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影像影像

快消失的我城記憶?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翻新前的最後一天

「不知將來我們看到的歷史,與現在的歷史是否一樣?」

2020年10月15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展館暫停開放前,大量市民入內參觀。

2020年10月15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展館暫停開放前,大量市民入內參觀。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梁越 林振東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0-10-17

#新聞攝影

燈光柔暗的展館中,保安張霖正站在一座彷英殖年代的銀行建築前,對著文字展版不住抄寫。這並不是博物館安排的工作。「在這裏工作,都會有研究的心,我都想紀錄下來,看看之後有沒有改動。」他一邊說,一邊走到一座高大的林則徐雕像前。「更新工程嘛,要說好也是好的,要說不好的原因,就不好說了。總之是政治的原因。」話剛出口,馬上提醒記者不要透露他的真名。

這是位於香港尖沙嘴的歷史博物館的一個常設展館,名為「香港故事」。這一展館從回歸前開始籌備,籌劃了六年時間,耗資2億港元,於2001年開幕至今,已經展出19年。不過,展館從明天開始,將閉館翻新。香港政府早前宣布,「香港故事」館將於10月19日暫停開放,以進行大規模更新工程,預算為4億多港元,新的「香港故事」館將於兩年多之後才與市民見面。

這一消息刺激了市民的情緒,在反修例運動後的高壓氣氛中,有市民擔憂「翻新」意味著重寫甚至刪改歷史。在工程前的最後兩個星期,人羣紛紛湧至展館觀看。許多市民集中在展館的近代史部分,用手機一一拍下每塊展板的文字內容,也有的在現場抄筆記,不少家長帶孩子前往觀看留影。10月17日,閉館前的倒數第二天,由於參觀的人太多,歷史博物館外排起了長龍,展館實施人流限制,館內本來偌大的空間,在這天也變得異常擁擠,尤其是各類當年的錄音和影像,更是堆滿人羣。直至閉館的廣播響起,人潮才依依的離去。

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
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攝:林振東/端傳媒

一千萬人次之外的質疑

「香港故事」佔地7000平方米,從四億年前的地貌和化石開始說起,一路從香港的史前時期,講到香港的割讓、殖民、發展和回歸。展館分為八個展區,分別為:「自然生態環境」、「史前時期的香港」、「歷代發展:從漢至清朝」、「香港的民俗」、「鴉片戰爭及香港的割讓」、「香港開埠及早年發展」、「日佔時期」及「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