部「國產奇幻重頭戲」尤為重要,它們也將為國產奇幻片的名譽進行「殊死一戰」。

在接下來的國產奇幻片旅程上,需要更多的行業新鮮血液加入,無論是不是隻披着「奇幻概念」,彼此攜手一起將國產奇幻片從「工業產品」上升至「藝術創作」,才能順利開啟國產奇幻片的2.0時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