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往事不如煙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2-01-15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Wessy,回應《異鄉人:我出國前是新聞編輯,來加拿大後做送餐員,酸爽又暢快

覺得職業無貴賤真正實踐那天,是勞動者自己能夠欣賞自己工作的樣子,而不是靠教育世俗菁英份子職業無貴賤之修養。

話說不管是腦力活或者體力活,實際上缺了對方無法活的,應該是養尊處優四肢不勤的腦力勞動者,如果不是有著薪資低估者不合理犧牲,哪來當今的便利生活?想通這點,還能高傲自視者,只能說真正教育程度只有胎教而已。看,沒文化真的很可怕吧。

2. 雨田,回應《異鄉人:我出國前是新聞編輯,來加拿大後做送餐員,酸爽又暢快

想起以前大學時代兼職送披薩。真心不容易,確實扣下油錢之後賺得比最低工資低,所以後來跑去餐館打工。聖誕節是最繁忙也是小費最豐厚的時期,一個星期的工資連小費就能換蘋果手機。後來畢業後第一份工作,老闆說起請我而沒有請另外一個人就是因為我有送過披薩,覺得我工作心態可能會比沒有打過體力勞動的人好。我當時是覺得挺幸運,居然會碰上這種思維的人。但是也害我後來請新人也會把兼職經歷考慮在內。

以往是新聞編輯現在去送餐也送出了田野調查的感覺,這是職業病吧?祝願作者在彼方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3.mang,回應《一邊重生一邊死去,失獨家庭再生育

好痛,一個新生命究竟意味着什麼呢?我覺得這個國家似乎仍然不想去真正體會,政策笨拙的近乎殘忍,十年前計劃生育,十年後鼓勵三胎,實在是太魔幻現實了。人的存在已經被視為指標或者是數字,坍縮成被治理的對象,人文關懷反而成為這「治理人口」帝王之術的婦人之仁,多少年過去了,往事並不如煙。

4. Cher1230,回應《一邊重生一邊死去,失獨家庭再生育

夫妻靠孩子維持感情?繁衍後代是唯一本能?孩子是附屬品?調侃失獨困境簡直是最喪失人性的動作之一,失獨本質上是失去這個世界上與自己最親近的、血緣維繫的關係,這不止是」夫妻關係」破裂,這是極力維繫的家族體系的崩潰。失獨代表,一個人曾經與另一個人組織家庭、生育兒女、建立家庭的意義破裂了。在失獨面前他們除了責備自己「沒做到」甚至不能責怪政府再一開始剝奪了他們擁有多子女的基本人權。How dare you sit in judgement on them!

5. WT28,回應《數說台灣經濟:人均GDP超三萬美元,為什麼薪資漲幅跟不上?

太精采了!數據作圖非常清晰,直指核心問題,文章的剖析深入明確,對於經濟數據指標的解讀很全面,也特別點出盲點,尤其針對圖表容易產生困惑之處仔細釋疑,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希望能有更多關於台灣政治社會層面的分析。

另外,主計處的行業分類中,實在不能理解為何要將資通訊產業劃入影音出版相同類別,一般認為軟體工程師的附加價值較高,但影音出版則否,從圖表中確實可看出該類別附加價值有成長趨勢,如果能分開來看應該會更明確才是。

6.Jack_Huang,回應《數說台灣經濟:人均GDP超三萬美元,為什麼薪資漲幅跟不上?

文章很棒,期望有第二篇他國經濟體解芳分析。

半數人低薪原因顯而易見,但是詢問這些低薪行業的人,願不願意轉行或是在自己的行業基礎上,增加服務境外客戶增加收入的行動,得到的結果通常是否定或極不積極,從雙語國家政策推動進度枝蔓,就能推估基層勞工對於商機滿足意願極低。

7. madlex,回應《當中國開始執筆,書寫和形塑「普世人權」

首先,中國所謂的發展權,雖然文本上看似包羅萬象,而實際執行起來,是強調以「經濟利益」優先。而社會制度的革新,環境與健康的保護等等,本亦應該包括於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之中。其次,以剝離發展的其他方面為基礎,中國是將經濟利益與其他各方面的人權相對立,造成一種「提倡其他人權即會阻礙經濟」之二元論述,以此來欺騙恐嚇韭菜。最後,此一「發展權」,更是屬於中國一國之發展權,其他國家受中國污染,中國裝聾作啞,同時其他國家要發展,中國又會跳出來揮舞此一武器,推高其他國家的發展成本。

8. 雨田,回應《官員議員赴生日宴須隔離檢疫,馮英倫︰難評論是否須問責下台

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是習主席上任以來一直宣示,剛不久前又說過一遍的。這些人沒有把主席的話放在心上,陽奉陰違的兩面人,是習主席最痛恨的。相信習主席如果把這批人處理掉,也不會有人有異議。

9. Jay_L、雨田,回應《導讀丨貿易戰=階級戰?國際金融觀點的獨特性與未竟之處

Jay_L:錯的離譜。假設美國突然有一種哆啦A夢式的萬能生產機,可以用比中國還低的成本生產任何產品。那顯然,中國製造不可能再賣得動,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會消失,甚至會逆轉成從美國進口產品,美國出現貿易順差。那按照書裏的理論,是不是應該解釋成「中國突然停止壓縮消費,美國開始壓縮消費」?

雨田:原本我以為我看懂了文章;結果看到評論讓我懷疑我沒看懂,害我反覆看了幾遍。導讀在最開始就貼心地總結了:

簡言之,作者們最核心的論點就是,「貿易出超」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消費力不足,無法消費完自身的產能所以才必須將產能出口。而當一個國家無法消費完自身的產能,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受薪階級的收入不足所以缺乏消費能力。這也是書名《貿易戰就是階級戰》的意義。

假設美國突然有個萬能機器可以生產所有東西:受薪階層的收入足夠,擁有無限消費能力,美國完整消費自身產能,沒有貿易出超。受薪階層的收入不足,消費能力低於產能,貿易出超。消費能力之所以低於產能,原因是本地受薪階層被壓榨。

按照他們這個理論做個有趣的猜想,解決中美貿易赤字最好的方式可能不是貿易戰,而是逼中國給受薪階層漲工資和福利?

Jay_L: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生產力的突然增長會導致貿易失衡,而本書作者強調從消費不足的理論反而會把原因歸結到消費上面,太死板和單一了。我覺得對於像中國這樣產業快速升級的經濟體, 生產力增長超過消費力增長,然後導致國際貿易失衡是很正常的,不應該死套理論,認為是中國在刻意壓低消費。相反的情況,消費力增長超過生產力增長,反而才是值得擔心的。後者意味着這個國家作為整體需要舉債來填補消費。而在長期舉債的情況下,歐美日這些已經有長期良好信譽,甚至掌握國際貨幣發行權(可以收割其他國家)的發達國家尚可以苟活,而像當初南美那樣的發展中國家,就很容易變成債務危機,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10. 林占,回應《東亞女同情感與經歷的投射:《花香》為何在姬圈爆火?

好文!非異性戀(我不敢用同性戀把他們全包起來)的世界充滿著流動,他/她們的戀愛也因為被異性戀反對和取消而陷入思考和重構。我常認為非異性戀的多元的一部份推力就在於異性戀上,而沒有主流作品能探索和演繹如此的多元則是一個損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