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雖然跟選前的民調結果有所出入,但大抵上還是如預測一般,將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為美國第四十六屆的總統。川普要在現狀中透過行政訴訟的方式扭轉選舉的結果,可能性實在是不高。美國政黨輪替受到國際社會矚目,畢竟在川普執政之下,多數學者都認為美中關係已經進入了冷戰2.0。在川普以及現任國務卿龐佩奧的帶領下,美中之間的脫鉤(Decoupling)似乎已成定局。
是此,拜登上台之後,會為美中關係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則將成為眾人的關注焦點。新一任總統正式上任的日期在1月20日,川普在位的最後這兩個月,是否會為美中關係帶來顯著的改變,迫使拜登無法進一步扭轉美中關係脫鉤的局勢?而夾雜在美中強權爭奪中間的台灣,又該如何自處?美國對台政策,又會如何修改?

最後兩個月,川普還能做什麼?
就美台關係來說,龐佩奧日前的言論,其實沒有根本性地改變美國對台戰略模糊的策略。
作為即將卸任的總統,川普與其行政團隊理當不應該有太多的作為。在政權過渡的期間,現任的總統主要的職責在確保與下任總統能否順利交接,讓美國政治沒有行政上的空窗期。不過這種觀點,似乎並不適用於川普身上。
龐佩奧在日前接受訪問時,大聲說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這是雷根政府制定的對台政策所承認的,過去35年美國兩黨政府都遵循,我確實認為這是跨黨派的。」按照許多觀察家的看法,這句話自然踩過了共產黨的紅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反擊道:「歷史是公正的,一切挑動對抗和分裂倒退回冷戰年代的言行,都不得人心,撒謊、造假、誹謗,阻擋不了歷史前進的步伐,只會使蓬佩奧之流的個人信譽破產。」 除此之外,川普更發布了一份新的行政命令:自明年1月11日開始,禁止美國企業與個人投資有「解放軍」背景的大陸企業。除此之外,龐佩奧宣布在11月20日舉行「美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為雙邊貿易協定的討論打下更深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