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報

特朗普告別白宮前夕,美國使者未竟的台灣之旅

是畢業旅行,或困獸之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Kelly Craft臨時喊停的台灣之旅,透露著白宮易主前夕台美關係的微妙脈動。

2021年1月11日,台北街頭的電視機播放著有關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即將訪台的新聞片段。

2021年1月11日,台北街頭的電視機播放著有關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即將訪台的新聞片段。攝:I-Hwa Cheng/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李易安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1-01-13

#聯合國#每週推薦#中美台#台美關係#台灣#特朗普

美國國會山莊被川普支持者攻入,而讓全世界瞠目結舌之際;太平洋另一端的台灣民眾,也跟著美國政府坐了趟雲霄飛車。一週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原本預定在今(13)日訪台,但卻在預定的出發時間前臨時宣布取消,引發台灣輿論紛紛熱議。

這個戲劇化的事件,始於美國時間 1 月 6 日深夜。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針對「香港大拘捕」一事發出聲明,指出被拘捕的香港人「只是在行使國際條約賦予他們的民主權利」,要求港府立即釋放被拘捕的人士;為了反制,美國也將會考慮對「破壞香港人民權利的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限制香港駐美的經濟貿易辦事處、對涉事的香港官員額外採取行動,並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將於近日訪問台灣,以表達表達對「追求自由的香港人的支持」。

蓬佩奧的聲明發出之後,立即在台灣引發了兩種聲音。台灣政府強調,克拉芙特對台灣一向友善,對其訪台安排抱持樂觀態度,而不少台灣民眾也頗為振奮;但亦有一些台灣人擔憂,川普對台的友善路線,在拜登上台之後恐怕難以持續。

然而並不是所有台灣人都對川普的「畢業禮物」如此樂觀。英文媒體《破土》編輯丘琦欣便認為,蓬佩奧在國會騷亂之後倉促宣布訪台行程,其實反而減損了去年美國衛生部長、副國務卿訪台的意義和價值;將出訪台灣描寫成「表達對香港民主的支持」,也更加凸顯美國將「台灣問題」視為對付中國的槓桿和工具,台灣人自身的訴求反而不是重點。

至於美國輿論界對此,亦出現了兩派論調:其中一派認為,蓬佩奧的聲明是事先與台灣政府協調好的,大大有利於台灣福祉;另一派則認為,這是川普政府在卸任前僅剩的時間裡大撈政績,實際上卻將台灣置於巨大的風險裡,也為拜登上台後對華、對台政策,製造了巨大的阻礙和不確定性。

雖然,外界無從確定美國政府是否真如這些觀察家所說,和台灣早已進行過「協調」,但若從一些蛛絲馬跡來判斷,此次出訪確實是美方在短時間之內做出的決定。

比方說,美國在台協會(AIT)原本預定在 1 月 11 日舉辦年度記者會——該記者會是非常重要的行程,也是每年 AIT 會長唯一一次公開接受媒體採訪提問的場合,原本都已發出採訪通知,卻因為克拉芙特訪台,而臨時在 1 月 8 日通知取消,顯見 AIT 並未預備好要在該時間接待克拉芙特,很有可能是先並不知情。

此外,美國在政權交接之際的對台動作,也不僅止於特使訪台而已。

1 月 9 日,蓬佩奧再次發佈聲明,宣布取消美國政府「內部」對於和台灣往來所設下的限制,並說過去的限制「是美國政府單方面的舉動,目的是為了安撫北京的共產政權,但這種事情以後不會發生了。」(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took these actions unilaterally, in an attempt to appease the Communist regime in Beijing. No more.)蓬佩奧的這篇聲明具有強烈的針對性,措辭亦不客氣,以官方新聞稿來說並不尋常。

根據蓬佩奧提到的「內規」,美國政府對台交往的限制包括:不得使用「中華民國」、「國家」(country)、「政府」(government)這些字眼,只能使用「台灣」、「台灣當局」(the Taiwan authorities)指涉台灣;美國對台交涉只能透過「非官方」的「美國在台協會」進行;台美雙方行政單位進行會晤時,也不能在行政單位的廳舍裡進行;台方在前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官邸(雙橡園)舉辦的活動、以及「雙十」慶祝活動,美國政府人員亦不得參加。

事實證明,美國這份取消「內規」的聲明,並不只是說說而已——1 月 11 日,美國駐荷蘭大使赫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在推特上表示,他已邀請台灣駐荷代表陳欣新,進入美國使館會晤,並指該次會面「創造了歷史」(made some history),明確呼應了美國國務院取消內規的聲明。

然而就在美國特使即將來台、而不少台灣人亦引頸期盼的同時,美國國務院卻在 1 月 12 日發布聲明,指出為了「確保政權移交順利」,美方將會取消「本週所有計畫中的出訪行程」,包含蓬佩奧本人出訪歐洲的計畫。國務院事後近一步證明,克拉芙特原訂於 1 月 13 日至 15 日出訪台灣的計畫,也在取消的範圍之內,而此消息公佈的時間,也正好就是克拉芙特原訂啟程之際——有些時事觀察家指出,克拉芙特甚至可能是在前往台灣的路途中,在機上臨時才接到出訪取消的訊息。

2019年9月24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左)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出席聯合國大會。
2019年9月24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左)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出席聯合國大會。

面對突如其來的取消訊息,台灣總統府與外交部今日皆聲明「感到惋惜」,但「仍歡迎克拉芙特大使未來能有適當時機來訪」。

然而美方取消訪台,對台灣是否真是壞事呢?不少台灣政治工作者都私下議論,美方近期一系列的「友台措施」,已經愈來愈被視為川普政府在下台前唐突慌亂的行為,但反而更可能導致拜登政府不願繼承延續川普的對台政策;台灣此時若持續和川普政府走得太近,也很有可能會給外界一種「台灣支持川普政府/共和黨」的形象,對未來恐怕只會不利。

事實上,類似這種觀點,也可以從外交部於 1 月 10 日的聲明側面證實——蓬佩奧取消涉台內規的消息一出之後,吳釗燮便在推特上定錨,強調蓬佩奧對台灣的支持是「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bipartisan support),目的可能便是為了避免與川普政府完全掛鉤;如果再搭配歐洲國家拒絕接見蓬佩奧的傳聞來看,此一觀點也顯得更有說服力。

克拉芙特未竟的訪台之旅,究竟是川普政府送給台灣的「畢業禮物」,還是國會騷亂引發眾怒之後的「困獸之鬥」?美方近期對台的友善態度,是否真是「美國跨黨派的共識」?在美國只剩一週便將政權交接的眼下,或許很快就能看到答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