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香港媒體變局

專訪有線中國組:三代記者,十九載悲喜,一種失落的情懷

「陸路不行,我們坐船去。正路不通,我們坐電單車,在阡陌中過去,繞過山過去。」

有線中國組舊班底離職後,歷代記者聚在一起拍大合照。

有線中國組舊班底離職後,歷代記者聚在一起拍大合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李慧筠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02-24

#有線中國組

2021年初春,香港有線電視中國組的歷代記者把攝影棚鬧得像個派對。眾人在鏡頭前迅速就位,時而雙手繞於胸前,時而開懷地勾肩搭背,拍下許多大合照。畫面教人一時忘記,去年年底有線電視大裁員,擁有19年歷史的有線中國組被突然中斷了。

「三代同堂,」拍攝完畢,總採訪主任司徒元低聲說。在他身後,是18名不同年代的前中國組記者。有創組時期,見證2005年神舟六號升空的蔡淑儀、2006年因《冰點》停刊而採訪主編李大同的鄧美玲、走訪2008年西藏拉薩騷亂的胡力漢;也有曾採訪烏坎村事件、八九工運領袖李旺陽的林建誠、深入四川地震災區的呂秉權;還有最後一批成員:帶隊採訪兩會的黃麗萍,報導改革開放40年的黃慧茹,直擊武漢疫情的翁維愷......

這些記者跑遍中國各地,走入無力回天的天災人禍,在職業前路上,也撞上未能預料的驟變。2020年12月1日,有線新聞突然公布裁員40人,中國組助理採訪主任黃麗萍是其中之一,不久,中國組其餘10人宣布集體辭職,多個部門的記者也陸續辭職抗議裁員決定,王牌節目《有線中國組》全體離職、《新聞刺針》全員被裁,消息震撼香港。

聽到老團隊地震的消息,林建誠很沉重。長年的採訪經歷烙下創傷,近年他暫避新聞,搬到香港離島上一座神學院進修。此刻回看自己走過的新聞路,他特別感慨。「香港有這樣的傳媒空間,讓我們記者能夠在前線跑,」他感覺,無論如何,香港媒體都記錄中國社會自2000年以來大量重要的歷史影像,「走過的路,還是值得的。」

被同事們稱為「小元」的司徒元一如既往的沉穩、話不多。他今年58歲,已近退休之年,但面對團隊解散,最終決定和中國組最後一批成員,一起加入網媒平台。「是時代要這樣,選擇要這樣,我們只能找一條新的路。」他感嘆。

這天在攝影棚裏,年青記者黃慧茹拿着電話,到處採訪不同組員,準備剪一條短片,送給他們在北京合作多年的司機小姚。過去26年,幾乎每一代中國組記者都坐過小姚的車。這天他們對着手機,回憶起自己跟小姚一起闖大漠、在寒風中烤羊肉串,平日收到小姚送的住家好菜;不那麼忙的時候,記者在小姚車上安穩補眠,緊急突發時,小姚在北京路上左穿右插,以最快的車速把新聞片段送回駐站。

1995年,香港有線電視剛剛啟播兩年,司徒元去北京聘請了小姚,2002年,有線中國組正式設立,他們那時想着,以後的路還很遠。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