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拋開已成陳腔的抑鬱判斷:遇上100%竹內結子

她的死訊之難以接受,不全基於我們對她的壓倒性偏愛,也基於她裏裏外外透發出來的一身成熟⋯⋯

2020年9月27日,日本女星竹內結子離世,終年40歲。

2020年9月27日,日本女星竹內結子離世,終年40歲。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朗天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0-09-28

#日本電視#日本電影#日本

日劇女皇竹內結子離世,我們全部猝不及防,以不敢置信的眼神互望,以極度不捨的語氣相慰,以充滿問號的思緒仰天而叩。而當然,其實不怎樣看日劇的我,滿腦子都是她在電影裡的身影。

悼念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回顧我們何以相遇,如何交集,人間萬千人際網絡的一個點,因連結斷裂而顯得更具意義。我們在點的周圍加上唏噓與詠嘆,投射與思念,而且還唯恐不夠主觀,不怕著色再著色,各自粉飾出,為她,也是自己度身訂造的花環。那個點本因消失而歸於無,但我們就是硬生生的不讓這發生,於是用盡方法,包括在周圍加描、增點,把點擴大為圓,為圈,以至再在周邊堆砌出各種感性之丘,以至促進它的邊緣化掉,令它看來更大更廣,即使有弄巧成拙之虞,也在所不惜。

悼念經常是理性退場的舉動,當被悼念的人是公眾人物,她和悼念者的關係也不是彼此相識的朋友,情況便益發尷尬。單軌道、暗中進行(多時)的感情投放、形形色色的幻想與美好想像,隨時令所有一往無前顯得廉價、可笑。當感性的浪擲、肆無忌憚的懷念統統因明星的死亡而被默許,作為悼念者的我們,猶如脫韁野馬,連自己也不知那隨時流於濫俗的情緒會飛奔到哪裡,何時停止,需不需要停止,即使心知要付出損人不利己的代價。

竹內是很適合演恐怖片的演員,因為她的美是知性美,符合該類型的女角設定:在各個徒有美貌的性感女子紛紛遇害後,擁有智商的女主角奮力戰勝怪物、鬼魅或變態兇手。

好吧,面對吧!我「遇上」竹內結子的那一年是2003年。之前,她演過《午夜凶鈴》(1998)。在該片驚鴻一瞥的結子,臉上帶著嬰兒肥,雖然已展露與年紀不相稱的較成熟演技,但由於戲份實在太少,一出場便遇害,當時可能沒有誰太留意她。作為恐怖片或鬼片類型經典,《午夜凶鈴》和其他「貞子」系列的姐妹電影,影響後世深遠,當無異議,對我卻其實沒有怎樣挑起強烈情感,反而因為結子,我後來想辦法找影帶(對,還是錄影帶年代)重看。我不知有誰會跟我一樣,守著最初的感覺倒是:竹內是很適合演恐怖片的演員,因為她的美是知性美,符合該類型的女角設定——在各個徒有美貌的性感女子紛紛遇害後,擁有智商的女主角奮力戰勝怪物、鬼魅或變態兇手。因此,《午夜凶鈴》裡的她是以其潛力的反面登場,從而對她構成了不合理的壓力也說不定。後來讀到她討厭以至害怕演恐怖片的報道,半驚訝半可惜,畢竟,2003年令我對她一見傾心的那部電影,正是首尾一貫地籠罩著恐怖氛圍,十足詭異,曾於當時贏得「一代奇片」的美譽。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