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失樂園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1-11-06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Y_Annnnnnnie,回應《舉報、關停、轉型,「雙減」之後中國教培行業經歷了什麼?

出生在千禧年前,可以說「補課」這件事情就是完全伴隨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推行。然而,與評論區另一位分享了補課有所提升的讀者不同,我的經歷卻是補課強度與成績負相關。

小學、初中之時,母親還算開明,輔導班多是舞蹈等陶冶性情專用,最多加上一個體育班來應付體育中考(每天跑幾個八百米的苦痛就不贅述);然而到了高中,周圍補課的焦慮直接將父親墜入焦慮深淵。仍記得那時每週六日休息、乃至每日下課後的數小時,都被強壓於老師面前做題的恐慌;無論如何辯解哭求,仍然無法辨明補課只是徒增壓力。況且當時校內老師校外開班的禁令尚未明確,每日上課面對授課老師、課間面對同校的補課老師、課後還是補課老師擺出一副「你最近怎麼又退步了」的表情⋯其中苦痛難以忘卻,硬生生把原本成績尚且穩定的我打擊到數日無法入眠,最後出現嚴重的抑鬱焦慮症狀。

只是無法休息,補課就會停止嗎?當然不,補課強度只會變本加厲。高三每週只有一日休息,大半日也被押在補課上。諷刺的是,我從未補課過的國文,動輒考進年級前三十、全市前百;而原本還算能看的幾個理科學科,倒是愈發沈痾。愈差愈補、愈補愈差。

而今分享,只是想說教培行業雖也不乏好老師、讓學生補課如沐春風、歡聲笑語;但也有很多人是被押送進培訓班,將「補課」與「成績退步」「考不上大學」「人生失敗」的恥辱柱掛鉤。此次教培清洗,我身邊不少當初深受其害的朋友都拍手稱快,只是因為其上還有一個焦慮固執的父母、還有教培中心不斷「補了課就能上211」的洗腦。實在難以想像,學生們怨念深重又無處紓解,每日除了抬頭低頭的學習別無選擇,如今再加上未成年人遊戲管制,他們還能從其他地方找到些許快樂與滿足感嗎?若連在學校也不快樂、課程之外的訊息也被隔絕,他們的思考從何處拯救?他們的怨氣,難道只能扭曲的撒於網路之上?

當今許多高校學生,成也教培、敗也教培。當教育仍與成績直接掛鉤,當家長仍被焦慮裹挾,教培這個行業,不過是大家的一個出氣筒罷了。

2. Iceberg095,回應《舉報、關停、轉型,「雙減」之後中國教培行業經歷了什麼?

作為千禧一代,培訓班簡直就是我的噩夢,八歲開始學英語,十一歲五年級學奧數為了小升初,考上一個不錯的初中後初中三年都在新東方補習,那會的新東方才剛剛開始拓展英語以外的業務不久,補數學,補英語,補物理,補化學,就算這樣,中考前爸媽發現我考一個不錯的高中還是不夠,中考前一個月報了新東方的一對一全天封閉輔導,效果還是不錯的,可惜當時還是玩心大,沒有百分百努力。

高中還算可以,高中三年又是補英語補物理化學生物,寒暑假不是寒暑假,是新東方續費課開始的時候,班裏同學週末在新東方繼續相遇。高二分了文科班,開始補歷史補政治補地理,忙忙碌碌三年,高考成績總算還可以,去了一個沿海城市。回顧十年補課歷程,花了幾十萬了吧,爸媽總算培養出來一個還不錯的孩子。

如今上了大學,我自己想學習的心倒是變多了,後面也許還有考研考公考編等着我,可我不想再補課了,以後的人生我只想靠自己努力,順其自然,因為我發現,補課十年,也不如來世投胎投個有錢人家,但是我還是很感謝我的父母,至少我已經贏了很多人了。

3. ncepsas2003,回應《K-pop進軍歐美:「韓團偷走了黑人音樂」,為何仍收獲大批黑人粉絲?

這篇文章的故事脈絡需要對黑人音樂或現代音樂史的演化有一定認知才會了解這是什麼一回事。但因為文章以訪問作中心,所以不多解釋描述也是理解。

雖則我不認同黑人有時過火的被害者思維,要求世界都為其平反發聲,畢竟每個人或群體所關注的不公都不會一樣,也不應該強迫。

但黑人所創作的每種音樂,其起源都是帶有政治、社會及目的性。當變成了娛樂產業的純商品工具時,覺得文化被漠視是可理解的。加上歷史長時間的不公及受辱,這種發聲要求別人正視也是合情合理。

在現代流行音樂裹,每個分類基乎都是源起於黑人(再由白人發揚光大)。在版權未得到正視的二十世紀裹,這漫長的一百年滿滿都是黑人創作音樂後並沒獲得應有報酬及待遇,甚至被白人直接抄襲、包裝再由白人演唱後大紅的例子。

「偷音樂」是漫長的史實,甚至我自身在讀音樂史之前對現代流行音樂的源起也是有單純充滿白人的印象。這種被漠視族群功勞及歷史的傷害讓黑人對「偷音樂」這件事更是敏感。更漠說大部份的由黑人源起的音樂種類都是有社會政治/目的性存在,而被韓國買下的商業音樂卻是避而不談。

4. jling,回應《許仁碩:望之不似人君——日本皇室婚姻如何被右翼焦慮箝制?

在真子的婚姻中還忽略了保守右翼對家庭成員均為戶主所有的陳腐想像。在右翼推特上常見的「 沾污皇家之血」和「結了婚就給我滾出皇家」這兩個看似矛盾,但表裏一體的評論正好能指出當中的關鍵:真子是皇家的所有物,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人,故此不符想象中的皇家作風,即是對皇家的背叛。然而如果真的以戶長制出發,能作出決定的就只有真子父親秋篠宮親皇。担護真子的秋篠宮親皇也因此成為右翼的砲轟對象,推特的標籤也有「廢除秋篠宮」等令人哭笑不得的現像:保守右翼作為支持「日本傳統」的皇室的核心,卻對皇室大加鞭摓;一邊對所有質疑皇室的意見以「不可妄議」的方式鎮壓,一邊聚在推特雅虎同溫層裏對皇室指手畫腳。保守右翼在真子婚姻上故然令人作嘔,也暴露了完全落後於時代的思維,和為了維護這種思維而不得不自我人格分裂的滑稽。

5. 黑仔閉嘴,回應《瑞麗停擺217天:困在信息孤島中,隔離、失業、守邊

在瑞麗封城不停的背後是地方政府的懶政,以及疫情之後,地方政府「背鍋」制度造成的惡劣後果,從之前多次疫情反撲都能看到,凡是疫情沒有及時控制住的地方政府,當地政府官員的烏紗帽基本都不保,但往往被摘烏紗帽的是在行政中,權力權限很小的市衞健委部門的領導。但這種撤職、免職無疑給地方政府官員傳達一種信號:在疫情面前可以做多做過,但絕對不能讓疫情反撲。基於此,瑞麗政府官員不就不停地無視他人的聲音,普通民眾的聲音,當地急速下滑的經濟,堅持封城,保住自己的烏紗帽。畢竟對他們來說,在瑞麗封城做好、疫情控制好就可以平順的離開,當地民眾的生活並不在考慮範圍內罷了。

6.我非,回應《瑞麗停擺217天:困在信息孤島中,隔離、失業、守邊

把人關進籠子裏並沒有很難,想要從籠子裏出來難於登天,更何況是一直就生活在籠子裏的人。看看土改過程以及其後的中國社會變化就知道了。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民間自組織力量了,有一釐就要被「官方」打壓十分,現在有的只是網格員和互相監督舉報。面對這麼可怕的政權依然拒絕看到可能的反抗者,堅持認為「粉紅」和「北京」就是全中國,好吧也許我真的不適合瀏覽網絡評論。以後應該不會看了。

7. 蘇同舟,回應《愛慾錄:開放關係之婚姻養成,每人每兩月可有十次約會機會

每個人慾望水平不同,或者不同時期慾望水平不同,有的人會到成癮的地步,有的人喜歡和不同人,有的人喜歡專一,有的人從一到多,有的人從多到一。

但無論是自信大膽、不走尋常路,還是軟弱、恐懼又貪新鮮,誠實面對還是虛偽相待,生活都是自己來面對。

「不管處於任何關係,或是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這句說的對,但還有也要知道自己能不能面對後果。

8. AdamtheUnfortunate,回應圓桌話題《美國新梅杜莎雕像是支持女性捍衛權益,還是再次性別定型性罪行受害者?

1.【可能給雅典娜平反?】

關於神話的部份,我聽過的版本是,古希臘時代(赫西俄德《神譜》)梅杜莎本來就是女妖,沒雅典娜甚麼事,他有跟海神私通,最後被斬,就此而已。

而文中所謂,梅杜莎在雅典娜神廟被海神強暴,然後雅典娜反而將他變成邪惡女妖的,是古羅馬時代,奧維德《變形記》才寫出的二創故事。又,古羅馬人將古希臘的神明轉化掉,女戰神叫米娜娃(Minerva),取代了雅典娜,所以如果此說成立,原文不應該叫雅典娜。

2.【想有人指導一下male gaze】

雕像畀人批評為男性凝視。話說以我經常覺得male gaze是個頗謎的概念。本義應該源自數十年前的電影批評,講述男性導演和編劇的設計之下,女性通常只能擔任花瓶,依靠英雄男主角,無法獨當一面的形象。

但時至今日,似乎變成是,無論當事人意願如何,所有符合「社會主流美感」的女性外型都是male gaze,會被批評?

3.「男寫女本身就有潛在的偏見」這個論點霸道得令人暈厥。

9.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美國新梅杜莎雕像是支持女性捍衛權益,還是再次性別定型性罪行受害者?

這就是為什麼我討厭某些「白左」的一個原因,為什麼我也算是左人卻討厭白左,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喜歡搞一些歷史虛無主義的東西,完全沒有把批判的武器用對地方,搞MeToo就好好走進辦公室,走進家庭,走近那些在最危難時刻最需要幫助的女性,而不是對着幾千年前的希臘神話虛空打靶。

這個行動讓我想起了文革的時候破四舊,把儒道佛有關的全砸了,難道就能證明「無神論」進行的多麼徹底多麼光正偉了嗎?結果在別人看來就是瘋狂而無知。

神話創作自然有其時代局限性,你把表徵的東西單獨拿出來批判,頗有一種主次不分之意,而且神話創作頗有魔幻色彩,比如宙斯還上過他自己的女兒(珀爾塞福涅),重孫女(阿爾克墨涅)並生下了著名的赫拉克勒斯,請問宙斯這種亂倫變態是不是應該拿出來批判一番啊?但是我想沒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正常人會選擇這麼做。因為這是「神話故事」而不是「實踐與批判課程」。按照Andersen 的說法應該把宙斯雕像都砸了作為證明「女性對抗亂倫和性犯罪」的標杆?這也太荒謬了。

我主張神話就作為學術研究材料或者故事來談就行了,因為神話本身就存在諸多不合理,用「無比的政治正確」去攻擊一個不合理且也不需要合理的文學作品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比如某人懷着無比的科學熱情跑到教堂裏去和教眾說「只有受精卵才能孕育生命所有不可能有聖靈感孕,約翰是個接盤俠而耶穌是個野種」他恐怕會被毫不留情的趕出去,因為這種東西不需要去考證,考證也沒有意義,且說話也要看場合和整體研究環境的背景。對着虛構且被大眾認知中已經默認為「那是神話故事」的東西開炮只會讓人覺得這位「行動家」的幼稚。

10. EricChan、第十一個觀察者、Wessy、zxm1030,回應圓桌話題《美國新梅杜莎雕像是支持女性捍衛權益,還是再次性別定型性罪行受害者?

EricChan:我不是很懂所謂「男性凝視」批評裏面的邏輯,難道梅杜莎長得很醜又或者是像伊斯蘭婦女一樣頭戴罩袍就不是男性凝視?又或者是男性看不清處女性的容貌才能讓女性免於男性的凝視?他們的意思是不是要女性縮胸毀容,又或是要戳瞎男性,才能讓女性免於「男性凝視?」赤身裸體的雕像,有些人能看到梅杜莎強壯的肌肉與體格下的強大力量,有些人只會看着豐滿的乳房產生性幻想。為什麼不是後者要反思一下自己視角的局限性,而是雕像,又或者它所指代被壓迫的女性需要檢討自己的樣貌與形象?如果結合希臘神話的背景,古希臘時期的衣著都是像雕像裏的那樣赤裸。女權人士批評雕像赤身裸體跟跟保守宗教人士批評現今女性穿短袖tee 短裙 短褲是自甘墮落,引人犯罪是一個道理吧?

我反而認同Wanjuki的意見,手上提的頭應該是加害者波塞冬 和 雅典娜的,像是柏修斯(或者是他的頭)在這個作品裏象徵的是什麼?如果是結合神話背景,可以理解是除直接加害者外的間接加害者(例如是社會上的輿論,男權價值的信奉者對受害女性作二次傷害)這跟這個雕像放在法院前的寓意似乎也是有所違背,甚至是有所諷刺吧(你再怎麼強大,也奈何不了「波塞冬」與「雅典娜」?)

第十一個觀察者:@EricChan:我一直對女權主義者要求的政治正確中包含的「將女性角色醜化」感到很不解,健康且美麗的女性展現其性吸引力難道是什麼錯誤的事情嗎?這豈不是反向的對女性權益的侵害?

zxm1030:男性凝視壟斷了對女性身體的想像,豐乳肥臀式的古典作品最典型了,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更願意去看女性藝術家的人體作品。打到波塞冬屬於見義勇為不建議大眾模仿,而柏修斯代表的平庸之惡更需要自我克服和受到唾棄。

第十一個觀察者:@zxm1030:其實這一點我很不理解,一個人人理應享有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國度,為什麼男人不能自由想像自己喜歡女人的樣子?拋開政治正確,請問你如何解答這個問題?豐乳肥臀是生殖力量的象徵,即使拋開男性要素,也有益於生產時減少難產的概率,即使是母系氏族這也是優勢,為何要受到唾棄?

Wessy:@zxm1030:古典類的豐乳肥臀或許只是刻劃當下貴族婦女常見體型,取樣偏誤被攪成男性凝視。

對應現代,那就是妥妥不分男女上班族久坐「職業傷害」及熱量攝取過量。至少以我個人而言,真不覺得女性藝術家下的女體會多貧乳扁屁股。

再回到柏修斯的雕塑形象,放在刑事法院下的現代意義,可能代表第三人/網際酸民的傷害時常遠比直接加害人更「致命」。

zxm1030:@Wessy:豐乳肥臀代表最直白的一種男性凝視,貧乳扁屁股也完全可以是一種男性凝視.女性藝術家刻畫的女體未必有多符合女權的期待,或多或少也有傳統男性凝視的影響,但其作品中無法否定的女性想像和趣味可以打開一個新的藝術視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